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作 者:赵荣光 著
ISBN:9787040240429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01
价 格:32.00元
文化是人类进化的命脉和灵魂。中国古代富含“人本主义”的文化哲学,比如儒家就指出“仁者人之本也”的道德逻辑,强调文化的人性光芒;墨家强调“交相爱”的治道思维,指出要以“爱”为出发点进行商品贸易;“杂家”更是从饮食角度指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根本理念,强调“好饮食如好物色、万物因食而存、因地而异”,也就是说吃饭是人生的第一需要,没有了饮食的需求人格就会发生裂变。赵荣光教授撰写的《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用犀利的笔墨渲染了饮食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实践偏好,引领着当今中国饮食习俗变迁的基本走向。其中内涵的人本主义哲理对于当今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比如作者提出的“食医合一”的原则对于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都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也就是说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饮食姿势、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饮食次数、贴切的饮食欲望都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影响,也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业务素质产生影响,正如梁启超先生所指出的:“饮食强则国强,饮食弱则国弱。”饮食是一个民族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根本依托,制约着思想品德教育的未来需求和发展方向。本文将结合《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的某些观点,紧密联系当今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事实,探讨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是由浙江工商大学赵荣光教授撰写的反映中国饮食文化总体变迁历程的专业图书,初版时间为2003年,2008年版本是经过作者节略后的第三版,总共由绪论和十一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从“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入手,探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现状,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全世界兴起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热潮,相关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国内关于饮食文化的研究侧重于近代以来的饮食文化,对于古代尤其是三代以前的饮食文化缺乏考古学意义上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在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原则即“食医合一原则”“饮食养生原则”“本味主张原则”和“孔孟食道原则”,强调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五大特点即“食物选择的广泛性”“食料配置的科学性”“肴馔制作的灵活性”“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和“区域文化的融通性”;第二部分论证了中国十一个饮食文化圈的菜品特色和饮食风格,提出了“素食文化圈”概念,论述了中国饮食文化中“以地名菜”的文化习俗;第三部分提出了“饮食文化层”概念,指出了果腹层饮食、小康层饮食、富家层饮食、贵族层饮食、宫廷层饮食的文化差异性,对“满汉全席文化和清宫御膳文化”进行了独到的阐释;第四部分研究了中国茶文化的产生和历史变迁,比较了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文化区别,提出了“茶禅一味”的理念;第五部分研究了中华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酒文学”概念;第六部分阐述了居家日常饮食、诞生礼食俗、婚事食俗、寿事食俗、丧事食俗、宗教食俗和少数民族食俗的异同点;第七部分提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烧、烤、烹、炸、炙、炮、涮”的饮食制作技法;第八部分研究了中华民族传统筷子文化的起源和外向传播路径;第九部分探讨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审美观,指出饮食中透露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渊薮;第十部分和第十一部分探索了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及其差异性形成的原因,指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食文化中展现的民族精神更是博大精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大力宣传中国的饮食文化理念。本书之所以多次再版,就是因为全书的写作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仅如此,本书还得到了教育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资助。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院校、成人高等院校、本科院校高职教育烹饪专业学生的学习用书,也可供五年制高职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其他有关人员使用。对于高校食品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特征,自觉按照生态德育的理念修身养性,注重人性中的基本需求,必须深刻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下面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人本特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饮食需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人只有在最基本的物质性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有可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享受需求和教育需求,这一理论表明人类所有的意识形态活动和意识形式变迁都是建立在饮食欲望基础之上的,至于道家所讲的“辟谷”习俗和佛家所讲的“禁食肉类和饮酒”戒律本质上都是以更高层次的“艺术需求”和“信仰需求”为最终归宿的,因而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正如《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所讲的,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本哲学深刻体现在中华民族优秀的饮食文化之中,比如儒家所说的“民为邦本,食为民天”,便透彻的说明了人生立于世,上对天,下对地,做顶天立地真君子。而所有这些文化建立的根基便是“食”和“人”的“需”了。这一原理提示我们在当今中国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文化氛围里,各个高等院校只有坚持“人本化需求”思想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教育产品”,如果不能在恰当的时间满足大学生合理的饮食需求,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将大打折扣。比如高校食堂饭菜的质量控制、高校小食部卫生与健康的管理、高校饮食文化中的高雅氛围、大学生饮食的合理搭配、电商平台下外卖质量的监管、高校边缘地区游击饮食的管理和控制、正在快速形成的异化饮食消费、大学生潜在的饮食习惯、高校卫生监管部门的管理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人性取向。高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然塑造高尚的教育人格,庸俗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然产生低级的消费人品和堕落的趣味。孔子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家”的味道能够使人丧失挑战世界的欲望和能力,因此孔子宁愿远观自家“茅舍”而速速远离;为什么“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就是因为音乐的享受是超脱世俗的;鲁迅为什么欣赏孔乙己的异化行为,就是因为世俗政治给封建农民造成的极大心理震慑足以让中国人的胃口转向“虚无”,而孔乙己只是千千万万个虚无个体的人格化。由此看来高校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应该追求高雅的精神享受而不能仅仅在乎饮食需求的适当满足,因为“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对于“高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来说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比如可以根据食品专业的特点开设《四季食品学》《饮食心理学》《饮食教育学》《饮食法学》《饮食人类学》《饮食社会学》等课程。要针对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特点开设《饮食风味学》,对于各种菜系的研究要紧密结合地域空间特点设置差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正如赵荣光在《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所指出的,“全家福”菜系表达了中国人追求人生幸福的价值期盼,对于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意义重大;“狮子头”菜系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轰轰烈烈未来事业的期盼,对于大学生坚强意志力的形成意义不可小觑;“叫花鸡”菜品表达了百姓生活的平凡吉祥气象,对于大学生“平平坦坦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品格的形成意义重大;“龙凤呈祥”宴品表达了人类性别吸引的无穷魅力和鲜活动力,对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和爱情观的形成意义不可小看;“东坡肉”菜系表达了中华民族诗性向往的恒久价值,对当代大学生新文学修养的形成作用重大;“鸿门宴”菜系由24道菜品组成,每一道菜都是一段人类历史,这种藉由饮食历史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实践值得国人敬仰。同时“鸿门宴”菜系对于大学生智能文化和谋略文化的形成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德育化。所谓“生态德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利用、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互动特点和未来走向。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着两种生态德育模式:一种是“正零和博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之间、教育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之间、前勤教师和后勤管理人员之间、教师职称和教师能力之间、职称评定寻租和行政权力之间、职称待遇和学位待遇之间、发表论文和撰写著作之间、论文标准和教学标准之间、科研机构和临时机构之间、国内办学和国际办学之间、教师课堂教学和课下复习之间、慕课教学和翻转课堂之间、反转课堂和满堂灌之间、电子平台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社会教育和法治教育之间、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修身养性教育和信仰加持之间等等,都遵循相互包容和相互尊重的理念,因而能够在不影响整体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有力促进学生生态德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另一种是“负零和博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是一对难以自解的矛盾,教师对学生的所谓教育实际上都是以“教师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为基础的,在大学生的学费和学校的截留之间永远无法实现均衡。与此同时各种教育乱收费现象、教育失灵现象、教育功利化取向等等都会蔚然成风。正如赵荣光在《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所指出的,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讲究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不能不顾自然食材的特点肆意捏造菜系,也不能搞所谓的东北大烩菜,必须走精准饮食的文化之路。既要注意饮食和政治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饮食和经济体制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注意饮食和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饮食和社会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注意饮食和军事战略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饮食和法治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注意饮食和国泰民安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饮食和民生昌盛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注意饮食和文学艺术的辩证关系,又要注重饮食和人生境界的共生关系;既要注意饮食和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又要注重饮食和保险安全之间的伴生关系;既要注意饮食和物质财富积累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饮食和精神信仰之间的和合关系。总而言之,规避思想政治教育负零和博弈困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正零和博弈效能,是新时代生态德育思想的必然要求和最终归宿,必须引起高校食品专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