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提升知识储备、语言逻辑的主要途径。而小学生所处的年纪决定了他们大多数无法有效地自主学习,如何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进行学习,实现有效学习是教学课堂的主要目的。本文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对策建议,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保证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措施
语文是基础知识,贯穿于人类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终身生活、学习的好伙伴与不可或缺的工具。语文教师不仅是传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性格,树立信仰,培养能力。社会提倡学生“减负”,教育提倡“松绑”,对身处教育一线教师而言,要减轻学生负担,还要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充满挑战的难题。基于现实背景下,教育行业提出“教学有效性”课题,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引导学生会学,更要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对教师而言,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既是一项难关,还是一门学问,值得大家深思。在此笔者就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学习规律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针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以下研究:
一、 语文教学有效性概述
(一)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开展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进步与发展,为教学有效性。它强调的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也不是学生有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学生通过学习有没有收获,以及收获多少。若是学生没有收获,教师讲得再辛苦,也是没有效益;若是学生付出努力,而没有得到相匹配的收获,那教学活动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总而言之,根据教学活动规律,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手段,投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则教学活动就是有效的。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尚未培养出正确的认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时间超过一定时间,他们便失去耐心,学习质量降低。因此,教学有效性就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首先,在课堂中通过缩短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又保证学生能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时间,和学生互动,开展和学习相关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引起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其次,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课堂学习氛围不足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完善、心理成熟的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足够的自制力,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不能够确保专注地投入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简单粗暴管理学生的教学形式只能让学生机械地学习基本知识,并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二)应试教育思维明显
虽然已经全面铺开素质教育改革,但是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应试教育思维依然根深蒂固,特别是处在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它们的教育资源稀缺,经济发展落后,学生只能用成绩换取更多的机遇。这也就导致了教师、父母均存在较深应试教育心理,并直接反映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视不足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覆盖面广泛,天文时空,人文地理,包羅万象。语文是人际交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语文知识、表达能力以及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同时它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长期以来,语文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伴随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许多父母会额外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以及其他学科课外辅导。此类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学生开展语文基础学科学习,出现头重脚轻、舍本逐末问题。
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优化教学模式
受条件限制,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讲解内容局限于教材,使得教学活动枯燥,无趣、单调,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间接降低学习质量。随着时代发展与技术进步,学生对信息化设备产生浓厚的好奇心理。利用现代媒体授课,使得教学模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是集文字、声音、色彩、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气氛,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通过新鲜元素与多样化形式促进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障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成效。
(二)改进语文教育理念
教师应当更新现代化语文教育理念,在“适应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课程理念上的不断发展、延伸、完善,主动拓展现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大胆开展课堂教学形式改革。例如,施行“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推论及思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程氛围,加深知识的理解程度,转变学习思维,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维度。
(三)重视学习效果检测与学生反馈
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效果。在语文课程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应增加学习效果检测环节,汲取学生的建议,思考学生的反馈。讲解完一篇课文,并不意味着完成了语文教学有效性,应鼓励学生讲述学习感受,所思所惑,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启迪人生。通过检测教学效果,为教师改进与优化教学环节提供参考依据,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 结语
课堂教学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培养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尤为重要。提升教学有效性,既是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障,这仍需我们在此方面付出更多的精力,不断钻研、进取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黄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9(4):42-43.
[2]温泽成.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83.
[3]田爱军.打造小学教学有效性的技巧[J].学周刊,2020(6):85.
作者简介:
冯新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胜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