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娜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 焦作 454000)
本研究用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阴阳经穴透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6~82岁,平均(76.84±13.18)岁;病程2~9年,平均(6.81±3.76)年;缺血性中风12例,出血性中风16例,混合性中风1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8~81岁,平均(75.46±3.87)岁;病程1~8年,平均(5.11±1.84)年;缺血性中风8例,出血性中风14例,混合性中风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②符合中医《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2]风痰阻络证,主症为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次症为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③意识清晰,生命状态稳定。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急性脑卒中;②2次及以上中风;③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④伴有“三高”;⑤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两组均用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药用白芍30g,当归15g,天麻15g,穿山甲15g,地龙15g,苏木15g,全蝎10g,鸡血藤15g,姜黄15g,透骨草10g,桑枝10g,松节10g,伸筋草10g。冷水煎,每日1剂,早晚各服2次。连服2个月。
观察组加用阴阳经穴透刺治疗。上肢瘫痪取肩髎穴、曲池穴、少海穴、尺泽穴、劳宫穴、合谷穴,下肢瘫痪取风市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阴陵泉、太溪穴、悬钟穴,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治疗2个月。
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测评,利用SIAS积分进行计算,共9个维度22个项目,每个项目0~5分,满分76分。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
上下肢肌痉挛指数分别用两个量表进行评分,上肢用Ashworth量表共5级,分值0~5分。0级为无肌张力增加。Ⅰ级为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ROM末部位出现时被卡主,受累部分有最小阻力。Ⅰ+级为肌张力轻度增加后,被动屈伸时,ROM后50%突然卡住,将EOM检查继续至结束,受累部分有最小阻力。Ⅱ级为肌张力明显增加,通过ROM检查,阻力增大,但受累部分仍比较容易移动。Ⅲ级为肌张力大幅度增加,进行ROM检查有困难。Ⅳ级为严重到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下肢使用CSI量表进行测评,共3个项目,腱反射、肌张力及阵挛,满分16分。
日常生活能力用Baethel指数评定,量表共有15个项目,满分100分,生活可以自理大于等于61分,部分依赖他人41~60分,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他人照顾小于等于40分。
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治愈:减分率大于等于85%。显效:减分率为50%~84%。有效:减分率为20%~49%。无效:减分率小于2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肌痉挛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肌痉挛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肌痉挛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Ashworth量表评分 CSI量表评分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对照组 40 1.64±2.41 1.82±2.76 12.81±2.47 11.20±2.17观察组 40 2.46±0.86 3.88±1.44 14.16±0.44 13.24±0.16 t 0.719 4.185 1.901 5.930 P 0.474 0.000 0.061 0.000
两组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例(%)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功能障碍后遗症,发生率最高的后遗症便是痉挛性瘫痪。痉挛性瘫痪的程度主要与痉挛、运动障碍损伤、日常生活能力密切相关[8]。中医认为,肢体拘挛不利的原因为风阳内动,瘀阻脉络,所以治疗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为主[10]。针灸可调整营卫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功能调和。化痰通络解痉汤方中白芍柔肝止痛,当归、鸡血藤、天麻养血活血、通经止痛,穿山甲、全蝎、地龙通络息风,苏木、伸筋草姜黄、透骨草舒筋活络,桑枝、松节通络祛风。诸药合用,共奏通经活络、活血祛瘀之效。
阴阳经穴透刺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