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07-20 10:47蒋利媛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7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因为缺乏问题意识而导致很多知识“一知半解”,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的应用,当在生活中遇到这些难题时,也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可见很多小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同时,缺乏思考能力。本文从多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以为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确会遇到一些难题,但是很多小学生遇到难题选择退缩,而不是基于问题意识去提问、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小学生学会组织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差异,培养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内容采用的是螺旋式上升的排列方式,强调思维的阶梯式上升。不同的学生其思维过程是不一样的,而数学这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恰恰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有效工具。例如,在中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可以按数学思维的深浅程度,把问题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观察可以直接回答的,如“谁最多”“谁最少”“谁和谁同样多”;第二层次是通过一步计算就可以解答的,如“谁比谁多(少)几”“谁和谁一共是几”“谁是谁的几倍”“几个几是多少”等;第三层次是需要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低年级学生的提问可以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中的问题为主,中年级学生的提问可以第三层次中的问题为主。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差异,使他们敢于提问题,并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

二、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要转变自己与学生的角色,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意识,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于提问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要善问。教师可以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学中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观察几组小数(1)5元8角,5.8元;(2)1小时30分钟,1.5小时;(3)30厘米,0.3米。然后组织讨论“这些表达的共同点”,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对小数的理解,然后组织学生练一练,看看他们还能举出什么例子,让不同的小组之间相互提问某种表达方式如何转化成小数,由此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给提问技巧,培养问题意识

(一)模仿提问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性方法提问。如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教师提问: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几条腿?用加法怎么计算?根据乘法算式怎样编写口诀?三只呢?四只呢?这样,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就可以进行模仿提问了。

(二)比较提问

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抓住教学重点,以旧引新,设计具有冲突性的问题,打破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失衡,激发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在“方向”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机叫起一名学生,让他回答自己在教师的什么方向,在这名學生回答正确之后,他也可以叫一名同学起来回答关于方向的问题,以此类推。

(三)发散提问

发散提问是引导学生从这种事物联想到相近的、类似的或完全相反的另一类事物,体现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了“面积”后,给学生发面积测量单,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平面的面积进行发散思维,提出“如何测量”方面的问题。

五、联系生活事例创设问题

情境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就越好。

例如“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能看到的物品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同桌相互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黑板、桌凳、课本、作业本、三角板、红领巾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然后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六、提供开放题,让学生在异中“问”

课后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面积计算后,安排以下练习题:用三角板画一个 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已经会画 1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等这样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那么面积是 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该怎样画呢?这样的问题会有多个解决途径、答案具有多样性,学生需要动一动脑子才能得到答案,这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很有帮助。

总之,疑问是主动思维的火花塞,是积极学习的发动机。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则大进。”只要解决了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答疑中获得乐趣这三个环节,就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主动探索、独立发现的创造者。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课外,拓宽知识,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丽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56-57.

[2]  石洁瑜.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83-84.

作者简介:蒋利媛(1984-),女(汉族),湖南衡南县三塘镇松山中学,大专学历,主要从事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