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难以理解,难免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仍是采用传统的单纯性理论知识讲授的方式对学生教学,是难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有必要革新教学方法,了解当下兴盛的信息技术,巧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较为全新的教学手手段,它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保持高效的数学教学效率,就有必要特别关注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点,了解数学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巧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以使得学生取得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多个方面谈一谈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同胞们提供有效地借鉴。
一、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生为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感受,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被纳入了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革新教学思想,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就会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教学,以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性学习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授“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猴子卖水果的情境。在课堂上,笔者会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几张图片,图片所显示的内容就是与猴子和水果相关,笔者会根据信息技术所展现的内容对学生说:“小猴子下山买水果,买了两个橙子、一个苹果,请问猴子一共买个多少了水果?”学生结合图片和笔者所讲述的知识,产生了十足的学习兴趣,能够认真思考,更好地探究知识,并认真地听笔者的讲解,使得笔者的教学变得十分的顺利。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将学生作为了主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借助信息技术展现了学生所喜爱的事物,使学生更主动的进行了知識的学习。
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化解难点
在小学数学中包含着许多比较难的数学知识点,教师难以靠理论性的讲解就让学生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形象、生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化解难点,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如,“图形的旋转”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难点,就是使学生理解旋转的含义,感悟其性质和特征。根据这一难点,笔者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了教学。在备课阶段,笔者围绕旋转,搜集了多种多样与之相关的素材,将其放在了课件中。在课堂上,笔者会借助信息技术展现自己所搜集的资源,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源所展现的风车的运动、游乐场有了设施的运动等,更好地理解旋转这一概念。接着,笔者便会根据这些资源,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则能够依据信息技术所展现的内容,更好地理解笔者的讲解,从而使得学生取得了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多多关注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借助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对学生教学,以此化解难点,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取得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
三、巧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知识学习能力不同,了解一节数学知识的重点不同,学习效果因此或有所不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关注学生所存在的这种不同性,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实施。
如,在教授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笔者为了使得学生更好地记忆这部分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便将班级上的学生带领到了计算机室,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学题的解答。计算机能够通过学生的解答情况,借助大数据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做错的数学题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进行重复性展现,直到学生能够解答出正确的答案,与这一数学知识点的相关的数学题才不再展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记忆自己掌握不牢固的数学知识点,从而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数学知识的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让学生能够消除自己的数学薄弱点,从真正意义上全面掌握本节的数学知识。总之,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所存在的不同性,在此基础上,重视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实施,并巧用信息技术有效的实施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接受到较为针对性的数学训练,让学生在针对性的练习下,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综上,教育只有在不断的发展下,才能够发挥新的生机,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进行不断的教学革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关注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巧用信息技术教授知识,以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冉龙祥.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4).
[2] 温智球.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优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