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

2020-07-18 15:58蔡克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

蔡克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认真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深化认识党的建设规律,在探索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就如何大力提高党的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严肃开展政治生活,努力净化政治生态,竭力重构政治文化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有着诸多鲜明特征。

一、立意上的时代性

习近平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没有时代需要的理论不是真正的革命的理论。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之所以前所未有地重视党的政治建设,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在国内外和党内外形势极其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又恰逢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伟大而又艰巨,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更为严峻。能否经受住考验、化解危险,担起历史的重托,回应时代的呼唤,给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更为繁重更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一再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决心抓好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我们党解决时代难题的能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时代的弄潮者。他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2]在探索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习近平深刻反思历史,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清醒地意识到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特殊地位。他认为,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党内存在的诸多严重问题,与我们党的政治建设滞后于时代的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他强调我们党一定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给予党的政治建设以足够重视,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来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总要求,特别“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3],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时代进步的推动者。总之,正如习近平强调的那样:“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站在时代的潮头,注意聆听时代的声音,积极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中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形成了极富时代内涵的党的政治建设思想。

二、理论上的创造性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观点。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5]此后,我们党时刻注重结合革命形势加强对党进行政治训练。建国后,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行党的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政治素质,毛泽东也进行了认真探索,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也提出和坚持了一些正确的思想观点。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国内形势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冲击,面对“八九”动乱所造成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面对西方对我国粗暴干涉、野蛮制裁所造成的困难,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对此,邓小平强调,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政治路线不动摇,“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6]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我国社会结构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迅速转变的同时,西方加紧对我国发起悄无声息地“和平演变”攻势,而我们党内则出现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缺乏、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动摇、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含糊等问题。对此,江泽民强调:“讲政治,对共产党人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坚持。”[7]进入新世纪,一方面,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大国之间关系深刻调整,既为我国充分利用和平环境加快发展自己提供了机会,也为我国在国际社会展现自己、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另一方面,我国社会总体进入小康之后,各种社会矛盾大量凸显出来,一些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定力不足,经受不住腐蚀而堕落。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胡锦涛强调,必须尽力提高党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政治辨别力等方面严格要求干部、锻炼干部”[8]。可見,我们党历来就很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正确思想观点,但是到十八大前,始终没能明确提出和阐述“党的政治建设”这个科学概念,也没有明确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更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新的实践需要新理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9]坚持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认真研究和继承前人探索的成果,在新的时代和实践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个科学命题,第一次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第一次明确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一论断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要求。”[10]从而实现了党建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三、本质上的实践性

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是富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理论,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源自三个方面:一是源自马克思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行动指南。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自然也就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换句话说,实践性是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从马克思主义那里遗传下来的稳固基因。二是源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如前所述,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传统,我们党总是能够从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提出一系列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无一不是从党的建设实践中来的,它既是当时党的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当时党的政治建设实践的行动指南。而这些思想观点又是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直接理论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实践性也是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那里继承下来的重要属性。三是源自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真正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发展的。对此,习近平十分清楚,他强调:“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11]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而是党的建设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它是以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建设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现实问题,正是为了有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促使习近平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了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其次,它不仅是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结果,更是总结新时代党的建设新鲜经验的结果。它一刻也没有脱离实践,是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发展的理论,是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再次,它是从实践中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规律的结果,是真理性的理论,能够运用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综上所述,实践性是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一个天生的属性,也正是这一属性决定了它的科学性和价值,使它能够为党的政治建设实践提供行动指导。

四、体系上的发展性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否则,它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12]他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坚定不移,但不能教条式的死搬硬套,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已远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都是新问题,新问题就要用新理论来解决,就是要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新问题。具体到党的建设方面,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深入研究和解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应该说,正是由于习近平深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我们党的建设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用党的建设新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在党的建设上实现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形成了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而作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实践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同样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需要而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可能性上来说,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生动丰富,党的政治建设实践每前进一步都会积累一些新鲜的经验,这就可以为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发展提供丰富的鲜活的素材。从必然性上来说,实践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凡是科学的理论都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正如习近平所言:“实践是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13]党的政治建设实践每前进一步都会碰到一些新的问题,这就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更不能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实践越发展,越需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越能推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实际上,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其实,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实践属性就已经决定了它的发展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辩证统一,是任何科学理论發展的普遍规律。

五、意义上的深远性

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虽然是在当今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但它的作用已经超出了当今的时代范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理论上来说,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习近平曾说:“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14]。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没有坚持就没有真正的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真正的坚持。所以,习近平一再强调必须坚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增强理论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习近平在领导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实践中,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注意用新鲜的实践经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飞跃,它的价值已经远超其理论本身,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从实践上来说,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既着眼于现实,也放眼于未来,对党的政治建设实践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方面基于我们党的客观形势,强调要以坚如磐石般的决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解决党内存在的政治定力不够、政治意识不强、政治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长远谋划,强调党的政治建设不能搞权宜之计,必须做持久打算,要使党始终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坚强领导核心。正是基于对客观现实的准确判断和对未来的科学谋划,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来抓,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所以,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既为解决党的政治建设现实难题提供了指导,也为党的政治建设未来发展提供了指南。不仅如此,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是在鲜活的实践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建设实践发展在理论上的必然性。 另外,习近平在探索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也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六、价值取向上的人民性

习近平于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当担的责任。”[15]人民在习近平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坚持认为,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存之基、血脉之根、力量之源,我们党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不断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回应人民的美好期盼。但是,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党内存在着政治理想动摇、政治信仰迷茫、政治立场偏移、政治担当缺乏、政治生态恶化、政治文化扭曲、政治纪律松弛、政治能力下降等不良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我们党的集中团结统一,破坏了党的形象和威望,而且直接伤害了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人民的现实利益。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只有把党建设好,人民的利益才能有保障;人民是党的衣食父母,只有实现人民的利益,党的生存才能有保障。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脱离群众的危险”,习近平在一当选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之时,就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把党的建设搞好,使党真正无愧于人民的信赖。他严肃地强调:“党的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16]为了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和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和实现者,习近平着眼于我们党的建设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将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作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强化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意识。他强调,党的建设就是要使中国共产党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7]的历史使命和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党的政治建设始终都是围绕净化党的政治生态,重塑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文化,坚定党的政治立场,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担当,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提高为人民谋利益的政治能力,增强党的政治信念,牢固树立追求人民解放事业的政治理想而展开的。另一方面,强化一切依靠人民的信念。习近平指出,能否将我们党建设的坚强有力,取决于我们能否紧紧依靠人民,他说,党的建设“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18]。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始终将力量的基点放在人民身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的政治建设在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7-07-28(1).

[2][3][1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22,5.

[4][12][1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13,13.

[5]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

[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

[7]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4.

[8] 胡锦涛文选(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15.

[9][11]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5,65.

[10] 韩晶晶,张灿.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三维解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13-17.

[1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15] 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的问答[N].北京:人民日报,2014-02-09(1).

[16]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9-80.

[18]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6.

[责任编辑:张学玲]第36卷 第2期2020年4月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盛满理论
标题党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