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宜
【摘 要】淮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淮剧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发掘其艺术魅力,塑造新的艺术形式,进而确保其得到传承与发展。淮剧能文能武,能今能古,表现力极强,剧种气质兼具草根气息和都市现代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淮剧;艺术;魅力;《西楚霸王》唱段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0-0036-01
淮剧又名江淮戏,是中国江苏省江淮地区的地方戏剧,主要流行于盐城、淮安、泰州、扬州等地。淮剧素称能今、能古、能文、能武,表演层次十分丰富。淮剧是一个大剧种,开创了中国演出史上新的局面。本文以《西楚霸王》为例,借以剖析淮剧的艺术魅力。
一、《西楚霸王》的表演特征
秦朝失政,群雄逐鹿,项羽随楚军屯兵安阳,准备渡河救赵。因主将宋义临阵胆怯,项羽斩其头,取而代之。虞美人因仰慕项羽,驰骋乌骓马,女扮男装,一路追赶项羽而至。项羽视美人和宝马为上苍所赐,至为珍爱,形影不离。项羽破釜沉舟,率军渡河抗秦,一路连连大胜,迅即将秦朝推翻,事业达到辉煌顶峰;然而项羽坑杀降卒、焚烧秦都、驱逐韩信、东归楚国的一系列政治举措,无形中又为他后来的失势种下了败因。楚汉纷争,相持数载,项羽在赶走亚父范增之后,彻底转胜为败。交战间隙,虞美人单骑走访韩信,深明大义,试图化解纷争;韩信借此设下假象,以诱使项羽败走乌江,在人格上羞辱霸王。面对败局,虞美人为了不连累霸王,毅然自裁。项羽虽然率部将九面突围,最终仍被汉军逼在了乌江。乌江口岸,项羽面对生死抉择,宁为鬼雄,不愿渡江,其刎颈之前,仍谈笑自若,气壮山河……
《西楚霸王》有诗剧的特点,震撼人,霸王的性格也鲜明。淮剧的特点和现代审美情趣在戏曲上达到了和谐的交融。淮剧对老旧固定模式做出了突破,是中国戏曲的一个创新。
淮剧《西楚霸王》是戏曲舞台上的一面旗帜。从花脸到小生,不行当化,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梁伟平在把握霸王性格的时候,注重个性创造,体现了霸王的四种气质:傲气、勇气、义气、骨气,把人物的铮铮铁骨表现出来了。这个人物形象成功了,扮相好,有魅力,侠骨柔情,视觉冲击力很强。
二、《西楚霸王》“只待再把霸王随”唱段艺术特点
在表演上,由于淮剧曾与徽戏、京剧同台演出,所以吸收了很多这两个剧种的表演程式。但淮剧与徽戏、京剧不同的是它还保持了民间小戏的说唱艺术特点,尤其以唱功见长。
《西楚霸王》“只待再把霸王随”这一唱段是多段体式的自由调,它结构宏大,气势雄伟,颇具激越的冲击力。
项羽—角更以他可塑的声色,让我们从艺术欣赏中嗅到了淮剧传统意味的质朴芳香,体味到了淮剧传统审美的悲剧特征。
唱段开头,演唱者便着力破除了自由调中原有的上下句唱腔任意反复的刻板表述,换以自由式散板中略呈唱词单立、腔体并句风格的变体处理手法。四句直白的形象语言,把楚王那面对滔滔江水,感叹时势却不服输的英雄气概尽显无余。那苍凉幽咽的演唱,和着时高时低起伏不定的弦下腔旋律,又十分准确地唱出了项羽在那风云变化间顿时英雄泪满襟的荡气回肠。
唱腔的第二、第三乐段,是此首自由调的核心段落。在这里,梁伟平一则运用短句顶真重复的手法,强化人物那触景抒怀的超然情态;二则将马派自由调独具的特征性的句式行腔融入其中,为唱腔增添浑厚、浓烈的音乐色彩。这些明朗而深沉的旋律,虽露出一些淡淡的感伤惆怅,但却含蓄有度,更多地咏出了楚王项羽对叱咤风云英雄岁月的缅怀,和对弟兄、对亲友的无限感激与寄托。
当唱腔进入到尾部段落时,明显可以看出演唱者试着从自由调平衡反复的短句里摘取其旋律的典型节奏,组合起融“叠句”、“闪板”、“快板”等为一体的另样大段急板,直至疾风骤雨般的结束。同样在演唱上,由低音区跃向中、高音区,直至最后升华到壮丽的顶点,形成丰满的低音和强烈的动态相对应的效果。所有这些音乐形态,绘就了一幅色彩浓重、感人至深的画面,仿佛让人感受到项羽依然置身于战场跃马横刀的雄伟气势与惊心动魄的厮杀场景,又能让人从自由调的声弦律动中去追逐人物心灵深处的宏伟与崇高。
戏曲的美,美在它的表演和演唱均合乎内在的韵味。回味这段自由调情感的抒发,可以发现,演员以极大的创造力,超越了自身演唱时偏柔美纤细的定式,而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宽厚和刚劲。演员做到了将音乐的大气、意蕴和角色的气质、性格、情感相融合,由此以声音造型再现了楚霸王那魄力雄强、精神飞动的英雄气概。无疑,演员的唱是极具诱惑力、值得品味的。人们期待淮剧中多出现一些类似于《西楚霸王》的剧目,体现出立足于本土的多元化风格以及充满开拓意味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
淮剧秉承了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其特点是以简代繁、以虚表实。淮劇舞台艺术是综合性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演唱、舞蹈、诗文、武打、锣鼓、美术等艺术门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谢艳春.二十一世纪戏曲生态形式[J].当代戏剧,2010,(03).
[2]骆婧.民间戏曲的适应与变迁对戏剧文化生态研究的一种构想[J].中国戏剧,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