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互助养老模式创新研究

2020-07-18 16:07何宏芳周文静王柏夫蔡旋禹四明
锋绘 2020年4期
关键词:老龄化

何宏芳 周文静 王柏夫 蔡旋 禹四明

摘 要: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相对不足,“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使社会发展压力剧增。本文根据调查研究,深入我国国情,探索创新养老新模式,降低养老成本,减轻社会负担,从而推动社会养老制度健全。以满足老龄化社会需要为前提,在现有互助养老模式的基础之上,探寻更低成本并可效用于本国的养老模式,提出在社会中落实“青老互助”的养老新模式。

关键词:老龄化;赡养成本;养老新模式

0 引言

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1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7.3%,据统计,到2035年老年人人口将达4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欧美发达国家早在多年前率先提出了互助养老模式方案,虽有其借鉴意义,但与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存在极大差异,不可盲目照搬。我国现有农村救济型养老模式给当地政府造成了极大财政压力,且不利于整合社会其他养老资源。城镇居民的自助型养老模式,給自身家庭带来较大负担,不利于刺激经济活力。调查分析表明,互助养老模式需要改革创新。

1 文献综述

相比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时间短、基础薄弱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在互助养老模式上已经取得十分丰硕的成果。面对国情,朱跃(2018)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必须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养老产业和事业协同发展的根本路径。李佳颐,邹亮(2019)指出,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掌握高龄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状况,来满足养老需求多元化的老年人服务。

近年来,中国在互助养老模式的应用和创新上也有重大突破,首先是中国互助养老的政府救济型互助养老模式,此模式以河北省肥乡县最为典型。其次是居民自助型养老模式,此模式在民间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王璐,刘博(要2012)提出的邻里互助;二是刘雪成,董登新(2013)提出的时间银行;三是张丽华(2016)提出的互助积分。现有互助养老模式都以实现“老老互助”为中心,虽在不断的完善却仍存在欠缺,各位学者对互助养老的研究零散分布在各论文中,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研究

2 养老现状分析

为了解养老现状,我们面向社会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1836份有效问卷,样本量充足,样本分布范围广、特征多样,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代表性。

2.1 养老现状的数据分析

2.1.1 当今养老服务行业的现状分析

(1)对当今养老服务行业的了解程度

44.5%的调查对象对当今养老服务行业不太了解,40.69%的调查对象不了解,仅有13.5%的调查对象了解当今养老服务行业的现状,1.3%的调查对象完全了解。

(2)对养老服务行业的信息获取途径

66.03%的调查对象对养老行业信息的获取来源于网络,3.65%的调查对象通过养老机构的宣传获取,29.03%的调查对象来自朋友介绍,1.25%的调查对象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养老行业信息。

2.1.2 对赡养父母感到压力的程度和原因

(1)对赡养父母感到压力的程度

现阶段有17.81%的调查对象对赡养父母感到重度压力,7.84%和47.06%的调查对象对赡养父母感到极重和中度压力,仅有27.28%的调查对象对赡养父母感到轻微压力。

(2)对赡养父母感到压力的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对赡养父母感到压力的原因主要来源于经济和时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受到孝文化的影响,仅有一小部分人存在其他原因。

2.1.3 养老行为的选择倾向

调查表明,在选择养老方式时,49.7%的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45.2%的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养老机构,5.2%的调查对象选择其他养老方式。

2.1.4 是否愿意帮扶其他老人

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调查对象愿意帮扶其他老人,仅有一小部分不愿意帮扶其他老人。

2.1.5 当前养老服务行业的不足

51.21%的调查对象对养老从业人员的素质感到很担忧,52.17%的调查对象认为养老机构的数量少且分布不均,34.3%的调查对象认为养老产品的宣传与实际不符合,27.64%的调查对象认为养老机构的价格不合理。

2.1.6 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期望

57.8%的调查对象认为养老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49.71%的调查对象认为养老机构价格需要调整,22.5%的调查对象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养老行业的支持力度,还有37.84%的调查对象认为养老模式有待创新。

2.2 研究小结

2.2.1 养老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现阶段我国对养老资金的投入主要是财政补助,其他方面获取养老服务融资的渠道非常有限。对财政补助极大的依赖,不仅加大了养老资金的补助压力,同时也影响了养老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2.2 养老服务质量地区不平衡和及专业人员缺乏

有大部分人倾向选择养老机构,但在养老服务的选择上,他们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地区间不平衡的发展水平感到担忧。他们认为养老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达标,会影响体验感,降低幸福指数,甚至对养老服务产生抗拒心理。

2.2.3 人们在行为选择上倾向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

由于传统孝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其他现实因素的影响,近半数人们在行为选择上倾向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但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弊端逐步显现。

2.2.4 养老志愿服务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调查发现,大部分调查对象愿意帮扶其他老人,但我国的社会志愿服务人口参与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我国的养老志愿服务缺乏有效的组织,养老志愿服务意识及志愿服务水平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3 互助养老模式创新建议

3.1 优化财政对养老的投入结构,缓解财政压力

重视财政投入对养老质量的影响,加快推进养老模式的改革,推进“青老互助”养老模式的试点工作。将财政投入从以往的直接拨款转为建设大数据下的网络信息平台,将需要养老服务的家庭和能提供养老服务的志愿群体联系起来。政府作为第三方,为平台背书,并实行监管工作。

3.2 提高养老服务统筹层次,增强中央调剂力度,统筹兼顾各地区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客观事实,但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在“青老互助”养老模式中,志愿者通过提供养老服务获取积分,兑换积分可以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换取任一地区,任一时间的养老服务,形成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的良性循环。以主观能动性去客服客观条件差异,使生活在各地区的老人都能获得与其生活相匹配的养老服务。

3.3 发挥互助养老模式优势,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极大缩减时空成本

创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在大数据、云平台的帮助下,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人们可以借助云平台在大数据的匹配下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服务老人,并取得回报。这不仅打破了固有家庭养老模式的时空限制,而且给养老服务增添了人情味。

3.4 促进社会志愿风气形成,转变人们固有思维

由于我国长期的传统观念,认为养老是个人家庭的事情,很难照搬西方的互助养老模式。创新型互助养老模式需要志愿风气的树立,将养老重心从家庭转移到社会上,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了潜在的力量,激发出创新型动力。

参考文献

[1]朱跃.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社会工作,2018,(23):32-35.

[2]李佳頤,邹亮.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模式现存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3):152-154.

[3]王璐,刘博.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思考与建议——以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179-180.

[4]张丽华.倡导实行互助养老服务积分制[J].北京观察,2016,(05):34-35.

[5]刘雪成,董登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J].科技创新月刊,2013,26(10):170-171.

猜你喜欢
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祖母的小帮手:老龄化世界需要更多可随机应变的机器人
开业护士制度或可应对老龄化
刍议产品设计与老龄化市场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