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治理视野下新乡贤力量的兴起与动力触发机制研究

2020-07-20 00:37刘宁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新乡贤动力机制

刘宁

摘要: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微治理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微治理通过缩小治理单元、构建自治机制、调动公民参与、满足多元需求来提高治理成效,在这一过程中,拥有权力、财富、声望、文化、社会资源等方面优势并且具有参与治理热情的新乡贤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促进新乡贤力量的兴起,必须深入研究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动机,建立完善的动力触发机制。

关键词:微治理;新乡贤;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3.010

1新乡贤兴起:基层微治理的现实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包办式”的治理模式,这种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难以满足公民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造成基层民众的政治冷漠。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着力探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民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模式,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尽管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意识逐渐被唤醒,但受到文化水平、经济基础和社会身份地位的限制,缺乏参与能力,同时现有政治框架内,社会组织发挥的政治能量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微治理作为一种创新治理方式受到广泛关注。

社会微治理着眼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生活空间,例如社区、街坊、楼栋等,是一种小规模、自下而上、自成体系、富有创新性的治理格局。通过缩小治理单元,更好的引导微参与、处理微事务、建立微机制,使基层治理收到良好的成效。农村社区微治理主要依赖民间的 “软力量”, 以沟通、引导、协商等方式达成治理目标。这种 “软力量”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传统社会的“乡贤”具有相同的特征和职能,在“皇权止于县政”的传统社会,乡贤曾在地方自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4年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 崇德向善的力量。” 从2015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可以看出,党中央积极倡导创新乡贤文化,大力发展和吸纳新乡贤参与到乡村建设中,这些政策表明新时代呼唤新乡贤在基层治理中归位。古代乡贤怀揣“桑梓情怀”造福乡里,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发展呈现巨大潜力,或许将成为新的利益争夺地,新乡贤力量的参与动机值得探讨。乡贤回归需要提防“新乡愿”“新村霸”等造成的负面效应,这类群体不行乡贤之事,只为满足自身私利。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内发展微治理模式的成功案例,探析新乡贤参与微治理的动力,对如何建立完善的新乡贤动力触发机制提出对策。

2乡贤文化的变迁:新乡贤的概念和群体指向

古乡贤和新乡贤都是“德”与“能”的结合体,但时代的变化使其群体指向有所不同。从价值观层面看,传统乡贤是一个尊奉儒家文化的同质性社会阶层,这一阶级在基层一般财力雄厚、学识渊博、威望极高,其评定标准首先以道德品行为取向。从地缘层面看,乡贤生于乡里最终回到故里,具有很强的地缘性特征,例如掌管一方事务的乡望、族长,或是致仕还乡的朝廷官员等,拥有本土乡民所认同和尊崇的道德权威,他们在乡里主动承担行善事、倡文教、止纷争等职责。何为新乡贤?从价值观层面看,“以德为先”的评定标准没有改变,但新时代新乡贤接受的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符合的主流价值观,如“自由、民主、平等、 公正、法治”等,体现了乡贤文化的与时俱进。从地缘层面看,现代社会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性增强,新乡贤并不必然是回流乡村的本地人。有学者将新乡贤分为“在场”与“不在场”乡贤或内生型与外来介入型乡贤等,可见以新乡贤地缘性指向也逐渐弱化,“贤于乡”者皆可称之为新乡贤。因此新乡贤可概括为拥有新时代社会价值观念,扎根基层、热心于乡村发展事业,在基层具有道德权威的知识分子或地方精英,例如乡村的大学生村官、企业家、党员、社会团体的领导者、村委会成员等。

3新乡贤的参与动力:基于国内微治理模式典型案例的分析

新乡贤作为“微治理”模式中的领头人深入群众,带头提供互助式的微服务,在基层投资创办实业,热心公益为群众办实事,使微需求得以更好的满足。研究新乡贤的参与动机,需要从全国典型案例中进行对比分析,只有找到“动源”才能建立完善的動力触发机制。

3.1新乡贤的内生性参与动力

杜赞奇在研究中国近代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时指出,乡村精英是出于提高社会地位、威望、荣耀并向大众负责的考虑,而不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出任乡村领袖。新乡贤参与治理的内生性动力主要基于自我身份的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身兴趣爱好的驱使。

基层组织为新乡贤参与微治理提供平台。以渭北高原东部L村的自乐班为例,自乐班是由当地村民自发组成的以表演秦腔等传统戏曲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化组织,1997年由当地县文化局任职的杨明德退休后召集秦腔爱好者组建而成。杨明德利用文化特长和多年积累的社会资源,促进了L村的文化建设,丰富了当地百姓的精神生活,同时他在当地的威望大大提升。自乐班成员大多为退休教师、工人等,文化程度普遍高于一般村民。自乐班的带头人和成员都具有服务乡民的公益心,主动协调邻里关系,带领乡民参与村务的治理,在这一过程中既维护了共同利益,又发展了兴趣爱好,还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可谓一举三得。乡村微治理实践中很多行政村落建立起了乡贤理事会,广东的“云浮模式”在村民小组一级建立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包括农村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经济文化能人等,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这些乡村精英热心于公共事务,主要在于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尤其是党性纯良的老党员时时刻刻都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再者理事会大多是退休群体,有的不习惯太过于清闲的日子,加上村落的事务也涉及切身利益,在自身参与的同时希望通过服务邻里,收获的是村民的信任和自身威望的提升,实现了个人的价值。

3.2新乡贤的外生性参与动力

首先是乡土文化中的“情理规则”。乡村是“熟人社会”或者说是“面子社会”,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情理规则已经高度内化和固化,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新乡贤是邻里之间公认的知识分子,文化程度和办事能力得到大家认可。当微事件发生后,村民的无组织性使行动难以达成一致,这时需要一个大家都信任的带头人,新乡贤理所当然的被报以很高的期望,“情理规则”无形中变成加附在新乡贤身上的一种责任,成为其参与微治理的外生性驱动因素之一。

再者新乡贤的参与还会受到合法利益的吸引。乡村社会存在一种利益联结机制,使新乡贤在参与基层治理的同时,也满足了个人利益。新乡贤包含合作社带头人、乡村企业家、以及自组织的领头人,这类群体在治理贫困中也贡献了重要力量。新乡贤利用自身威望整合乡村资源创办地方企业,利用政府政策优惠、资金补助和技术扶持,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村民脱贫。 自身发展壮大后,又以公益的形式回报乡村,支持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4新乡贤回归:动力机制的构建

针对新乡贤参与微治理的内生性动力和外生性动力,构建完善的动力触发机制,吸引更多精英参与到农村微治理的实践中来,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4.1建立完善的新乡贤理事会制度

乡贤理事会是新乡贤参与治理的重要平台,但它归根到底属于农村自治组织,在基层的被认可程度对其作用的发挥有重要影响。乡贤理事会要在党的领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健全新乡贤理事会运行机制,处理好乡村“两委”和理事会的关系;同时政府要协同村两委完善新乡贤民主选举和监督工作,充分赋权,保证乡贤理事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2建立新乡贤引进机制

要利用网络科技加强宣传,弘扬乡贤文化,通过打“感情牌”来提升当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尤其是从农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要唤醒这类群体的“桑梓情怀”和回乡意愿。要成立专门的乡贤引进机构,收集乡贤的信息,建立沟通渠道,形成长效机制,为乡贤回归搭桥铺路。

4.3建立完善的新乡贤激励机制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和认可的心理需求,因此充分尊重和认可新乡贤,才能调动新乡贤参与乡村微治理的积极性。要弘扬乡贤文化,鼓励“能者上”的作风,在基层营造“崇贤、爱贤”的社会风尚,新乡贤在群众中认可、树立威信,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此外当地政府和村两委要采取“奖补结合”的方式,对贡献巨大的新乡贤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树立典范吸引更多能人志士回流乡村。

4.4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新乡贤群体指向涵盖广泛,要针对不同类型得新乡贤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要保障退休知识分子的个人利益,对于乡村创业精英给予税收、资金补助等方面的优惠,为年轻的知识分子提供必要的晋升空间,对于乡村的社会团体要提供资金、政策支持,鼓励这类社会团体承接社会项目维持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祖云,孔德斌.乡村软治理:一个新的学术命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918.

[2]杜贊奇.文化、权力与国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3]黄爱教.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的政策空间、阻碍因素及对策[J].理论月刊,2019,(01):7884.

[4]钱静,马俊哲.国内新乡贤文化研究综述[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04):5155.

[5]包先康.农村社区“微治理”中“软权力”的生成与运作逻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1118+154.

[6]周丹丹,魏程琳.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文化自组织的发展机制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03):118126.

[7]吴莉娅.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6):8690.

[8]胡鹏辉,高继波.新乡贤:内涵、作用与偏误规避[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2029+144145.

[9]章荣君.社会治理创新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模式分析——基于江苏三个典型案例的现实考察[J].湖湘论坛,2017,(06):114119.

[10]刘丽华,林明水,王莉莉.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感知与参与意向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181189.

猜你喜欢
新乡贤动力机制
如何培育“新乡贤”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新乡贤文化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