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
摘 要:空间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在实际的教中,我主要采用加强空间知识版块结构化、借助生活中素材、以趣激智、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等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空间思维能力;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关注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等能力。这是一个包括观念、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空间观念的形成又直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几何知识。
一、关注空间思维知识结构化
要想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教者首先要明确整个小学阶段关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知识点。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从几何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等。此外,要关注自己所教年级关于空间思维能力训练点的知识前后勾连。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知识的框架,明白空间知识之间的联系。从直观到抽象,从对比到迁移运用。比如在平面图形中,我们以长方形为重点,掌握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再此基础上,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联系。通过切割,转化,进而梳理三角形、梯形等。无论是周长,还是面积的计算,不要死记硬背公式。明白其联系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如果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结构化的构建,那么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快速得以提升。
二、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在实践操作中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收集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有小动物,有生活中的物品,有数字卡片,有几何图形等等,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孩子们在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特点,随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随着“对折”的验证,孩子们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又如在教学平行线教学时,教师除了举出学生熟悉的事物:如练习本上的横线,马路上的横道线,双杠的两根直杠以外,重点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知识经验,引导他们看一看横线、横道线、两根直杠的位置和方向,组织他们量一量两线之间的距离,再启发他们想一想,如果沿着横线、横道线、直杠的两端延长成直线,这两条直线会不会产生相交的情况。在观察、实践和想象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同一平面”、“不相交”的空间知觉,建立具有这种特点的两条直线的表象,为理解平行线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三、借助教具,在认真的观察中培养空间观念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特征,充分利用教具来进行恰当的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时。我让学生自己做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课堂上让学生拉一拉,充分感受这两种图形的特性。孩子们轻松愉快的掌握了这一知识。
四、以趣激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要概括世界的一切。”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往往和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呈现用这些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孩子们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所学的图形,在这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让孩子们用学过的图形画物体,有的画出一列小火车,有的画出一艘轮船,有的画出机器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充分利用课件的动画展示,加强空间观念的训练能力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突破这一难点。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用量角器量角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演示,先出现三角板的实物图形,在动态演示把角的形状特征抽象出来,形成几何图形的角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較、分析,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再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用转化的思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课件展示,孩子们记忆深刻,易理解,而且三角形的高,底,拼成后平行四边形的高,底的关系孩子们看的清清楚楚。从而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六、注重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给学生相应的任务量,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学具,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学习中用自己的作品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整个过程的亲自经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比如,感受圆柱的动态形成过程,是学生看到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我让孩子们在一根棍子上粘了一张纸片,让孩子课堂上转动起来体会圆柱的形成过程。再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以小组为单位,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后,平移再拼一拼,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再比较变化情况: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最后学生讨论汇报,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了自己的空间观念。
总之,培养空间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需要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还需要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我们应当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展开教学,使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空间观念得以建立。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习触及学生心灵,让学习助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丽.基于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 康小燕.浅谈学生数学空间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1):115-11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