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吉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

2020-07-18 15:49高宇光张雪超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产业振兴中药材发展

高宇光 张雪超

摘 要:中药材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抗疫过程中,中药材体现出了良好治疗效果,深入分析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态势,未来定会发生跨越式的发展。吉林省是全国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长白山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为促进吉林省中药材产业振兴,抓住本轮产业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吉林省中药材产业现有基础,找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振兴中药材产业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中药材;发展;产业振兴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1 吉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依据北药、道地药材划分原则,吉林省根据面积、产量、产值和经济地位确定了人参、西洋参、林下参、龙胆草、细辛、甘草、桔梗、北五味子、党参、淫羊藿、黄芪、柴胡、月见草、平贝母、灵芝、鹿茸、林蛙油等17种重点品种。2019年末,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18万hm2,农业产值115亿元,人参综合产值526亿元,鹿茸产量180t,产值15.3亿元,林蛙油产量130t,产值27.5亿元。

中药材种植大县舒兰、桦甸、东辽、集安、柳河、通化、长白、抚松、靖宇、临江、浑江、洮南、敦化、和龙、珲春、安图、汪清县(市、区),目前均有稳步发展。如,龙胆草面积820hm2,产量2700t,产值5620万元;细辛640hm2,产量3300t,产值2751万元;桔梗1640hm2,产量11400t,产值8650万元;五味子7400hm2,产量20800t,产值54200万元;黄芪1400hm2,产量6090t,产值5650万元;贝母5000hm2,产量19000t,产值94000万元;灵芝1900hm2,产量1260t,产值18720万元。

2 吉林省中药材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中药材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尚需规范化

吉林省中药材种植虽然历史悠久,但中药材标准化体系建設相对滞后,2018年以来,为推进中药材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省药监局开展了一批《吉林省中药材标准》和《吉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制修订项目。对中药材性状、总灰分、浸出物、炮制功能与主治、用法做出规定,但中药材生产要经过多个环节,要保证中药材质量,需要完善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标准、种植过程的施肥、施药技术标准或技术规程、以及加工贮藏技术标准等。中药材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前提,只有建立完善的中药材生产标准技术体系,对中药材实行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标准化,才能保证中药材质量,提高中药材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 科技支撑力量相对薄弱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尚未形成,标准化技术推广普及不到位,长期以来,中药材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劳动要素投入为主的小农经济耕作模式,配以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吉林省中药材发展现状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大,而前期科学研究及后期新产品研发滞后,长期大部分中药材以原料出售,致使药材价格波动幅度大、质量不稳、种植效益不高,加工增值空间受限等问题,直接影响中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1]。此外,缺少药材种植科技人员和支撑平台。全省中药材科技研究高层次人才缺乏,造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完全突破;目前我国中药学研究大多局限于实验室层面,对中药材的种植技术研究相对较少,科研机构对药用植物生长特性、标准化栽培技术等方面投入不足。

2.3 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全省多数中药材生产环节主要以农民或农民集体组织形式开展的种(养)植、初加工与储存为主,管理松散,缺少专业的药材种(养)植过程的技术指导与质量管控。从源头来看,种植散、小、乱,道地性不明晰(盲目引种)、种苗缺管理、栽培不规范(缺乏专业指导)等,重产量轻质量,药性源头失控。从生产来看,生产环节质量标准欠缺,中药材种植户普遍缺少种植的相关知识,一些农民盲目地为了利润最大化,在幼苗的生长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化学肥料,长期积累导致药材品质下降,检验不合格,无法流通进入市场[2]。

3 推进吉林省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中药材产业保障体系

3.1.1 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

利用生态保护区功能,保护好野生药材资源种群,恢复生态平衡。利用好林下野生人参、和龙药材谷、白城防风等野生药材资源,加强药材野生抚育及生态种植(养殖)。

3.1.2 建立健全质量支撑体系

依托省中医药及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制定长白山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从良种繁育、种植(养殖)、产地加工等全过程实现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保障体系。

3.1.3 进一步完善交易市场建设

加快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进度,培育中药材加工产业集群,鼓励集中建设高水平中药材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大型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中药材及特产品交易市场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快配套建设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电商平台等,健全产地交易流通渠道与网络及质量检验手段,实现中药材交易便捷化和及时性。

3.2 加强政策保障

建立吉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制定相应产业政策。农业、中医药、科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发挥中药材产业对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和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利用好中药材专项发展资金及各项农业扶持资金的使用。建立以政府性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项目资金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为中药材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加快制定中药材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府奖励,扶贫优惠等支持政策;以长白山人参品牌为重点,打造一批长白山道地药材知名品牌,塑造区域产品优势地位;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中药材生产种植(养殖)和精深加工人才统筹规划,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中药材生产人员业务和专业水平;突出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以新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科学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健全吉林省中药材发展协同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提高中药材产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建立完善中药材综合信息平台。将信息网络服务融入产业发展各个环节,整合产业资源,指导中药材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吉林省中药材现代化水平。

3.3 加大科研投入

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科技水平,强化科技引领和支撑,全面构造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国内外各类科研院校的合作沟通,围绕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积极为企业搭建产学研交流对接平台,鼓励企业建立以中药材为纽带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技术创新联盟等,实施集体攻关,突破技术难关,掌握核心技术,支持企业申报科研项目,力争在中药材新品种、种植技术、新产品研发等重大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基础性研究,加大综合开发力度,支持选育道地药材优良品种,研究种子种苗标准、培育市场紧缺品种。

3.4 加强专业市场建设

建立健全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支持抚松万良、通化快大、集安清河等中药材综合市场建设,支持靖宇、抚松等单品种专业市场建设。建设中药材全产业链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大宗地产药材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管理调度。以专业中药材市场为主体,进一步完善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检测能力等综合建设,提高市场的集散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完备的中药材综合市场。

4 展望

当今形势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中医药发展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给予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国际上中药贸易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得益于国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因此,从多个角度来看,中药材产业发展和机遇正处于历史的最好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要保持吉林省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统筹中药材产业链发展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科研、管理、市场等方面的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进而实现农民增收,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 龚成文,米永伟,谢志军,张东佳,武伟国.甘肅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7,33(22):1-4.

[2]王亚立.我国中药材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01):124-126.

[3]沈亚芳,王乐然,周伟,开国银.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科技,2019(12):72-75.

(责任编辑 李媛媛)

猜你喜欢
产业振兴中药材发展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产业振兴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