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0-07-18 13:59汪燕
读写算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提升策略现状

汪燕

摘 要自葉圣陶先生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概念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在摸索具体实践的办法,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究”的学习任务。在语文基础普遍薄弱的民族地区亟待改革阅读教学,从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升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整本书阅读;现状;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4.4,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8-0158-02

1914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也有了整本书阅读这个概念。

同样,教育部制定的《普通语文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审美、文化、语言、思维四个层面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了解释,第一次在教学内容中提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任务。它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高考也对阅读量有了新的要求,最显著的表现是连续三年语文全国卷阅读量达到一万字左右,两个半小时内做完一套试题,既要求阅读速度,又要求阅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考生来不及做完所有的试题,于是网络上出现了“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所以,高中阶段较好地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整本书阅读任务,对语文学习来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民族地区高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碎片化阅读”而言的。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阅读领域,电纸书、手机因为携带方便,获取内容便利大幅度替代了纸质阅读,这样的“碎片化阅读”看起来量多面广,但品质不高、内容参差不齐,始终是浅层次的,无法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深度的人。因此,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亟待整本书阅读的推广。

(一)有想法却无实践

很多语文老师认识到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但是因为时间或者别的原因,始终无法切实地开展下去。个别老师也尝试在自己的班级小范围地推行,开始的时候热情万分,但几节课之后就不了了之了。也尝试过自认为便利的方式,比如开展“名著阅读知识竞赛”,美其名曰“以赛代读”,目的是通过奖项刺激学生阅读,可是后来发现学生在备赛的时候并不是去阅读某一本书,而是从网上下载一堆相关试题去背诵。看起来似乎很积极,但对于书中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完全不了解,和比赛初衷南辕北辙。

据调查,教师无法践行整本书阅读还在于各教研组、各行政部门之间没有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没有一起为真正推行整本书阅读寻找最合适的方法,

(二)有实践却无深度

在临夏州有些高中,也在推行整本书阅读,但是缺乏深度。每学期开始,老师会将本学期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并不进行阅读上的指导,而以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层面,只能读到哪些语言很精彩,哪些情节很生动,但缺乏进一步的思考。如果有老师指导,效果就不一样了。

比如,在读余华作品的时候,让他们思考比起青春文学中的阳春白雪,余华的粗粝疼痛想传达给我们什么?《活着》中的富贵老人在经历人生的一系列伤痛甚至悲惨的命运的时候,为什么依然能高歌?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会对生命多一些体悟。

(三)有深度却无规划

调查中发现个别学校和老师都是随性而为,缺乏整体规划,某一周课时宽裕一点,就某本书的某一个章节、某一个片段给学生讲解,有课件有教案,深度和高度兼具,但没有连续性。这节课后,学生继续去读的不多,最后还是沦为片段式阅读。因此,要将整本书阅读很好地推行下去,就需要一个长期的、整体的、纳入教学计划的规划。

二、民族地区高中整本书阅读的提升策略

(一)精诚合作,合力推进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在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过程中,也是如此。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个别老师在整本书阅读方面做的工作还是比较突出的,但由于一个人的阅读范围始终有限,再加上个人的阅读喜好和倾向,可能在某些问题的考虑上有所偏颇。但如果整个教研组的老师精诚合作,每个读过同一本书的老师都贡献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就会给学生一个更多元的视角,显然有利于整本书阅读教学。

并且,整本书阅读并非一人一时所为,要想有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书籍由易到难、文学作品与文化理论并重、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兼顾。而学生的阅读体系的构建,应该是一代又一代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修订的结果,所以,要统筹集体力量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注重指导,阅读有方

“读什么,怎么读,读多少”都是老师需要给学生解决的问题,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在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的同时,积极给予指导,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锻炼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比如,初读《红楼梦》很多学生反映读不下去,可以提示第一次阅读的同学可以跳过诗词歌赋、复杂的官场礼节和药品名称,只读故事情节,内心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做到这点后,有兴趣了再去读跳过的点,去填充故事,丰富人物。学生听后感觉压力减少,有信心继续读下去。总之,整本书阅读不但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手段,更是一种策略、一种理念。

同时也要注重个别指导。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对于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单独交谈,对他的困惑给予解答。平时多听取阅读水平较差学生的意见,尽量均衡发展。

(三)开展活动,多面推进

民族地区学生本来语文基础就差一些,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直是一个难题,笔者在自己学校尝试了用多种活动促进阅读的方法,收效良好。

笔者所在学校在高一学生中开展了“读书会”活动,每周选一本书,备课组老师集体备课,最后由一个老师在礼堂给学生主讲。讲述内容从作品情节概述到思想深度,学生特别喜欢的一个环节是,让有朗诵天赋的老师配乐读精彩片段,比如《活着》中的“有庆之死”,《呼兰河传》中的“团圆媳妇之死”,《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等,引学生入胜。后来发现,“读书会”中讲过的书,学生阅读率在95%以上,可见效果非常好。

另外,采取一些读书笔记比赛、名著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一起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

(四)读写结合,巩固成果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悟,鼓励他们写成眉批和旁注,如果读完之后还有感想,可以撰写关于本书的读后感。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评阅和鼓励。笔者就经常将学生的优秀读后感推荐到校报或者地方报纸上发表,看到铅字后的学生甚至家长都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这些愿意读并愿意写的学生,语文成绩都非常好。

以上是笔者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在具体实践中,还有更多的老师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值得笔者去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

[2]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

[3]马岚岚.高中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提升策略现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