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英秋 于欣宜
摘 要: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分别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视角,探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实施前提—框定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真问题”的论域;明晰问题导向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法研究的现实意义;确立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入耳、入脑、入心”的根本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树立问题意识为先导—以问题逻辑的展开为推动—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的方式进行教学建构。选取《中美贸易战》作为具体实施案例,展示问题导向式形势与政策教学“情境预设—分众导引—反馈提升”具体操作过程。通过问题导向式形势与政策教学法研究不断推进形势与政策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法
DOI:10.15938/j.cnki.iper.2020.02.012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2-0058-04
问题导向是指在研究过程中,从具体问题中概括出抽象的、宏观的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并在某一具体限制范围内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1]。问题导向式形势与政策教学法,是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系统内,依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方式[2],将“教师教”与“学生学”融为一体,逐一破解存在于教学实践系统内的矛盾,以此达到教学目标体系的逐层进阶。
一、形势与政策课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实施的前提 1.本体论的审思:框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法中“真问题”的论域
问题导向式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法,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系统的诸参与要素及教学实践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出制约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从而框定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真问题”的论域。这是一次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本体审思,是探索有效的教学法的基本前提。
“真问题”的评判依据,应始终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条教学实践参与要素为主线,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系统内,探讨制约教学效果的矛盾集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教学预设环节制约着教学顺利展开的特殊矛盾,即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要点教学如何转化为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之间的矛盾。矛盾问题主要存在于,如何在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环节,将教学内容体系转化为学生知识体系,并进一步提升其政策水平及分析能力,获得爱国主义情感认同和胸怀天下的开拓境界。
2.价值论的追问:明晰问题导向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法研究的现实意义
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法旨在帮助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来发现、分析和探讨问题,帮助学生把握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坚决维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感”是测量教学实效的尺度[4]。而形势与政策课本身是政治性、知识性、思想性和政策性交融的产物,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不仅能够考虑到学生在知识获得层面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教学参与主体间的交互沟通,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体系的逐层进阶。设置“知识获得—能力获得—情感获得—价值观获得”的目标递进环节,构建从基础—进阶—强化—提升的多维目标体系,提高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获得感”。问题导向式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能够在增加大学生理论深度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探索意识和开放眼光,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教师作为教学参与主体,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审思中和问题逻辑展开的过程中,能够实时关注教学参与要素和教学展开环节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形势与政策教学。
方法论是对具体方法、路径的哲学反思,包含立场、视域、思维习性和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包容且又宽广的概念[5]。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法研究中进行方法论的探寻,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进行纯概念思辨演绎式的抽象推演,亦或对传统经验式教学方法的惯习式套用,而因此造成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独白”现象的理性反思。方法论探寻有助于在最深层实践底蕴中挖掘具体实践样态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帮助实现具体实践效能最大化的立场,在自觉性、反思性和立体性的视域下获得方法与路径研究的形而上的价值。
问题导向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法的方法论探讨,通过“真问题”界域的框定,明确方法论探寻的立场;在课程教学本体的思维习性的指导下,回归课程教学具体的实践样态。站在对课程教学具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基于问题导向,全面剖析教学实践系统诸要素和教学实践过程,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入耳、入脑、入心”,使问题导向式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法成为大学生“获得感”逐层提升的根本方法。
二、问题导向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法的建构 1.以树立问题意识为先导,将问题意识贯穿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全过程
问题意识是指主体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新质特征的探究倾向,寻根究底是一种反思和批判精神。问题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以“问题”为对象的一种主体意识[6]。
理念是思维的先导,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从源头摒弃过去本质主义“先入为主”式的规约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使用的缺陷。从思维层面转向切实回应学生发展的现实之需的问题导向,在教学实施伊始,教学参与主体就须秉承着问题性学习、认知和研究取向及其基本立场,并将问题意识贯穿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全过程,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始终能够从现实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回应和解决人们的思想困惑、理论难题及现实矛盾,从而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
要树立问题意识,教师需要做到精细化、精准化、精致化审视教学过程,获得有效满足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惑”的问题。树立问题意识,首先应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群体进行意识形态政治教育使命要求;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主渠道作用的相关要求,自觉发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目标要求的差距。其次,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通过与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互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自觉性,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问题逻辑的展开提供必要前提。
2.以问题逻辑的展开为推动,助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主要矛盾的化解
问题逻辑的展开,是建立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基础上,通过“分析问题”达到“解决问题”重要的过程环节。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贯穿于问题逻辑展开的主线,就是化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形势观与政策观的要求同大学生现有的形势观与政策观之间的差距。解决该矛盾就是将问题意识贯穿教学全过程,寻找逐步化解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传导与学生接受、学生内化吸收与情感升华等基本矛盾的方法路径。
按照教育部每学期下发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专题教学的规定,可以对某一专题的典型问题展开范例式的教学模式建构,形成“事件导引—情境预设-提出问题-各抒己见-分众研讨-教师引领”的教学思路。首先需要对事件引申出的问题进行科学阐释,使学生获得对问题较为全面的了解。教师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激发教学参与要素的兴趣和探求问题结果的渴求。以问题导向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方式,实现教学参与主体之间的“互见-互识-互联-互通”,通过问题逻辑的展开,教学参与主体之间在交互反馈中,实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向循环,以解决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矛盾为起点,逐层实现立体化梯级目标的进阶,最终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主要矛盾的化解。
3.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为实现立德树人承担应有的使命担当
解决问题是对发现问题与认识问题的提升,是问题意识的最终目标[7]。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解决问题是化解大学生在思想领域存在问题与困惑的落脚点,同时,又是促进大学生情感升华和思想境界提升的新起点。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基于解决问题为落脚点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增强理论素养,才能帮助大学生自觉形成较高的政治站位,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明确大学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帮助大学生开拓国际视野、世界胸怀,使大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着眼于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为人类未来擘畫美好蓝图[8]。
三、问题导向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问题导向式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施过程包括情境预设、分众导引和反馈提升三个环节。下面以《中美贸易战》为例,来展示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实际操作。
1.情境预设:营造参与主体进入教学场域的共情前见
“教师”和“学生”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系统的主体,分别发挥着主导主体和主动主体的作用。为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效展开,需要在情境预设环节介入心理学中“共情”概念,通过营造教学参与主体彼此之间共在的场域,使教学参与主体在交往中形成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积极的感受力,以便更好地进入问题导向式的教学系统中。
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国际形势的热点事件,也是在处理国际冲突与矛盾面前关涉中国切身利益的大事。在2019年新年致辞中,习近平强调“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9]需要我们明确未来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始终坚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10]。
讲述事件需借助新闻传播学“5W+H”理论,追问who—事件主体是谁?what—事件内容是什么?when—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where—事件发生在哪里?why—为什么会发生此事件?“how”事件发生何种程度或如何解决?通过新闻传播六问法的展开,能够让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事件本身。通过有价值的设问,帮助学生进入参与主体间共情前见的情境中。问题的设置是激发大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需秉承以下原则。首先,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对中美贸易战进行深入思考。例如“中美贸易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美国下一步会如何‘出牌?”使学生形成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共情性前见。其二,通过逆向思维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例如“中美是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为什么美国会选择与中国为敌?”逆向思维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国向中国发起贸易战”进行深度思考。其三,利用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剥夺感,激发学生对问题主动思考的动机。例如“中美贸易战可能会对大学生海外留学造成哪些影响?”;“中美贸易战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择业倾向?”通过以上设问,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95后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求知欲强、追求标新立异的个性特征[11],逆向思维提问与关涉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提问更容易激发大学生参与热情;针对问题本身的系列设问更有利于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作为主导性参与主体,以中美贸易战为导引,推动“当代中美关系”专题共性前见的情境场域的布设。通过系列有价值的设问,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场域中,促使学生明确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不仅关涉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关涉自身的切身利益。在情境预设环节所营造的主体间进入问题系统中形成大学生共情前见,同时,潜移默化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2.分众导引:凝聚参与主体破解问题的正向合力
“分众导引”环节首先应支持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原理演绎法、事件类比法、经验归纳法、反向假设法等方式[12]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倾听学生的观点陈述的过程中作出观点的凝练与汇总。如果出现学生观点分歧较多的情况,可以采取自由讨论的方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获得解决该问题的共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划分问题的类型,设置问题小组,使各问题小组展开课堂讨论,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症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师在“分众导引”环节,须紧紧围绕教学要点、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把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导引方面的主导主体作用,使大学生与教师引领的观点一致。通过对我国应对贸易战的总体方针和具体策略阐释,使大学生了解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独特战略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13],凝聚教学参与主体的正向合力,使大学生在面对世界大变局时,始终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构建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4]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中国方案。为培育大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15]提供前提性帮助。以问题为导向的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案例式教学,通过教师主导主体发挥“分众导引”的方式,“凝聚破解问题的正向合力”,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回归实践的本质属性。
3.反馈提升:促进大学生立体化梯级教学目标的逐层实现
立体化梯级教学目标系统,是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体系格局。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就是大学生“知识获得—能力提升—情感升华—境界提升”多维目标的实现。
课程教学的反馈提升环节既是上一轮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结束,又是下一轮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始。问题导向须服从目标导引,既保證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又能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问题意识的牵引下,通过主体间进行实时交互反馈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实现从“知识获得向情感升华、思维境界提升”的目标体系逐层进阶。
具体到《中美贸易战》教学,需要教师在课程结束伊始,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利用问题导向式思维,回溯教学实践全过程,旨在攻克教学“瓶颈”,使大学生从“知识获得”向“情感升华”和“思维境界提升”的目标进阶。
参考文献
[1][1 2] 孙莉玲.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路径优化[J].江苏高教,2018(4):72-75.
[2] 李梁.学贵有疑:“问什么”与“怎么问”的逻辑探析——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66-69.
[3][8][13][1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18下辑)的通知》[Z].2018-10-15.
[4] 房广顺,李鸿凯.以大学生获得感为核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8(2):56-61.
[5] 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211.
[6] 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6.
[7] 孙旭红,俞佳奇.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的问题意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7-12.
[9]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9-01-01(1).
[10][1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1-0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7-11/01/c_1121886256.
[11] 张润枝.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众教学模式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5(2):65-69.
[责任编辑:张学玲]第36卷 第2期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