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清
摘 要: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涨,而大学生就业形势却一年比一年严重,无数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辗转数年也没办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生就业困难一直是我国一个比较严重的热点社会话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再加上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充、世界形势的变化,这给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不少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处境。本文将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环境以及就业难的问题,提出就业建议。
1 大学生就业现状
1.1 大学生受教育选择面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不少海外学子,也给我国大学生提供了许许多多出国深造的机会。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出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几乎每7个外国留学生中就有1个中国学生。
1.2 职业选择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行业成为一大热门行业,电商和物流行业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像网络平台主播这种二三十年前闻所未闻的职业如今也成为了不少青年人的就业首选。
1.3 竞争激烈
2019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约860万人,而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874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上升,而职位数量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毕业人数,招聘会上一个职业有成百上千报名者竞争也已经是常态。面对僧多粥少的状况,不少用人单位也提高了入职门槛:类似名校毕业、有工作经验这样的条件也将不少求职者拒之门外。
2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 供求严重失衡
自1999年起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我国大学生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中;但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没有大的变化,因此,毕业生供过于求,这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毕业生能否找到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所以产生了“毕业即失业”这一说法。
2.2 高校教育问题
大部分高校在教学上依然是理论教学为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很多学生到了大学感觉自己还是在接受应试教育,四年读下来还是什么也不会做。而企业招聘时则是希望能找到有实践能力、可以直接动手操作的员工,这里也导致了許多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困难。
2.3 家庭因素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在大学生就业中往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家长喜欢劝说孩子去机关事业单位、央企或跨国公司应聘,这些工作单位在他们眼里往往象征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好经济收入。由于失业人数的每年上升,这三种工作单位也能很好的规避失业风险,十分符合家长心中“稳定、体面”的完美形象,于是每年都会出现大学生在这三种单位“扎堆”的现象,加剧就业竞争。
2.4 自身问题
有一些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很浅,难免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好的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自己,低一点的用人单位自己又看不上,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许多大学生向往北上广深和一线大城市,于是就业首选在大城市,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城市则显得无人问津,加重了东西部地区人才供需矛盾。
3 就业建议
3.1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当代高素质的大学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是新岗位的创造者。在当前岗位增长速度缓慢的情况下,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来增加岗位,不仅促进了就业,也带动了我国新型科技产业的发展。
3.2 拓宽大学生就业选择面
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可以不拘泥于自己的专业,不用过分讲究“专业对口”。或者可以选择新兴职业作为自己的工作,例如游戏主播、自媒体、职业画师等非传统型职业。网络主播作为一种新职业,正在社会上发挥重要作用:在疫情期间,著名电商主播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销售农产品,帮助因疫情生产受挫的人们卖掉滞销产品,助力复工复产。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可以多考虑考虑,扩大选择面。
3.3 高校加强实践
比起理论知识的传授,高校更应该注重技能的实践应用,在校期间应该多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让学生纸上谈兵,把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大部分学生只是空有只是储备而不能灵活运用,就像是考数学只背了公式而从未做过例题,只知道理论而不实践是没有办法完成工作的,这就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完全不符合了。学校只传授了理论,而社会不想要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为了解决这一冲突,高校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或竞赛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也能达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3.4 改变观念
首先是学生应该转变自身就业观,不要一味盲目追求大城市的工作、大企业的工作,而是首先要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的实际水平再找工作,最合适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其次是家长转变观念,不要一味劝孩子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央企、跨国公司工作,这会大大增加不必要的就业竞争,导致就业紧张;而且这些工作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家长不转变观念可能会严重影响家庭的和谐。
当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为了能更好的解决,还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做出努力,以期待在未来能更好改善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任雅洁,刘云广,于德辉.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的经济环境[J].商,2012,105.
[2]孙敬.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21.
[3]高蓉晖.家长在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角色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