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江
在港口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安全与效率是各大企事业单位竞争获胜的法宝,怎样兼顾效率确保安全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重载超大型油船(VLCC)质量大,惯性大,拖船协助效果不明显,且由于吃水大,水下侧面积大,受横流影响大,所以在进港靠泊时,通常选择在风浪较小且流速较缓的时段靠泊,而两者都兼顾的话,会大大缩短船舶靠泊的窗口期,严重影响船期及港口作业效率及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影响VLCC靠泊作业的各种因素及注意事项,在开展引航作业时抓大放小,提高引航业务能力。
(1)重载时质量大,惯性大,单位排水量分配主机功率仅0.1千瓦/吨左右,因此启动、制动性能都较差。一般情况下,满载VLCC由海上全速停车到余速为3节时的淌航距离超过20倍船长,冲时达到1小时以上,因此在短时间、短距离内大幅度变速是很困难的。
(2)超大型油船方形系数大,能达到0.8左右,长宽比为5.5~6.0,比一般的集装箱以及矿砂船都要肥大一些,操纵上更加困难。
(3)舵面积与船纵向面积之比较小,仅为1/65~1/75,因此舵效很差,应舵时间较长,操舵要早用舵,早回舵,用大舵角。
(4)VLCC尺度大,受流影响较大,停车淌航时较早失去舵效,因此在港内受限水域操纵,停车淌航前余速不能过快,以4节左右为宜,否则不易控制。
VLCC进港主航道最小水深为24.5米,由1号浮到39号浮,走向为198°;支航道最小水深为23.5米,底边宽350米,由40号浮至Y3号浮,走向为188°;从3号浮登轮点到39号浮,距离约20海里,从40号浮到601号码头,距离约2.2海里,进港航道如图1所示。
图1 烟台港30万吨级船舶进港航道
图2 港池水域布置图
烟台西港区601号码头地理位置为(37°42.7′N,121°08.3′E),位于西港区东侧,“峰子山”东北侧。码头长度为430米,走向为130°~310°,船槽宽120米,水深25米,码头类型为桩式蝶形码头,靠泊等级为30万吨级。
港池Y1号浮距离泊位尾端1.2海里,Y3号浮距泊位尾端0.6海里,港池内回旋水域直径为830米,水深23.5米。航道进口与泊位的位置关系为:进港过Y1号浮时,船首正对着泊位首部时,船首向约188°;船首向正对准泊位尾部时,船首向约195°;船舶进港池与泊位的夹角约为65°。港池水域布置情况如图2所示。
烟台西港区全年盛行南风和西南风,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风力可达7~8级。由于泊位东北与东南方向开敞,受北风及东北风影响显著,西北风影响次之,东南风一般强度不大,无法形成强浪涌,影响更小一些。西港区所处水域潮汐为正规半日潮,平均高潮间隙10时14分,平均低潮间隙4时04分,大潮升2.4米,小潮升2.0米;主波向为东北向,对船舶影响较大。涨潮主流向为东南,近岸最大流速可达1.5节,落潮主流向为西北,最大流速可达1.4节。
由于601号码头位于“峰子山”东北侧,涨潮流大时,水流受码头西北方501号、502号泊位及北侧防波堤的影响,东南向的主流线由43号浮倾泻而下,至Y1号浮,流向南至东南;Y3号浮附近受防波堤遮蔽作用,水流较Y1号浮要小;Y4号浮至Y6号浮这一段,主流仍为东南向,但强度减弱,有一定的顺时针回旋,部分水流向港池辐散。涨潮流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泊位正横外段100~150米基本为这一水域涨潮流时的水流切变线,如图中红黑两线位置所示,在此水域调整船首向为135°~145°时,基本为左侧正横偏后一点受流。
落潮流时,流向为西北向,主航道上基本为左前方来流,支航道受601号码头港池方向来流及502号码头港池口落潮流作用,综合流向不确定;502号码头港池口水流不明显时,601号码头港池来流基本为沿着支航道出口方向;502号码头港池口来流明显时,在40号浮及Y1号浮处,流压向左;港池内水流特点为越接近码头,水流方向越接近与泊位平行,港池中间段水流大,码头前沿水流小,受
图3 港区涨潮流情况
开敞码头受季节、风力、风向影响显著,冬季时困难作业天数增多;泊位受东北风影响较西北风影响大,东北风5~6级时,浪涌与山体形成反射,在港池及码头前沿能形成2.5米左右的涌浪。在涨潮流期间,风浪与水流共同作用,反射作用加强,在港池水域形成三角浪,比港池外海面的涌浪要高出1米左右。拖船协助作业异常困难,效率大大降低,有的拖船甚至无法协助作业。
超大型船舶受水流影响大,一般在主航道上流压3°~4°时,在支航道能达到10°左右,有时甚至能达到15°以上,航迹带宽度达到两倍船宽以上。潮水低时进港,对船位控制的要求非常高;受山形岸势、防波堤以及泊位南端浅水区影响,港池附近及泊位前沿水流情况复杂;涨潮流进港过Y1号浮后,容易受到主流线压船尾的作用,如不及时抑泊位南侧浅水区的影响,涨潮与落潮时,601号泊位外端都有涡旋回流,落潮流示意图如图4所示。制,容易使船首向右偏转过大,导致入泊船位不佳;正横泊位外端后,容易受到泊位南端浅水涡旋回流作用,导致船首尾受流大小及方向不一致。
图4 港区落潮流情况
在使用拖船协助大船进行靠泊时,选择合适的拖船配备及布置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国现行的《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2],超大型油船所需拖船约4艘。超大型船舶操纵不灵活及制动慢,所以采取首尾左右两侧对称带拖船的方法,如图5所示。
图5 拖船布置图
拖船协助减速时,大船船体两侧可以对称受力,更有利于大船把定及调整航向;收缆靠近船体时,可以迅速协助顶推大船且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拖船作用;601号蝶形码头共4个碰垫,内侧首尾拖船可以充当“碰垫”,降低大船靠拢压力。
拖船协助大船操纵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被协助船舶条件、港口条件以及自然条件[3]。在船舶条件、港口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自然条件主要体现为风、流等对拖船使用的影响,船舶进速可以通过主机用车控制,但是横向受力需要通过拖船控制。在此,我们仅估算船舶受最不利风、流影响时的作用力。
(1)最不利风压力估算
其中:Fa为风动压力(N);ρa为空气密度,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为1.293 kg/m3;Ca为风动压力系数;Va为相对风速(m/s);Ba为水线以上船体侧面投影面积(m2)。
根据经验图表[4]估算,对于满载30万吨油船,取Ca= 1.0,Ba≈4 600 m2。由于601号码头的东北方开敞,西北方半遮蔽,所以以东北风6级及西北风7级分别计算,取6级最高风速Va=13.8 m/s,则Fa(6级)=566 349.5 N;取7级最高风速Va=17.1 m/s,则Fa(7级)=869 598.1 N。
(2)最不利流压力估算
其中:Fw为横流压力(N);ρw为水密度,取1 025 kg/m3;Vw为横流时水对船的相对流速(m/s),假设船体侧面所受表层流与底层流速度一样,均为1节,即0.52 m/s;S横为水下浸水面在中纵剖面的投影面积(m2)。经查VLCC标准船型数据计算,S横约为6 500 m2,则Fw=900 770 N。
因此,船舶在最不利风及流影响下所受的合力约为F=Fa+Fw。
F(6级)=1467 119.5 N,F(7级)=1770 368.1 N。
烟台西港现有Z型拖船配备情况如表1所示。
右舷靠泊时,将T25、T26分别带在左首、左尾,将T24、T5分别带在右首、右尾,左舷总推力为2 104 kN,右舷总推力为1 522 kN。当风、流来自大船右侧时,T25、T26总推力大于F(7级);风、流从左侧来时,需要T25、T26放缆垂直拖带,与右侧拖船配合能够达到抵抗风、流外力的要求。
表1 拖船配备情况
为了掌握靠泊时机,对于船速的控制需要精准一些,在保持正规瞭望、确保通航安全的前提下,准时抵达港池。一般油船港速全速能达到11~12节,由全速开始减速到微速5~6节时需要5~6海里。在烟台西港区需从25号浮开始减速,到40号浮时控制在5.5节左右。在进入支航道后,速度进一步降低,Y1号浮距离码头1海里左右,综合考虑降速空间及降速手段,需控制船舶以4节以上通过该区域。在Y3号浮距离码头0.6海里,需控制在3节以下。船位船速入泊角度图如图6所示,在位置①适时倒车控速,降到2节以下。 在位置②缓慢滑行到泊位外端1.5倍船宽位置,速度控制到0.5左右。在位置③,开始拢码头,接触码头时靠拢速度为2~5厘米/秒。
应仔细查看船舶转速-速度表,对减车降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观察发现,一般VLCC微速转数在22~27转之间,速度在4~6.5节之间。如果微速转速-速度数值过高,在大于6节时,可报告船长,通过机舱降低微速转数与速度,从而达到更精准的控速;此外,落潮流进港时为顶流状态,降速快,控速可以略晚一些;涨潮流进港时,为斜顺流状态,降速需要略早一些,涨潮流时港池内控速幅度要大一些,充分抑制住顺流漂航的趋势后,再进行靠泊作业。
图6 船位船速入泊角度图
在进港过程中,预配风流压差很关键。内航道段流压大,容易发生偏移过大而触底,损坏车舵设备。所以在进港过程中,提前根据所受流压及潮时情况,预测出支航道的流压情况。根据预测的流压大小预配风流压角。例如涨潮流进港时,主航道进港时首向为201°,航迹向为198°,流压差为3°,那么在支航道上应至少预配5°以上,即船首向需要达到193°以上,航迹向才会达到188°。在控制船位的同时,应提前预配流压差,不可一味抢上流位置,而忽略了预配流压差,导致船位迅速向下流侧漂移;靠泊时,应根据流水与风浪的情况,适当调整距泊位横距,条件越困难,横距应越大。
由于40号浮就在主航道的边线上,不利于大船向支航道转向,所以需要向39号浮抢出一点位置,以便能够在有利位置提早起转;另外在涨潮流进港时Y1号浮处的水流为最大,此处应预配足够流压,将船位向Y3浮位置靠近一些,更有利于下一步的靠泊操作。
从支航道进港至Y1号浮处,到码头的南端航向为188°左右,到泊位的尾端航向为197°左右。涨潮流时,自Y1号浮向Y3号浮抢船位,航向一般控制在205°以内,使航迹向达到195°左右即可,如图6中位置①所示。通常过Y3号浮船首向慢慢调整至175°~165°时,左舷即开始受压拢流影响,应以175°和165°为检测航向。首先调整航向到175°,对准南端码头桩,观察流压情况,如果向右压很大,则将首向继续调整到165°甚至155°,如图6位置②所示,此时船首已经完全闪开码头南侧的桩腿。随着接近码头,逐渐向左调整船首向,直到135°~140°,此时与码头之间的夹角为10°左右,如图6位置③所示,应保持足够横距向泊位外端淌航。泊位前端水流混乱复杂,船首易受岸壁辐射回流影响不易顶拢,船尾易受左后压拢流不易推开。随着船舶与码头的接近,靠泊角度最终控制在133°左右,给船首留出3°~5°的余量向左调整,防止船尾先压拢。如果受流压影响船首拖船不易控制时,要及时使用船尾拖船抑制。
由于VLCC吃水过大,只能走航道,应从应急方面考虑,及早带好拖船,并调整好缆绳伴航,进入支航道时利用拖船控速及转向。根据流压情况,在大船接近Y1号浮前后使拖船缓慢受力,过Y1号浮后,流压减小,拖船加车拖控速,始终注意大船过大流压区后,尾拖也会经过大流压区,尾拖偏拖会使大船舵效降低,有时甚至出现满舵无法抑制的现象,此时要及时指挥尾部拖船收揽靠近船舶充当舵;在泊位前控制船舶平行靠泊时,应充分考虑拖船是否能抑制横向外力的作用,及早组合使用拖船抑制不利因素。
风浪大时,拖船操纵困难,减速效果变差,协助效果明显滞后,所以要求大船在操纵上要更加柔和,提早停车倒车控制船速,给拖船操纵留出足够的时间;与泊位的横距要适当加大,向泊位接近时有效利用大船的转向趋势、横移趋势,缓慢地将船舶控制到泊位外端。由于靠泊内侧首尾各有一条拖船,且靠泊时内侧风浪条件相对好一些,当横移速度不快、转向趋势良好且不快时,可以大胆使船舶向泊位靠近,到达适当位置时,再通过内舷拖船抑制靠泊速度及靠拢角度。指挥拖船时要果断,一方面应持续观察大船趋势动态,同时及时使用前进二顶或全速顶车令,以发挥出拖船在风浪中的作用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涌浪作用,拖船作用力损失率是不可预见的,应格外注意预防。
流大时,码头前沿操纵是关键,应密切观察水流方向,顺流时及早倒车控制进速;横流时,及早用拖船控制横移速度。
本文针对超大型油船的特点,结合烟台西港区601号码头通航环境特点,分析了船舶进港靠泊的引航要领及注意事项,得出以下结论:
(1)为了确保超大型船舶靠泊安全,首先应注意到风、浪等因素对拖船安全的影响及拖船协助大船时拖船效力的发挥。
(2)由于大型油船水下面积大,受流影响明显,尤其是在泊位前沿水流流速快时,应及时控制船舶运动惯性,以免触碰码头。
(3)本文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超大型油船靠泊烟台西港区601号码头时的风、流等限制条件,但考虑到风、流等参数的不确定性,使用时应充分注意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综上所述,VLCC靠泊开敞泊位受天气、海况、潮汐等客观因素影响大,恶劣条件下作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的概率更大。引航时应积极参考实时风、浪、流等环境数据以及船舶运动数据,提高作业能力,拓展船舶靠泊窗口期,提高港口生产安全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