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辅兰
摘 要 “数的运算”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在小学阶段占比内容很大。而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计算比较厌烦,也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计算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将计算教学作为“双基”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1,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6-0104-01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关系到学生数学“双基”的学习和掌握,也关系到学生数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一、重视口算,夯实基础
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意义重大。
(一)起始年级口算训练。一是先培养数感,让学生学会数数。在数数中就会建立数字和物体一一对应关系,如1暨表示出任何一个数量为1的事物,比如1个苹果,1张桌子……;同时学生要会从小到大地数,也会从大到小地数,如,1、2、3、4、5、6……;12、11、10、9、8、7……又比如学生知道了1捆小棒是10根,2捆就是20根……依次类推。
二是会用“凑十”法。如10以内的口算,让学生利用数的分解,明确1和9可以凑成十;2和8可以凑成十;3和7可以凑成十……等等;20以内的口算,可以让学生把其中一个较小的加数进行分解,然后和较大的加数凑成十,最后再用10加被分解的另一个数。
(二)中年级口算运算。中年级的口算教学重点强化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多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以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如32×3、321×3……;20÷5、100÷5、159÷3……,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2、5等数的特点进行口算。如乘数是2的口算积的尾数一定是0、2、4、6、8;乘数是5的口算积的尾数一定是0、5。34×2=68,43×2=86,20×5=100,25×5=125,25×40=1000等。
(三)高年级的口算训练。五、六年级的口算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由两位数扩大到三位数甚至四位数,同时要注重练习方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反感了。如利用运算规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口算的內容,25×8、125×16、100÷25×4的口算;强化特殊的口算(平方数的训练),如,11×11=121、12×12……;同时可以让学生记住10以内的数和π相乘的积,2π、3π、4π、5π、6π、7π……以及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等等。
(四)引入图表培养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种,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有效途径之一。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定图表将计算有效地体现出来,在数与形结合的模式下,对于学生也能够将计算知识本身有更直观的了解。例如,在低年级进行“利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讲解中,计算42÷6=?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其中连减法就可以用图表表示,也可以用画图法即点子图的方法,让学生将所用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出来,并通过图表来讲解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二、学会估算,提高计算能力
大家平常所用的估算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简算法、转换法、调整法。
(一)简算法。在做估算时先要将数简化为整百整十数,然后在进行估算,这样就会使估算变得简单,学生更容易掌握。比如在估算“796+210”时,可以通过“四舍五入”的方法把796看作800,210看作200,这样复杂的估算就变成了简单的整百数的口算“800+200”了,学生便更易算出结果。
(二)转换法。在估算的过程中,通常要把一种计算方法转换为另一种计算方法,使估算变得更简单。比如要估算“501+499+503”时,通过对这三个数进行比较,学生们就可以发现这三个数都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转化为整百数500,这样,就可以把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500×3即可。
(三)调整法。在利用前面两种方法进行估算时,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以便于计算,从而使估算的结果更准确。一般用到的方法是:(1)取整十数、四舍五入。(2)取中间数。如775+776+774+773≈775×4=3100(3)利用特殊规律估数。如128×24×8×6≈(125×8)×(25×4)≈1000×100=100000。
三、培养数感,实践中悟出规律
对于孩子的一身来说,数感尤为重要,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数感更为重要,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以及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能力的培养就在于理解数的意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表示出数,并能运用数来表达和交流,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重视从生活实际和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地探索、亲身经历过程,学生才能掌握计算技巧,得出正确的答案,而获得这种技巧就需要数感。
参考文献:
[1]李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