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祥
【摘 要】随着大众文化的流行,“娱乐”观念深入人心,大众传媒成为构建意识形态的重要空间,女性特工形象从“不可见”的时代遮蔽到“可见的”大众传媒的再现,经历着时代赋予她们的使命。从“不可见”到“可见”,她们的形象也开始慢慢被观众所“凝视”,恢复了其女性特质,并且开始重视其自身主体的表达。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从1981年至今等几十部谍战剧,发现其女性特工形象随着文化浪潮的翻滚而嬗变,呈现出“多元”态势。
【关键词】大众文化;谍战剧;特工;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9-0004-03
一、国产谍战剧的概念界定
我国谍战剧的缘起可追溯到“十七年”电影中的间谍片,或称为惊险样式影片,发源于其分支反特片。谍战剧与反特片在情节设置、叙事风格、情境铺设、主题表达等方面均有其共性。①在陈刚《从反特新片所想的一些问题》中,描述反特片为“他们通过新颖,尖锐的斗争题材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揭示了我国人民同敌特分子斗争的艰苦复杂的情景,从而歌颂人民公安人员和边防战士的英勇精神,暴露特务分子的丑恶面目”②。然而如今,“反特”一词已经不能涵盖谍战剧的剧作内涵。对此,笔者通过参考《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对谍战剧做出如下界定:以特务或间谍活动为核心事件或主要情节,表现我党我军以及爱国群众为了建设和巩固国家政权,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活动,并以敌我双方的斗争为中心展开叙事的电视剧。③
二、国产谍战剧中的女性特工形象分类
纵观几十年谍战剧的发展,国产谍战剧中的女性特工形象以男主角为中心视角,按照女性特工的身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同事型、伴侣型、亲人型和敌人型。
(一)同事型
同事型女特工由于年龄幅度较大,所以存在长者与青年两种形象。长者形象在剧中往往存在感不强,戏份较少,总是代表着组织而出现,身份较高,且都是慈祥且富有母性情怀,例如《暗算》中的徐院长和华主任,徐院长是一个朴素、真挚的“慈母”形象,并且颇有干部大姐风范;华主任的戏份相较于徐院长更少,但是在老戏骨祝希娟的诠释下,一个慈祥善良、杀伐决断的老干部形象跃然于荧屏之上。然而这类形象渐渐地年轻化,逐渐退出观众的视野。在《伪装者》中,与年老的黎叔搭档的中共女特工苏太太,就不再是一副年迈的形象,而是一位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形象。
年轻女性形象作为主角往往容貌姣好,心地善良,在暗潮汹涌的谍战背景下,她们总是更容易引起男性的好感和保护欲。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此类型往往会因为一些个人问题而出现一些纰漏,最后需要男性特工来替其收拾残局。代表人物《悬崖》中的顾秋妍,总是因为经验不足而任务出错,导致周乙面临险境,甚至因为自负擅自行动直接害死张平钧。对于感情,她总是剪不断理还乱,甚至不忍心枪杀敌人。《麻雀》中的徐碧城,作为一个“菜鸟特工”,在任务的执行上也是漏洞百出,需要唐山海去收拾残局。
另外一种作为配角,她们总是戏份不多,但总能在关键的环节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她们多是以电码破译、医疗护工等角色深入敌后,她们做事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例如《伪装者》中的朱徽茵,作为一个电码破译人员,在一个不起眼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她的任务。
(二)伴侣型
她们往往是男性特工的得力助手,有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并且拥有对于搭档和组织极高的信仰,能够较顺利且出色地完成接应、传达、转移等辅助任务,甚至在剧情需要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其“美人计”帮助男性特工完成任务,在任务中较少出错。例如《敌营十八年》里的康瑛在面临组织和女儿的抉择时,她坚定地保守了组织的秘密,能文能武的她多次潜入敌营执行任务,将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理念深入人心。《黎明之前》中的顾晔佳虽然在整部剧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但她也算是一名较为出色的特工,工作踏实认真,遇事不惊,最后为了信仰,为了心上人的安危牺牲了自己。《潜伏》中左蓝的形象,是极美的,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美女的美。她获得了余则成全身心的爱,是余则成真正的恋人,也深深地影响了他。因为她是一个无私而伟大的女人,传统中国女性的美好都能在她身上找到,就像每个人心中的白月光。
(三)亲人型
这类女性特工往往在剧情的一开始身份不明,给观众留下悬念,也为后面的剧情进行铺垫,经过各种线索的拼接、种种细节的佐证,最后确定其亲人身份。她们往往因为幼年时亲情的缺失而显得独立,做事雷厉风行,能够独当一面。例如《父亲的身份》中的美军中尉林莎,是俞北平失散多年的女儿,她被塑造成一名“女汉子”形象的同时又不乏柔情,最后因为保护父亲而英勇牺牲。《天衣无缝》中的贵婉,是资历平的启蒙老师以及同父异母的妹妹,作为中共女特工的她有着虔诚的信仰与頑强的意志,与中统、军统博弈周旋、斗智斗勇,建立了重要的“红色交通线”。
(四)敌人型
由于敌人型女性特工的群体较为庞大,按照其女性特质的彰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女性特质被放大,将其女性特质作为武器行走在危机四伏的谍战环境下,她们被观众窥视,满足观众的窥视欲。她们的形象多是民国名媛风格或清丽婉约,但是她们内心却是凶狠毒辣,不仅能够委身自己于一个个能够套取情报之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于对手,她们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手法狠毒,但其结果必然是害人害己。在《敌营十八年》中的罗茂莉,浓妆艳抹造型妖艳,勾引江波犯险。在后来的发展中这类形象有了一些变化,不仅仅是浓妆艳抹的美艳形象,也出现了一些清丽婉约的形象,例如《地道英雄》中的雪儿,其身份是一名日本女性,她用其甜美的样貌吸引了李坤中,成功套取情报,成为日本人的“活地图”。
另一类女性特质被遮蔽,她们的原型往往是年长的男性军官,在消费市场的影响下被设置成女性,存在艺术的失真,她们的戏份往往较少,拥有不逊于男性的智慧,运筹帷幄之中,布下重重险境,等待“猎物”的上钩。例如《伪装者》中的南田洋子,作为日本特高课课长的她身居高位,在一次次阴谋阳谋中置明家兄弟于险境。《伪装者》中的孤狼桂姨,作为特高课特工,受到南田洋子极高的重视,她利用阿诚养母的身份潜伏在明家,也间接造成了明镜大姐的死亡。
三、国产谍战剧中女性特工形象嬗变的趋势
(一)性别特征的嬗变:女性特质从妖魔化到回归正轨
就性别特征而言,国产谍战剧中的女性特质往往是被“妖魔化”,被赋予到部分敌人型女性特工身上。她们往往女性特质十分明显,性感风骚,让男性为之沉沦。在观众看来,她们的女性特质就是让男性犯罪的工具,如同希腊神话中能够迷惑世人的海妖塞壬的歌声。例如《敌营十八年》中何昆的手下罗茂莉,浓妆艳抹造型妖艳,作为最早的国产谍战剧中的妖女型形象,她将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完美演绎,不仅在湖水中展露身材,对着“猎物”搔首弄姿,在被江波识破后气急败坏,将她的低俗、愚蠢、恶毒、丑陋全面展示,是一个妖魔化了的国民党女特务形象。
而反观其他类型的女性特工,伴侣型形象作为妻子或者恋人,由于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伦理观念根植于人们脑海,她们则是被“去性化”处理,安分守己地遵守着自己的“妇道”。例如《敌营十八年》中的康瑛,身为女性的她,干着和男性一样的工作,独立坚强,能文能武的她多次深入敌后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在面对女儿与组织的抉择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组织的秘密,使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理念深入人心。然而细想这个角色的设定,只有在剧中要与江波扮演夫妻以及作为母亲才显出其女性特征,无言地承受,默默地奉献,但同时她的最高忠诚对象是党的事业而不是家庭。总而言之,她的女性特质是被遮蔽、被隐藏的,这与当时的时代政策密不可分,在当时看来,她的形象就是中国妇女形象的典范。《黎明之前》中的顾晔佳,由于戏份的缺少,导致女性特质也并不明显,在剧中也只是充当一个不会拖后腿的,坚强的“贤内助”形象。同事型女特工在早期的设定也仅仅是个功能性人物,主要是充当配角,例如《和平卫士》中的柳漪雯,她的出现仅仅是为了同事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在默默无闻地完成任务之后悄悄退出,留下给男性角色展示的舞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社会观念的变革,女性地位得到提升,女性特质也从妖魔化回归正轨,同事型和伴侣型的女性特工不再只仅限于内在,伴侣型女性特工开始重拾女性特质,例如《红蔷薇》中的夏雨竹,作为肖军浩伴侣的她表现了少女时代的天真无邪,为人妻时候的小心谨慎以及为人母时候的伟大无私,将其从少女到为人母所具有的不同的女性特质展现在观众们的眼前。
同事型女特工也出现了一些清纯甜美的主角性女性特工,例如《悬崖》中的顾秋妍,由小宋佳饰演的顾秋妍清秀而善良,聪明过人,从苏联归国的学院身份、不俗的穿着、高雅的言谈,都彰显着她独一无二的女性魅力。她拥有女性身份天然带有的阴柔,她的情感丰富,甚至在枪杀敌人时都要陷入纠结,她与周乙的情感像是女儿与父亲,清纯可爱的她成为之后谍战剧女性形象的范式。自《悬崖》之后,《伪装者》中的程锦云、《麻雀》中的徐碧城也采用了类似的形象塑造手法,于波诡云谲的谍战中绽放女性光辉。
(二)角色的嬗变:角色塑造从扁平到扁中圆/圆中扁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提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这两个概念。扁平人物:形式单纯,个性简单。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义多变。在角色的塑造方面,早期的諜战总是脸谱化、符号化、程式化的形象,《敌营十八年》中塑造了康瑛和罗茂莉这两个角色之后,后面很多谍战剧沿用此类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天使”和“魔女”④成为两个极端化的现象,总是单一而扁平的。在谍战剧中,正面形象是绝对善的,反面形象是绝对恶的,例如《潜伏》中的左蓝、《黎明之前》的顾晔佳,都是能够为了信仰牺牲自己,让观众不禁为之泣泪。而《地道英雄》中的雪儿,就是一个无恶不作,利用别人的善良来达成自己目的的女魔头,让观众对之咬牙切齿。
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上升,原始的剧作套路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剧作也在追求着一个更高的境界。在《悬崖》中,顾秋妍作为一个正面形象却有太多的性格缺陷,总是拖团队后腿,引起很多观众的诟病。在《伪装者》中汪曼春作为反派角色,却不仅仅只表现她的狠毒凶恶,也表现了她对明楼的浓浓爱意与作为女性在乱世中的无奈,是一个扁中圆的人物。于曼丽在人物塑造上,作为一个军统的优秀特工,在开始就被王天风和郭骑云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作战中表现出优异的能力,可以利用自己的女性特质迷惑敌人,出手果断,战功赫赫,但是依然在很多次行动中因为自己的儿女私情而险些铸成大错,在人物的塑造上,于曼丽也是一个扁中圆式的人物设定。
甚至在《胭脂》和《红蔷薇》中,蓝胭脂和夏雨竹作为两部剧的主角,在人物的塑造上更是偏向于圆形人物。在国产谍战剧中的角色塑造方面,也趋于成熟,在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是非世界观中,给予了更多令人反思的余地。
(三)情感的嬗变:对男性的情感依附的“否定之否定”式演变
在早期国产谍战剧中女性特工对男性没有过多的情感依附,在《敌营十八年》中伴侣型康瑛对于江波只是作为一个“妻子”的符号,她对于江波的情感只限于并肩作战的战友关系,在任务中,能文能武的康瑛也往往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在危急关头能够独当一面。敌人型的罗茂莉对于江波也仅仅是“诱饵”与“猎物”的关系,并未投入过多的情感。同事型的女性特工更是因为同事关系只能“发乎情,止乎礼”。受时代影响,早期谍战剧中的女性形象的设定更偏向于功能性角色,在情感方面并未做过多的渲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社会观念的变革,女性特质回归正轨,外在天使型的女性特工的出现,使女性对于男性情感的依附开始增多,在《潜伏》中,伴侣型的翠平与余则成扮演假夫妻,慢慢地双方开始投入真感情,翠平对余则成产生了依恋,余则成每次帮助翠平解围,翠平对其产生的是情人的依恋。《悬崖》中同事型的顾秋妍与周乙作为搭档,周乙每次帮助顾秋妍收拾烂摊子,顾秋妍对周乙的情感也像是女儿对于父亲的依恋。《伪装者》中的于曼丽,对于闯进她生活的明台也是有着对于爱人的依恋。
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上升,大女主剧开始在荧屏中兴起,谍战剧也出现了大女主类型的女性角色,《红蔷薇》中的夏雨竹一路成长,从少女成长为人母,夏雨竹一路渐渐摆脱对男性情感的依附,从不谙世事的千金小姐成长为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而在剧中的肖成碧,留着“男人头”像个男人一样的在战斗,并且掷地有声地喊出“生在这个时代,我更希望我是个男人!”她们更是在向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蜕变。
(四)行为的嬗变:逐渐开始主动掌握命运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女性一直被定位为男性的陪衬或附属品,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拉康的镜像理论提出:女性需要通过他者的认同获得主体身份,而具体到21世纪之前的谍战电影中。“他者”在这里则是大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长期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性别认知观念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规约,女性因为力量的薄弱只能随波逐流。例如在《瑶山剿匪记》中,邱雨因为无法选择自己所在的阵营而悲剧收场。《风筝》中的林桃、韩冰,在爱上郑耀先的同时无奈于自己的阵营不合,最后以死解脱。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女权意识的增强,国产谍战剧中女性特工形象也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例如《剃刀边缘》中敌人型关海丹,在与许从良惺惺相惜之后毅然地弃暗投明。《胭脂》中的蓝胭脂,作为女版“明台”,蓝胭脂因为一腔兴趣加入了国民党,并且凭借她超强的能力开始了特工生涯。在见惯国民党的腐败之后,又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总之,蓝胭脂的命运是由她自己掌握的。而在《伪装者》里于曼丽对明台在城墙上的告白“你若去了,我就必须去”,可见于曼丽对于自己的命运也有一定的自主性,即便她身世凄惨,即便她生于乱世。《红蔷薇》中的夏雨竹更是對自己的命运一直紧紧掌握,最后从容就义,唱起时代的悲歌。
四、结语
国产谍战剧的剧中女性形象从缺失到凸显,从单一扁平到多元立体,其形象的塑造决定着谍战剧的质量。近年来,随着电视剧市场化,女性特工形象的塑造摆脱了单一扁平标签化的模式,人物塑造逐渐丰满,从开始的“绝对善”与“绝对恶”到如今的“灰色形象”的设定,甚至有“好人”黑化,“坏人”洗白的剧情设定,以此来引起观众们的兴趣。另外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特质也开始从“妖魔化”回归正轨,社会上女性的独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谍战剧中女性特工形象的独立。总之,在消费主义的视野下,电视剧的创作机制、审美标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女性意识方面,女性在一步步走向解放,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归根结底,还是创作团体的把控,我们期待创作者能够突破男权的牢笼,有更加能够凸显女性意识的具有艺术高度的谍战剧出现。
注释:
①姚振轩.论中国谍战剧的发展与流变[J].传播与版权,2018.
②陈刚.从反特新片所想到的一些问题,电影艺术,1963年第6期.
③魏南江.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364.
④许鲁平.当代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模式.青年记者(26),13-14,2013.
参考文献:
[1]许鲁平.当代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模式.青年记者(26), 13-14,2013.
[2]李皓.国产谍战剧构成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3]李国聪.新世纪以来中国谍战片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5.
[4]肖畅.中国引进日剧中的女性形象变迁,2017.
[5]彭倩敏.21世纪中国谍战剧人物形象分析. 湖南工业大学,田湘平.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产谍战剧研究,2016.
[6]姚振轩.论中国谍战剧的发展与流变[J].传播与版权,2018.
[7]陈刚.从反特新片所想到的一些问题,电影艺术,1963年第6期.
[8]魏南江.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