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产学研合作的推动者

2020-07-18 16:23郑劼
汽车观察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清华大学层面

郑劼

令宋教授不解的是,新能源汽车能有政府补贴,为什么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就没有呢?

2005年《汽车观察》创刊时,作为杂志主办方领导、编委成员的宋健曾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我国汽车企业在研发能力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核心技术层面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很弱,如果不下定決心去突破,话语权很难强大起来。”

在行业内,宋健拥有双重身份:第一重是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多年来在汽车专业教学工作上孜孜不倦;第二重是是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是我国汽车领域产学研一体化的推动者。在宋健的助力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BS(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M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技术得以从无到有、从案头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了生产线上实实在在的产品。

从1994年开始,宋健便牵头开启ABS底层研究工作,是我国ABS自主研发的最早实践者和学术带头人。在宋健的带领下,清华大学与浙江亚太联合攻克ABS技术难题,并成功在武汉元丰实现批量化生产。国产ABS推出之后,打破了长期以来德、美企业垄断国内汽车ABS市场的状况,将国际品牌ABS的在华销售价格瞬间挤压到原先的50%。ABS项目落地之后,宋健再次着手进行AMT的自主研发工作,同样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目前,清华大学与苏州绿控合作研发的国产AMT 已成功配套了东风、江淮、北汽福田等品牌的量产车型。

在宋健看来,经过多年发展,国内产学研的合作有些方面在进步,也有些方面止步不前。进步的是,国家对产学研一体化的支持态度更加明朗,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通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三方合作成功投产。止步不前的是,国家层面似乎始终更加重视企业层面的创新,认为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对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为此,宋健建议,国家层面应当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到高校,鼓励由清华大学这样的全球顶尖的理工院校发挥学术优势、带动企业来进行灵活创新。

15年后的今天,宋健对自主研发能力的态度依然不那么乐观。他认为,在许多关键技术的研发上,中国汽车企业与国外相比依然有着五到十年的差距。

宋健表示,国家层面不支持、不鼓励的态度,以及整车厂商对自主品牌零部件不信任、不感冒的态度是造成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从国家层面看,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直接引用就好了,不需要费劲去自主化研发,这样的观点其实是短视的。就以芯片为例,国外的芯片技术很成熟吧?到了关键时候就能卡你一把。而主机厂商也更倾向于在关键零部件上选用外国品牌,这也直接导致了自主品牌零部件狭窄的发展空间。”

“创新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研发和生产出一种产品,也许可靠性不强,不—定能保证收益。这个风险不能完全由个人和企业承担,政府应当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新能源汽车能有政府补贴,为什么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就没有呢?”宋健说。

猜你喜欢
产学研清华大学层面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