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校园霸凌受害者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研究

2020-07-18 16:07卢欣欣
锋绘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

卢欣欣

摘 要:目的:使用中学生校园霸凌状况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25名初一学生校园霸凌受害者社会支持情况进行探究。结果:遭霸凌的初一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其社会支持会受到影响;初一学生是否遭霸凌在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一学生是否遭霸凌与社会支持及其各子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遭霸凌经历与学生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关键词:校园欺凌受害者;社会支持;初一学生

1 前言

现阶段我国校园霸凌问题堪忧,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校园霸凌也是一个不容小视的社会问题。台湾学者曾对4347名中学生(7年级~12年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10.7%的学生报告曾遭霸凌或正在遭霸凌。

霸凌强调严重的欺负行为,包括两方面基本观念:一是持续发生在生活关系中的,二是它的持续发生对被霸凌者造成创伤性的伤害,影响了他当下的发展,进而损害了他的人格。综合以往研究,被霸凌的经历让人感到不安和无助。这种不安全感和无助感在很长的时期内都会持续,即使已经成年也依然存在。在遭遇校园霸凌后,被霸凌学生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也会发生一定变化,而社会支持是个体社会交往行为的一种结果,可以推测在遭霸凌之后,个体的社会支持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因此,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本调查研究考察初一学生校园霸凌受害者社会支持情况,并根据社会支持情况进一步探讨合理的应对措施,为校园霸凌受害者提供更有力的帮助,促进校园霸凌受害者的成长。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从福建福州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年级随机抽取九个班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380份问卷,回收368份,回收率为96.84%。年龄介于12到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3.34,标准差为0.49。

2.2 研究工具

2.2.1 《中学生校园霸凌状况调查问卷》

运用校园霸凌现状调查问卷区分出遭霸凌群体后,抽取20名遭霸凌学生进行访谈,以进一步确认遭霸凌者社会关系与社会支持情况。

2.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研究采用肖水源(1987)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由10个项目构成,包含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总分为三个子维度得分总和。肖水源于1987年试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28名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测试,量表总分为34.56±3.73分,两个月重测总分一致性r=0.92(p<0.01),各条目一致性R1-10在0.89±0.94之间,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2.3 访谈法

本研究在问卷调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運用个案访谈法,从调查学生中选取20名进行访谈,以期通过与被试面对面的谈话进一步支持问卷调查法的结果和结论。

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6.0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初一学生遭受霸凌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3 结果

3.1 霸凌与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

对初一学生霸凌和社会支持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根据SPSS16.0分析结果,初一学生霸凌、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初一年级受霸凌学生有113人,占全体受调查学生的34.77%,从社会支持情况来看,遭霸凌学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未遭霸凌学生的平均水平。

3.2 霸凌与社会支持的相关

采用相关分析法,探究初一学生霸凌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的关系,详细结果见表2。

如表2所示,霸凌与社会支持及其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越是遭霸凌的被试,在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越低。

3.3 不同性别与是否遭霸凌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以性别和是否遭霸凌为自变量,社会支持为因变量做多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是否遭霸凌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F(1,321)=20.064,p<0.001,未遭霸凌的被试社会支持及各子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遭霸凌被试的得分。性别的主效应未达到显著水平F(1,321)=0.161,p>0.05。性别与是否遭霸凌的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水平F(1,321)=0.060,p>0.05。

3.4 访谈结果

由访谈了解到,本研究受访者多由于自身性格、外形的原因遭到霸凌,言语欺凌是最常见的方式。男生更常遭遇肢体欺凌,女生更常遭遇社交欺凌。受霸凌学生的亲子关系有一定特点:要么缺乏沟通与关爱,要么对家长过于依赖。在同伴关系上,遭霸凌的学生一般在班上不受同学欢迎,但在校外有比较知心的朋友,更愿意将遭霸凌的事告诉朋友而非家长和老师。大多遭霸凌学生因为担心被父母责备或令父母、老师对自己印象变差,所以不愿意让家人、老师得知自己遭遇校园霸凌。

4 讨论

4.1 初一遭霸凌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发现,初一学生是否遭霸凌在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遭霸凌学生的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未遭霸凌学生的平均水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社会支持水平。初一学生是否遭霸凌与社会支持及其各子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越是遭到霸凌的学生社会支持就越低。虽然性别在社会支持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从统计结果上可以看出,女生在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上高于男生,男生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高于女生。女生更能从主观上感受被尊重、支持的情感,以及在遇到困难时,比男生更可能从主观上感受到外界的帮助和保护,也更愿意向外界求助。从访谈结果可知,遭校园霸凌的学生在与同班同学关系并不密切,而初一学生初入中学校园,对周遭的同伴、老师和学校环境尚不熟悉,在最需要友谊的时期却遭到身边同学的霸凌,这可能会导致受害者对同伴支持失去信心。

4.2 对校园霸凌的意见和建议

4.2.1 对受霸凌者的建议

学生们需要知道,当对方的言语或举止让自己无法接受时,这可能就是对方正在对自己实施霸凌,此时应敢于向老师、家长求助。且受害者自身要先正视校园霸凌这一行为,校园霸凌是校规和道德所反对的行为,因此在遭遇校园霸凌后应寻找支持来源制止霸凌行为,而不是忍气吞声,更不能进行反击式霸凌对方。如果认为身边的好友、家人或者老师帮不上自己,受害者也可以主動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例如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专业心理咨询师、社区的青少年援助机构等。

4.2.2 对家长的建议

在遭遇霸凌后,家长找老师和对方家长讨说法的做法要不得。这种做法更会使得孩子被同伴耻笑,觉得孩子懦弱,可能会增加孩子往后受欺负的机会。家庭是最重要的支持来源,在孩子遭霸凌之后,家长应该在第一时间表达对孩子遭霸凌后所产生的负面情绪的接纳与包容,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同时,家长应首先摆正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告诉孩子遇到校园霸凌时可以向家人求助,而不是远离霸凌者和其他同学;其次让孩子知道,家庭是孩子最强的支持系统,可以给予自己最大的帮助。

4.2.3 对老师的建议

当有学生报告受到霸凌时,老师应及时制止霸凌行为并进行调查。老师应该认识到,校园霸凌事件发生,遭霸凌者都在一段时间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老师应引起足够重视,主动了解遭霸凌者的心理状态也是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对遭霸凌者进行的的干预和疏导,在学习生活中鼓励和支持遭霸凌者,告诉遭霸凌者在遇到校园霸凌时坚决不能隐忍。老师只有了解遭霸凌者内心状态以及行为是否改变,才能更好地预防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方晓娅.初中生社会支持、自尊与校园欺凌的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2]干逸曼,朱家明,杜曼婷,等.有效抑制校园霸凌事件发生的分析与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2):66-70.

[3]廖雯娟.校园霸凌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校园心理,2017,15(03):202-203.

[4]刘静.校园欺凌现象中旁观者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5]杨雪锦.校园欺凌现象调查及对策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7.

[6]张文新,纪林芹.中小学生的欺负问题与干预[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建构
惠州市精神病患者病情复发的社会支持研究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研究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试论高职志愿者的职业指导及社会支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