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思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基地,更需要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成为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计算机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更要肩负起学生思政教育的任务,让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助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程思政;研究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中心内容,而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计算机信息基础》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进而忽略了对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这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也不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所以,在《计算机信息基础》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提高道德修养以及职业修养。教师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计算机信息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在高职《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课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要发挥出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教学意识。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程中,要想开展思政教育,就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就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以及教学能力。学校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经常组织全校性质的课程思政工作大会,从院校领导到各个系部主任,再到专职教师,都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要让教师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来学校进行专业指导,和教师一起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学习思政,并且还可以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共同讨论学习,还可以让其他专业的教师和思政教师互相沟通学习。另外,计算机基础的授课教师还要多参加提高自身思想修养的培训,多了解国家大事,关注国内外新闻,提高思想政治意识。只有计算机基础的授课教师的思政能力提高了,在课程中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学生的思政能力,进而更好的把思政融入到《计算机信息基础》这门课程中。
(二)科学重构课程目标和标准
一直以来《计算机信息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能支撑专业发展的计算机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处理事务,解决计算机信息方面出现的问题。比如,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如何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完成信息处理的手段和方法等。这些教育方式往往就会忽略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强,但是思想政治水平薄弱。所以,在《计算机信息基础》这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首先就要重构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的标准。让计算机和思政教育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三)完善教材、课件以及授课计划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程主要以教材为依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讲解一些枯燥的理论以及操作步骤,这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计算机是一个更新速度快的学科,几年前的教程已经不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会选择和开发一些优质的、且包含思政教育的教材,重新制定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重新设计教学课件以及更新授课计划,让科学育人和专业知识完美的融合落实。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当下新媒体的技术:短视频、直播、微课等教学,还可以开展:线上线下课堂、翻转课堂等,把思政巧妙的融入到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让学生能够愉快的接受思政的教育。
(四)优化和改变教学方法
思政教育本身教育意义明显,如果单纯的讲解理论,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计算机教师要充分挖掘計算机课程的优势,在计算机的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结合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深入研究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史时,就要讲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要有科学意识,致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五)完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传统的课堂评价考核主要是从理论和专业两个方面考核,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往往被忽略。因此,要优化完善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把思想政治考核纳入考核标准中。在引入思政课程后,要对计算机课程评价标准进行重新的调整,兼顾计算机和思政教育的评价,并且要合理设置二者的占比,进而不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学习纪律成绩、技能成绩、期考成绩组成,在更改评价考核体系时,可以把思政评价加入到平时成绩中,让学生注重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
结束语:
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计算机课程中,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也是思想建设和基础课教学有机融合最好的体现。在专业知识里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对计算机教师的一种考验,也是对教师专业本身的一种提高。因此,计算机教师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让教学工作更加完善、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嘉. 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实践效果分析——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为例[J]. 科技风,2019,000(023):23.
[2]董婕,杨霞.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251-251.
作者简介:
鲁家皓,1981年8月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虚拟现实;图像识别。
基金项目:
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1-AFCEC-370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