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07-18 16:17张桂英
读天下 2020年14期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改革课程

摘 要:为适应产业对软件人才的真实需求,本文分析了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定位以及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和策略,有益于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软件工程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产业结构发展的持续推进,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新形势下,一方面,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另一方面,职业教学对人才的培养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能让学生掌握软件技术的专业技能,但这并不代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部。如果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会造成学生缺乏社会认知、降低就业优势,也违背了职业教学培养社会产业真实人才需求的初衷。因此,理论教学也不可忽视,多数理论课程的设立是对高职教育的充实与引导,而面对高职学生进行理论授课,究竟何种理论授课形式更适合当代大学生,正是当前需要探索和创新的关键。

一、 教学定位及改革的必要性

软件工程导论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一般设立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之后,该门课程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软件工程专业认知。但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软件工程导论主要安排为理论课程,课程教材多为偏向纯理论介绍,主要讲解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理论知识。虽然学生通过其他专业课程做过程序设计编程作业,已有一定的软件技术基础,但仍缺乏软件项目的工程经验和管理认知,在学习导论时,难免因内容抽象、理解困难,降低了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若仍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而陷入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 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内容包含了众多专业课程的知识,涉及面广泛,主要内容围绕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活动,以工程视角阐述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及理论体系,以软件开发应用视角介绍规范化的、有效可行的设计模式和开发技术。结合前文所述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阐述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方面,偏重理论的教学内容需要改革。分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的特征,学习基础薄弱,思维特点表现为抽象思维能力弱而形象思维能力强,主动分析、提取信息能力弱,而好奇心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强。软件工程导论中的很多理论知识点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缺乏项目经验的学生无法找到自身熟悉的案例去参照理解,因而难学。此外,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提炼,结合应用场景设计出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这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学识累积有较高要求。因此,软件工程导论教学内容应理论充分结合实践,将软件开发项目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对于软件开发项目的选择,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项目规模较小且易实现的项目,例如学生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熟悉的应用场景,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以项目去理解定义阶段、设计阶段、开发及维护阶段,并重视软件过程和软件质量的管理。以小规模案例,学生可以在可控的短时间内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另一方面,软件应用在各行各业得以实施,甚至占不可忽视的地位,软件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行业变换复杂的新需求,软件系统的开发技术和方法以及软件质量要求也有着相应的变化。随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并没有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中,知识体系和教材内容陈旧,也需要改革。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除了授课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教材的选择也需要同步。目前,软件工程导论相关教材,以项目式为主线的教材很少,自编适合高职院校的软件工程导论教材则可以解决教材资源受限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对于理论多于实践的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其教学模式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按照知识体系结构顺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需以实践需求为改革主要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要培养出符合社会真正需要的软件技术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一教学模式,而采用多种模式开展教学,并强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将软件工程方法、原理、概述等理论知识融入项目案例讲解,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的软件工程领域中对应的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建立师生交互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软件项目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组建认知,激发学习主动性,通过思维讨论活动获得知识。将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以及软件过程、软件质量管理的工作等体系知识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规模项目的开发,对各阶段的工作有更深刻更直观的理解。以软件生命周期中定义阶段需求分析为例,掌握需求分析阶段的基本技能,以小组项目任务为应用场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如何获取需求并转换成文档形式的需求,以及文档编写、绘图工具等。让学生独立完成信息转换的本环节的重点,即由口头沟通的信息转换成符合规范的有文字有图形的文档信息。利用小规模项目,完成定义阶段、设计阶段、编码及测试阶段,各阶段实施周期较短,单元教学时长在授课教师可控范围内,并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实施情况,针对有困难的小组,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 结语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真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技能型人才具有独立思考、创新创造能力,还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文探究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结合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模式融合,整个过程以项目任务驱动小组协作为主,案例式教学、引导式教学为辅,在项目任务的各个阶段,模拟真实项目运作,对项目进行工程化,学生在小组中各司其职,团队完成各阶段产物,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实践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月阳.探析提高高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途径[J].农家参谋,2019,618(9):154.

[2]范会联,仲元昌.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5):149-150.

作者簡介:

张桂英,重庆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软件工程教学改革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