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柯鸣,高元涛
(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舟山 316000)
某企业氢气压缩机由汽轮机通过齿轮箱减速后带动螺杆压缩机,在一次试车中,按正常启机流程启机,前期设备各振动温度均正常,直至转速升至10 500 r/min,再往上升速的过程中,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检测到齿轮箱振动直线上升,直至振幅超过报警值跳车。
根据以往经验,第一反应是齿轮箱出现机械方面的干涉或磨损导致振动大,遂即在机组正常停机后,对齿轮箱进行解体检查,发现各尺寸配合均在标准之内,接触面无磨损痕迹,油质分析、仪表信号也无异常。
在确认机械方面无任何问题后,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频谱显示多为1×幅值上升,怀疑是共振引起的振动增大。
为验证这一猜想,决定再次试车。前期流程一样,直至转速提升至10 000 r/min 后,运行20 min,检测振动温度稳定无异常,随后以100 r/次逐级提升转速,同时监测振动幅值。在转速提升至10 500 r/min 时,振幅出现明显变化,且随转速同步提升。将转速下降至10 000 r/min,振动值回归正常。
齿轮箱通过斜齿一级减速,参数见表1。根据设备图纸,通过SolidWorks 软件对2 根转子进行三维建模。
表1 齿轮轴参数
研究减速箱齿轮轴转子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首先要建立该轴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动静法”,即达朗贝尔原理,运用静力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动力学的问题。在研究的转子系统中引入惯性力,建立动力学方程,将转子离散成n 个单元进行分析,对于一个多自由度线性系统,有阻尼的振动方程:+[K]{z}={F(t)}。式中,[M]为质量矩阵;[C]为阻尼矩阵;[K]为刚度矩阵;{F(t)}为外部激励阵列;为加速度阵列;为速度阵列;{z}为位移阵列。因为结构固有频率与所受外力{F(t)}无关,小阻尼对振型模态影响不大,因此,利用无阻尼无外载荷的自由振动方程求解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将上述方程简化为:+[K]{z}=0。
由于弹性体的自由振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简谐振动的叠加,当发生简谐振动时,即为位移为正弦函数z=Usin(ωt)时,则方程为:。式中{φ}为各节点位移的振幅向量,即结构的固有振型;为此方程的根,也就是广义特征值;ωi为与振型箱对应的固有频率;由于{φi}为非零向量,要使方程有非零解,则,将结构离散为具有n 个自由度的系统,则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都是n 阶矩阵,解上述的广义特征值方程即可得到弹性体的n 阶固有频率,从而确定对应的振型模态。
查设备说明书得齿轮轴材料为18CrNiMo7-6,是EN 10084 表面硬化刚的牌号。材料参数如下:弹性模量E=2.1×1011N/m2;密度ρ=7800 kg/m2;泊松比μ=0.28;转子齿轮位置挠度;推算出轴的刚度。其中,L 为转子轴承位置间距,E 为弹性模量,I 为惯性矩,F 为外力。惯性矩I=,d 为轴径,得,代入数据k=1.629×107N/m。质量根据建模直接求得m=367.86 kg,固有频率计算公式ω0=,代入数据ω0=12 625.2 r/min。
在ANSYS Workbench 中,将Modal 分析插入Workbench中,在Geomtry 中导入高速轴模型,对高速轴进行网格化,由于转子结构相对简单,采用几何自动生成法,根据物理模型自动离散生成有限元网格模型。然后在转子轴承位置施加固定(Fixed Support)约束。
求得高速轴的6 阶频率(图1)和模态(图2),分别为:31.7 Hz、33.1 Hz、188.7 Hz、189.9 Hz、4510.8 Hz、8871.6 Hz。可以看出,前2阶临界转速在11 944.6 r/min 到12 472.08 r/min 之间,与理论求解值所差无几,非常接近实际振动跳车转速。从转子的临界转速计算可以看出,该减速机在设计过程中存在明显缺陷,转速范围内存在某一共振点,因此满足不了满负荷要求,只能将转速控制在11 000 r/min 以下才能避开共振点。
图1 高速轴6 阶频率
图2 高速轴6 阶模态
分析齿轮啮合在不同转速工况下应力分布和应力大小的区别,从而了解齿轮工作状态下接触面的受力情况。
在ANSYS Workbench 中将statics tructure 分析插入Workbench 中,由于转子结构简单,在Geomtry 中导入转子模型(图3),并进行网格化,齿面进行智能细化(图4)。
图3 转子模型
图4 模型网格化
对比目前常用的集中边界条件下齿轮弯曲应力计算结果,根据对比结果,采用较为接近齿轮工作状态下的边界条件定义方式,对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施加径向约束,保留2 根转子的旋转自由度。由于本次研究的是不同转速应力差异,故未对齿面所受载荷做严密计算,对主动轮齿面施加负载转矩(T=500 N·mm),计算时间为1 s(图5)。
图5 定义边界条件
分别设置转速500 r/min 和135 00 r/min 进行分析,计算对比不同转速下齿轮应力、应变和位移(图6、图7)。可以看出,不同转速下,应力分布从齿轮啮合开始到退出的接触路线与啮合状态基本一致,500 r/min 时应力最大0.037 MPa,13 500 r/min 时应力最大0.986 MPa。在转速较高的情况下呈现多齿啮合周期波动特征,而在低转速载荷工况下则表现为单齿啮合周期波动,且在低转速情况下应力上升较快,转速越高,应力变化越慢。
图6 500 r/min 转速下齿轮应力、应变和位移
图7 13 500 r/min 转速下齿轮应力、应变和位移
采用ANSYS Workbench 有限元计算分析齿轮箱转子的固有频率和不同转速下齿轮受力情况。结果表明,齿轮转子在工作转速期间存在共振区,不同转速下,齿轮啮合受力分布均匀,低转速情况下应力变化较快,待转速提升,变化趋势逐渐趋于平稳,给机组因齿轮箱振动大跳车提供了数据支撑,为改进方向和措施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