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欣
自有文字始,我们的先人就在追求文字的审美,无论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及草书,我们的先贤都给出了一种审美标准。唐代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娴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前四句就是书法发展至唐代,先贤对书体审美的一种基本要求,后几句则是对书法表达不同风格的笔墨运用。但随着文字的演变,朝代的更迭,思想的碰撞,书法艺术在不同的时代都留下了经典的书风,至清代书法家梁讞在《评书帖》所说的一段著名书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则是对不同朝代书法风格的准确概括,后世学书奉为至理。然具体到个体对于书风的追求,则是考量文学修养、人生经历、艺术追求等方面,是一种自我的表达,非刻意学习就能达到的。无论取法何种书风,都需临池不辍,笔墨凝练,韵法双修,方可登堂入室,窥得书法天机。
陈志龙,1975年生,祖籍湖南新邵,主要是做寶庆翻簧竹刻的继承与研究工作,且在业内颇具盛名。或是艺术的天然相通,陈志龙不仅在竹刻艺术。上取得了成绩,书法上亦成绩斐然,其实这与齐白石出身木匠,却在国画、篆刻上取得了盛名一样,竹刻也好,木匠也罢,都需要对书画进行第二次加工,这就比单单从事一项要难很多,需要考虑的东西也要多一些。这也是一种艺术规律,任何艺术的突破,往往是靠“跨界”来完成的。然天生的对书法有着一种情结,归根为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南人文荟萃,文风厚重。有史以来,名人辈出,近现代更甚。于书法扬名者自唐代楷书大家欧阳询,至清代曾国藩、左宗棠,可谓大家辈出,且书体全面,这些地域乡贤的思想浸染,人文精神的传承,至今仍影响着学习书法的人们,且不可逾越,影响巨大。在中国书法史,上,此地也是星光璀璨。能生于此地,实感大幸,受此文脉影响,陈志龙于书法的天赋,胜于常人,且自我也用功尤勤,这些在他的书法作品里表现得尤为强烈,且韵法双修,饶有古意,优游不迫,一丝不苟,一种宋意书风跃然纸上。
陈志龙于行书用功尤勤,整体来看,取法手札帖学,传世墨迹中,此种形式尤多见于宋代,且多被文人置于案头雅玩,及其精致素雅。这与当时的书法大家苏东坡有极大的关系,自欧阳修提出“尚意”二字,至苏东坡及门生把“尚意”运用到书法的艺术理念。上,终形成了整个宋代的书法风格,且影响深远。手札作为古时文人的一种日常随笔,具体可以是日记、信札或者笔记等,属于自我欣赏的一种书法形式,最能体现个人的书风和艺术追求,最具学习性,且最接近其书法艺术理念和笔法的应用,近年来研究手札书法的国内外专家也越来越多,可见其重要性。陈志龙无论于何种机缘学习书法,既可以说是缘分,也可以说是命运。然能登堂入室,取法经典,这不单是用功可及,还需正确的书法理念、文学修养、艺术追求来指导,实属难得。纵观其书法作品,无论用笔还是结字章法,皆属于严谨细腻一派,用笔以“二王”为宗,字势取东坡一脉,参有己意,方圆使转了于心胸,收放倚侧化于手间,非非年之功,难及此高度。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自文字产生到现在,上至皇帝下到平民,无不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所倾倒。时至今日,我们国家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越来越多的人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书法,最主要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经典字帖以及真迹,这是以往的时代无法做到的。开眼界、多交流对于学习书法是至关重要的。陈志龙显然很明白个中道理,于2018年和2019年参加湖南省书法高级研修班,且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的书法大赛中取得成绩,并且还担任新邵县文联副主席和书法家协会主席,这既是职务,也是责任,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水平,还需要提升地区书法的整体水平。陈志龙的书法艺术之路还很长,能在此阶段取得如此成绩,难能可贵。若继续磨炼笔墨和强化墨色,其书法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
陈志龙简介:
陈志龙,男,出生于1975年,祖籍湖南新邵。毕业于衡阳师院美术系。从事传统书法创作、美术教育及宝庆翻簧竹刻的继承与研究工作。竹刻及书法作品多次斩获国家级大奖并被美术馆及个人收藏。2018年、2019年湖南省书法高级研修班(行草班)学员。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行业竹刻工艺大师,邵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新邵县文联副主席,新邵县书法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