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架学科网络 构建知识体系

2020-07-20 00:41汪海萍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文体学科教材

汪海萍

课程整合是为了改变知识的碎片化,让知识在有机关联中呈现,改进学生学习,紧扣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与知识的梯度。整合课程目标是具体内容整合的方向,本着以语文课程为中心,通过重组、补充、取舍、替换等策略对三级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重构内容,还原知识的整体面貌。

一、学科内的整合

1.文体整合:教师要重视文体特色,给学生适当补充相同或相近文体的选文。如学习《谈谈小说》文体知识内容,可把《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孔乙己》整合,作为小说单元进行学习。从文体特点和单元目标要求出发,再整合进鲁迅的作品《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重点了解文体归属、作用、功能,同时关注作者的人生、语言特色等,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探究文体奥秘、美感。

2.主题整合:统编版教材更加注重知识体系,每单元都围绕一个专题展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这些主题一般分為三类:一类是“传统文化”专题,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一类是“语文生活”专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一类是“综合实践”专题,突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如“身边的文化遗产”“倡导低碳生活”等。

另外,还可以进行作者整合和读写整合,以更好地实现学科内的整合。

二、学科间的整合

学科间的整合包括学科教材与信息技术及相关学科课程资源或元素的整合。如社会历史,人文科学、传统文化、主题阅读丛书等完全整合到语文学科。以《梦回繁华》为例:这是一篇介绍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文艺性说明文。本文属于课内自读,教学的重点是感知《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及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这正与八上《社会历史》教材不谋而合,而历社教材中介绍《清明上河图》文字和结构偏于简略。此时开展教研组间合作,与历社老师合作探讨设置教学重难点,两者各有侧重又互为照应,较好地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面对大量信息,教师应培养学生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个性化学习内容能力,采用表达与交流等“输出式”学习方式。如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可从绘画技巧切入,抓住构图美、色彩美、绘画美来品味诗人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三、学科外的整合

围绕主题,本着贴近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现实的原则,精选与主题相关的网络资源及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

如针对名著阅读,我们设计了“阅读出口”,给学生展示平台与空间。如,剧本表演、手抄报比赛、读后感交流、论坛沙龙等,让学生表达读书感想,分享阅读收获。读与写、读与口语交际、读与综合能力提升相结合,真正发挥阅读的作用。

吕叔湘认为:“课堂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法都会变成一个公式。”所以课程整合也要灵活机变。这个“活”便要靠教师本身的教学机智,而这来源于教师深厚的知识功底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可见,“生本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教育范式。教学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是由“师本教学”逐渐向“生本学习”转变。

猜你喜欢
文体学科教材
教材精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另类文体巧谋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