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林
(甘肃政法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技术的一次信息革命。“互联网+教育”的提出对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1],一次深入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MO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正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智慧课堂的新途径。
自美国于1999年提出“混合式教学”后,国内学者对此内涵进行研究,但争论较多。有的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是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混合;有的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多种教学媒体的混合;有的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混合;还有的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是面授学习、自定步调学习和在线协作学习的混合[2]。孟凡东[3]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是MOOC教学为载体,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为切入点,以创新课堂教学为目标,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和转换。丁蕾[4]、刘震,等[5]则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网络在线学习(E-Learning)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兼收并蓄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监督、管理与启发作用,同时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纵观以上学者研究,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系统结合起来,在保持高校、教师、学生和教学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并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采取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设计柔性化、教学方式个性化、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管理科学化。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平台,可实现师生交互的在线学习资源[6]。雨课堂以PowerPoint插件的形式存在,以智能手机和微信为媒介,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更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将MOOC与雨课堂结合起来,实现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高校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以下甘肃政法大学(以下称“我校”)2018年春季学期开设的《物流管理》课程为例,对MOOC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主要包含三个环节: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练学三个环节:
(1)课前导学。课前导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及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相应的MOOC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学堂在线等平台完成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教师通过雨课堂将包含知识点的学习内容(PPT、视频、文本等形式)课前推送,并根据教学平台大数据分析及学生反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难点,从而实现在实体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有针对性地专心听、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
(2)课中研学。课中,通过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雨课堂对知识点进行讲授,特别是针对导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该阶段教师通过投票、弹幕互动与学生实时沟通,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使教师灵活调整授课节奏;听课过程中,教师利用雨课堂“课件”功能讲解关键内容,学生通过手机端同步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在该页PPT下标记“不懂”,教师端掌握这一情况后,对重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通过雨课堂的“自动随机点名”功能,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对课中穿插的习题通过设置答题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教师根据准确率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答题情况将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构成部分,真正做到平时成绩的量化更客观。教师还可以使用雨课堂内嵌的“红包”功能,为积极参与课程的学生发放红包,鼓励学生参与课程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后练学。课后,教师既可以向学生推送复习内容,对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也可以根据课前和课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后测题目—后测题目主要是在课堂测验中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及其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掌握易错的知识点,并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后测题目也可适当加大难度,以挑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真正内化[7]。通过本次的教学实践,文章设计了基于“MO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活动[8],如图1所示。
本文以“库存管理”这一章为例,利用图1所示进行教学设计。本章包含三个教学目标:(1)掌握库存管理的原理;(2)掌握库存控制的模式;(3)掌握库存控制系统。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内容上的安排如下所示。
课前: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学堂在线这一MOOC平台以及雨课堂推送的学习资料完成该章节内容的学习,并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库存是必要的恶魔;(2)怎样确定不同条件下的库存的最优控制量;(3)如何设计库存控制系统。要求学生于上课之前完成以上内容的学习;课中: 由“教师引导讲授→学生练习→师生讨论、质疑→教师总结深化”四个环节组成。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从多视角分析库存的优缺点,教师重点讲解库存控制的模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EOQ模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设计库存控制系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课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优化,并通过习题推送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知识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内化和知识迁移。
图1 基于MOOC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本次对“MO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采用两个步骤完成测评,即问卷调查与实验教学对比。共发放问卷90份,有效问卷回收89份。问卷主要从教学模式新颖性、教学过程控制的客观性、师生互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调查[7]。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教学过程控制的客观性满意度较高为90.2%,即学生对平时成绩的核定更满意,主要是对课堂上推送的练习题支持率较高,同时教师还可以动态掌握每道题目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掌握不透彻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复习,加强学生的知识内化。对教学模式的新颖性满意度达到84.6%,特别对微信任务推送、课堂签到、随机点名、弹幕讨论等问题满意率较高。师生互动性满意率为79.2%,较为理想。学生学习兴趣满意率87.5%,特别是针对课前通过MOOC课前在线学习,通过雨课堂进行课前导读和任务推送满意度较高,该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课堂质量。同时,雨课堂还支持课件收藏,帮助学生在课后加深对课堂上疑难点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支持率也较高。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率占88.3%,支持率较高,很多学生认为“MO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在课堂上长期应用,如图2所示。
图2 “MO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调查数据分析
“MO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引入本校2018年3月—6月开设的《物流管理》课程的四个班级进行实证检验。以物流管理班、市场营销班为实验组,采用图1所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以工商管理班、国际贸易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混合式教学班级用H表示,普通班级用P表示。为了消除教师能力和班级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9],采用笔者所教授的上述四个班的《管理学》的成绩作为对照。该课程所有班级都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与对照组该门课程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如图3所示)与各分数段上的人数分布如图4所示。
通过图3、图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基于“MO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程平均成绩。从图3可以看出在《管理学》这门课程中上述四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并无太大差异,但是通过引入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实验班级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2)可以改善班级的成绩分布。从图4可以看出,采用混合式授课的物流管理班和市场营销班的成绩分布较为合理,趋于正态分布。而传统授课模式下的工商管理班与国际贸易班的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国际贸易班。主要原因在于柔性化的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很好地执行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深化应用。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因素,因此中间层面人数较少,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深化,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图3 混合式教学班级与普通班级《物流管理》期末平均成绩对比
图4 混合式教学班级与普通班级《物流管理》各分数段上的人数分布
为了进一步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干预,笔者以上述四个班的《管理学》课程的成绩作为协变量,对各班《物流管理》课程期末成绩进行单向协方差分析。其中混合式授课两个班已知的《管理学》成绩用ASV_01表示、期末成绩分数用FSV_01表示;传统授课模式班级已知成绩用ASV_2表示,期末成绩分数用FSV_02表示。从Shapiro—Wilk分析来看,所有成绩数据均不显著(p>0.05),服从正态分布。Levene方差齐性检验效果不显著,p=0.315>0.05,表明各组方差相等,满足方差齐性假设[10]。对ASV_01和FSV_01进行相关性分析,r=0.422,p=0.005<0.05,可见两个变量是合理相关的,但是相关性不是很高。也即学生对管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物流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并不是《物流管理》成绩的提高的重要因素。对两个班已知成绩ASV_01和ASV_02利用SPSS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0.298,p=0.912>0.05,说明两个班基础知识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验证了之前得出的结论:教师能力和班级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小。对混合式授课模式参与的两个班级的ASV_01和FSV_01成绩进行回归分析,f=5.986,p=0.031<0.05,表明有显著差异。以上分析充分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因此,“MOOC+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值得应用。
针对传统教学法存在学生被动灌输、师生有效互动较少,教学过程控制和考评不合理,线上线下课程内容衔接不够等问题,使得学生的知识内化不够理想。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将课堂延伸至课前与课后,本文探索了“MOOC+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强、课程内容设计柔性化、教学方法个性化,学生学习自主化,过程控制和考评客观化等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经过基于《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设计了基于MOOC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对比,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对教学效果的干预具有显著影响。但成功经验仍在探索,实践中也遇到了一系列挑战,例如受到智慧教室的设施设备不齐全、网络覆盖范围有限、网速较慢、课程开放性大,教师驾驭能力不够、线上学习的考评监督机制缺乏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打造立体化、高质量的智慧课堂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