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呋酰胺对花生茎腐病和白绢病的防治效果

2020-07-20 07:02蒋莹赵婷婷谢吉先常蕾丁彬冯梦诗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死苗基施衣剂

蒋莹,赵婷婷,谢吉先*,常蕾,丁彬,冯梦诗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江苏 泰州 225300; 2.泰州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泰州 225300)

受耕地面积与生产条件的制约,江苏泰州地区花生重茬面积较大,且连续重茬的时间较长,造成花生茎腐病、白绢病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1-2]。为有效抑制其发生和蔓延,在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推荐和协助下,引进4%噻呋酰胺颗粒剂进行防效试验,并通过不同施用时期和不同施用量的对比,以期获得理想的施用方法,从而为大面积生产中花生茎腐病和白绢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选择[3-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花生品种为泰花8号,由泰兴市农科所选育,2011年通过国家新品种鉴定[5]。

4%噻呋酰胺颗粒剂(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172884),主要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6]。

62.5 g·L-1亮盾悬浮种衣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出品,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150641[7]),是由2种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配而成,含精甲霜灵37.5 g·L-1,咯菌腈25 g·L-1,其中咯菌腈可防治由高等真菌(如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苗期病害[8],而精甲霜灵能透过种皮,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内吸传导到植株各部位,防治由低等真菌(如腐霉菌、疫霉菌)引起的多种土传和种传病害[9-10]。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T1为空白对照区;T2为4%噻呋酰胺颗粒剂7.5 kg·hm-2+细土375 kg·hm-2起垄后开沟条施;T3为4%噻呋酰胺颗粒剂15 kg·hm-2+细土375 kg·hm-2起垄后开沟条施;T4为4%噻呋酰胺颗粒剂30 kg·hm-2+细土375 kg·hm-2起垄后开沟条施;T5为62.5 g·L-1亮盾悬浮种衣剂0.45 L·hm-2拌种(大面积对照区);T6为4%噻呋酰胺颗粒剂7.5 kg·hm-2+细土375 kg·hm-2苗期根周撒施;T7为4%噻呋酰胺颗粒剂15 kg·hm-2+细土375 kg·hm-2苗期根周撒施;T8为4%噻呋酰胺颗粒剂30 kg·hm-2+细土375 kg·hm-2苗期根周撒施。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3.2 m2。选择往年花生病害较重的重茬田块,于花生播前和苗前期分别施药,施药后观察茎腐病及白绢病发病情况及花生生育状况。

试验设在泰兴市河失镇赵杜村,前茬为小麦,于5月27日收获,5月29日施用45%复合肥750 kg·hm-2后,用拖拉机旋耕、起垅,垅宽80 cm,高16 cm,垅面宽45~50 cm。6月2日放样划区,每小区3垅,宽2.4 m,长5.5 m,间隔30 cm,并按要求对相应小区用药。6月3日播种,播后采用96%异丙甲草胺乳油1.5 L·hm-2兑水750 kg·hm-2喷雾化除;6月13日出苗,6月22日按要求苗期施药,6月23日用高盖0.45 L·hm-2兑水喷雾防除小麦苗,7月2日初花,7月5日开花,各项管理措施均按高产要求进行,10月3日成熟并收获。

1.3 考查项目

播前用药处理出苗后跟踪调查,苗期用药处理在用药前后跟踪调查,主要调查6—7月茎腐病病株率、8月白绢病病株率及成熟期死苗率,以及收获期小区产量。调查方法与标准参照国家花生区域试验实施办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腐病病苗数及防效

6月3日播种,因天气较旱,6月13日出苗,出苗率93.0%~95.0%,6月16日开始调查茎腐病发病情况。苗期施药处理于6月18日按方案分别用药,至下针期茎腐病调查结束。

从表1可知,在调查总苗数270株中,空白对照的发病率为8.9%,药剂基施的T2、T3、T4处理的发病率分别为5.9%、4.4%和2.6%;苗期追施的T6、T7、T8处理的病株率分别为4.8%、4.1%和2.6%;T5为大面积常规用药(种衣剂)处理,其发病率为3.0%。

表1 花生苗情及4%噻呋酰胺对茎腐病的防效

各药剂处理对茎腐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且不管是基施还是苗期追施处理,均随药剂用量增加而防效提高。就相同用量不同施用时期看,其防效基本相当,除最低用量外,另两个用量处理防效以基施略优。就大面积种衣剂处理看,其防效与追施高用量处理相同,而略低于基施高用量处理。

2.2 白绢病病苗数及防效

因试验时夏季雨水总体较少,且分布很不平衡,总体抑制了白绢病的发生。其中7月降水总体平稳,可谓风调雨顺;8月受台风影响,8月9日降雨量较大,尽管田间土壤持水达饱和状态,但因水系畅通,故田间基本没有积水。此前白绢病发生较轻,受降水影响,雨后白绢病暴发,但因之后天气持续晴好,田间病情较为稳定,基本未发生病害蔓延。

从表2可知,田间固定调查的270株花生中,8月16日和8月31日病苗数略有变化,但变动很小,显示2019年8月中下旬干旱条件下,白绢病发生受到较好抑制,基本未造成蔓延和扩散。各处理的防效随药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在使用时间上,基施与苗期追施效果总体相当,可能追施时间较晚的原因,追施处理的防效略显微弱优势。

表2 4%噻呋酰胺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效

由表3可知,基施和追施的死苗率均随用药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T4最低为3.3%,其次是T8;T3、T7的死苗率低于T2、T6,而空白对照区最高为7.8%,种衣剂处理为5.6%。经分析,各处理对成熟期死苗的防效以T4最高,为57.1%,其次为T8处理,而T3、T7防效同为38.1%;T2、T5更低,分别为23.8%和28.6%。种衣剂处理防效为28.6%。

表3 4%噻呋酰胺对花生成熟期死苗影响

2.3 产量结果

据成熟期收获计产统计(表4),各处理荚果产量4 280.30~5 121.21 kg·hm-2,其中用量30 kg·hm-2基施处理的T4单产最高,为5 121.21 kg·hm-2,较CK增产19.6%;用量30 kg·hm-2追施处理的T8其次,为5 106.06 kg·hm-2,较CK增产19.2%;再次是用量15 kg·hm-2基、追施处理的T3和T7,分别为4 946.97和4 916.67 kg·hm-2,分别较CK增产15.5%和14.8%;再就是种衣剂处理T5,产量4 795.45 kg·hm-2,较CK增产515.15 kg·hm-2,增幅为12.0%;用量7.5 kg·hm-2基、追施处理T2、T6产量较低,分别为4 727.27和4 674.24 kg·hm-2,每公顷较CK增产446.97和393.94 kg,增幅分别为10.4%和9.1%。

表4 4%噻呋酰胺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区组间F值6.31*,大于F0.05而小于F0.01,处理间差异显著而未达极显著水平;处理间F值37.33**,大于F0.01值,显示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由表4可知,相同用量的基、追施处理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不同用量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种衣剂处理的T5与T2、T6和T7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和30 kg用量处理的T4、T8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所有用药处理较对照增产均达显著水平。

3 小结

本试验表明,各药剂处理对花生茎腐病、白绢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对茎腐病防效为33.3%~70.8%,对白绢病防效25.9%~60.3%,对成熟期死苗防效为23.8%~57.1%;随4%噻呋酰胺用量的增加,防效呈增加趋势,但就经济用药而言,建议以15 kg·hm-2用量为宜;就施用时期而言,总体上基、追施效果相当,基施略强,可能是基地入土药剂较多,利用率较高的原因;对茎腐病而言,基施效果好于追施;对白绢病而言,15 kg·hm-2用量追施效果好于基施,也好于种衣剂处理。各药剂处理较对照增产显著,且随用量增加效果提高。其中,15 kg·hm-2基施处理的产量与30 kg·hm-2处理差异显著,较种衣剂处理及7.5 kg·hm-2等处理增产显著。

猜你喜欢
死苗基施衣剂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不同锌肥与氮肥施用水平互作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美可辛”在安定区马铃薯上应用效果试验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中国生物型种衣剂的研究进展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锌锰微肥应用效果分析
四种不同水稻种衣剂育秧效果对比研究
五河县夏玉米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