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
——基于经营风险的中介效应

2020-07-18 02:14纪亚方栾甫贵
管理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审计师收费

纪亚方,栾甫贵,丁 一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会计学院,北京100070;2.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266071)

一、引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近年来,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法治环境不断改善,依法治国的精神推进了资本市场法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完善,诉讼发生率逐渐提升[1]。在2009年,被诉讼上市公司224家,涉及543起案件,涉诉总金额达到369.02亿元。到2016年,被诉讼上市公司达到了452家,诉讼案件增加到1123起,涉诉总金额为434.36亿元。诉讼案件频繁发生以及巨大的涉案金额无疑对企业持续经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由于各种往来业务的经济利益冲突,上市公司之间难免会产生纠纷,私下调节无效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纠纷,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随着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复杂度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我国审计模式先后历经了传统账表导向审计和系统导向审计,目前转向了风险导向审计。2006年发布的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师全面分析和评估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的风险。如果出现审计失败,审计师将面临一定的损失赔偿。公司发生诉讼间接地表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映射出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较差,因此诉讼经常被视为风险的指向标。从审计师要求的风险补偿和投入补偿两方面分析。首先,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开展审计业务,对于风险较高的客户,审计师为控制自身的诉讼风险,通常会提高审计收费来弥补预期的损失[2]。其次,审计师在面对诉讼风险较高的企业时,会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产生质疑,管理者的信息披露行为也会受到诉讼的影响[3]。面对股东诉讼带来的恐惧,管理层会减少事后信息披露,以免再次遭到股东诉讼[4],对此,审计师会增加审计程序,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这必然会增加审计成本,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向事务所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来弥补审计成本。

从公司自身角度来看,公司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会将其作为解决冲突的次优方案[5]。基于资本市场的配置机制,法律诉讼可成为监督管理者行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机制,事后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惩罚可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行为。但是诉讼事件披露作为一种“坏消息”,会增加公司前景的不确定性,损害投资者的信心,可能对股票市场带来负面效应[6]。诉讼危害具体展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败诉,即上市公司行为被判为非法,会影响其与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会造成客户对产品质量,以及供应商对被诉公司付款速度的担心,使商业合作伙伴对公司失去信心[7]。第二,巨大的赔偿金额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现金流短缺的困境。诉讼的发生也显著增加公司的债务成本,减短债务期限[8],造成信贷融资规模大幅下降[9]。因此,不仅涉诉公司会面临资金周转的困扰,其与客户之间正常的经营往来也会受到影响,造成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增大和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大。尽管已有文献对法律风险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0-12],但这些研究忽略了诉讼对公司自身持续经营的危害,并且缺乏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之间的路径分析。因此,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以盈利波动性衡量企业经营风险,验证公司诉讼与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经营风险在公司诉讼和审计收费关系中的作用。依照诉讼原因,公司诉讼主要包括由借贷、担保、股票交易和股权纠纷等引起的资金类诉讼,由著作权、专利权以及商标权等引发的产品类诉讼,以及少数其他类型的诉讼。我国资金类诉讼占比最大,且涉及的赔偿金额也比较大,由此会造成企业身陷巨额赔偿的困境,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环境,影响其与贸易伙伴的关系,对公司声誉造成损害。产品类诉讼案件占比较小,此类诉讼涉及的金额往往不超过100万元。与资金类诉讼相比,产品类诉讼对企业危害相对较小[13]。基于此,区别于以往研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的公司诉讼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从万德(wind)数据库手工整理2009—2017年发生诉讼的A 股上市公司,按照上市公司涉诉角色分为原告和被告两种类型。鉴于被告方承担的风险远大于原告,因此,本文借鉴之前学者的做法[14-16],仅将作为被告方的上市公司列入公司诉讼样本。采用公司当年是否涉及诉讼、诉讼次数和诉讼总金额作为衡量公司诉讼的三个指标,研究公司诉讼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分析公司诉讼是否通过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造成审计收费的增加。本文贡献包括,第一,采用经营风险指标,直接量化了公司诉讼的负面效应,具体分析了诉讼影响审计收费的渠道,丰富了审计收费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二,细致区分不同类型的诉讼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为审计师进行收费分析提供新的情景素材。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

根据审计代理假说,审计通常具有验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降低企业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功能。近些年,由于外部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复杂的组织结构,审计师面临重大错报风险的概率有所上升,审计失败发生的概率逐步增加[17]。随着我国法制环境不断改善,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纠纷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之一,公司面临的诉讼风险越来越高。诉讼会导致公司经营不确定性上升,公司内部环境和战略决策会随之改变,审计师只有利用更加复杂的工作流程和额外的工作量来控制风险,这样必然导致更高的审计收费[18]。从公司内部管理来看,上市公司发生诉讼与其公司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质量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密切相关。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障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内控较好的公司发生诉讼的概率较小[8]。从财务报表真实性来看,王彦超和林斌探讨民事诉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成功识别上市公司实行盈余管理的另一新动机,指出被诉公司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减少企业因诉讼引发的潜在损失[14]。已有研究表明,被审计单位操纵盈余的可能性越大,审计收费就越高[19]。公司内部管理的缺陷和公司操纵盈余都增加了审计师所承受的风险,造成审计收费增加。从审计工作量来看,随着公司面临的被诉讼风险增大,管理层会减少其信息披露的程度,倾向于采用更加模糊的盈余报告形式,降低盈余预测精确度,造成预报披露更加不及时[4,20]。同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处于信息劣势的外部审计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得到准确的审计报告,导致审计费用提高。邵毅平和李文贵通过研究发现,公司面临诉讼风险较高时,管理层更加偏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同时企业的盈余质量较差[21]。相反,如若高诉讼风险的企业选择了高质量的审计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诉讼风险对盈余质量的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公司一旦涉及诉讼,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就会受到外界的质疑。我国的审计模式基于现代风险导向,为了规避风险和减少损失,审计师会增加额外的审计程序,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由此会增加审计过程中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投入,从而促使事务所提高审计收费来弥补所付出的成本。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一组假设:

H1a:相较于没有涉及诉讼的公司,涉诉公司审计收费较高。

H1b:公司发生诉讼次数越多,审计收费就越高。

H1c:公司发生诉讼金额越大,审计收费就越高。

(二)公司诉讼与经营风险

涉及诉讼纠纷不仅会直接增加公司合约成本,也会对公司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近年来,涉诉公司数量和涉诉频率大幅上升,涉诉的金额也大幅增长,部分上市公司的涉诉金额已经超过其上年度的净利润,对公司未来持续经营以及健康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22]。需要说明的是,在研究诉讼风险时需要区分原告和被告两种角色,通常被告方承担的风险远大于原告。因为,从原告上市公司自身角度分析,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成本相对较高,通常人们将其作为解决冲突的次优方案[5],只有那些具有充分证据认为自己会赢的公司才会诉诸法律。因此,诉讼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被告方的交易成本。诉讼纠纷不仅会直接产生法院诉讼费用、律师费用和高额的败诉赔偿金额等显性成本,还会因为损害公司声誉增加一系列的隐形成本[23]。

上市公司一旦卷入法律诉讼,必须作为一件重大事项发布公告,诉讼作为一种负面消息,必然使公司遭受经济损失和声誉惩罚。首先,我国上市公司资金类诉讼占比最大,加之资金类的诉讼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赔偿金额,被诉公司的现金流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资金断流,从而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24]。基于被诉公司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商业合作伙伴会担心涉案公司无法保障产品质量或会延期付款,从而产生不信任,影响企业间的往来业务[7],增加企业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和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风险,比如,资产遭受到查封、扣押、冻结等裁定,给公司后续经营带来风险。其次,信贷资金配置会更偏向于稳健和安全的信贷需求客户。对潜在诉讼风险较高的客户,信贷供给更容易出现短缺,只有在提高债务融资成本的情况下,才可能会获得债务融资。总之,企业诉讼风险越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就越高[25]。迫于资金压力,企业经营风险增加,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活动。最后,如果公司与客户之间签订的合同约定存在不明确的地方,疏于法律审查,被客户提起诉讼,必定会影响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阻断公司的销售渠道,造成企业产品库存积压,使未来盈利的波动性增大。综合以上分析,公司败诉会损害投资者的信心,对公司造成持续负面的影响。在面临高诉讼风险的情况下,公司声誉受损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公司未来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大,经营风险增加,公司经营效率下降。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二组假设:

H2a:相较于没有涉及诉讼的公司,涉诉公司经营风险较大。

H2b:公司发生诉讼次数越多,经营风险就越大。

H2c:公司发生诉讼金额越大,经营风险就越大。

(三)公司诉讼、经营风险与审计收费

基于经营风险假说,诉讼对公司持续经营造成威胁,增加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不确定性,导致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和诉讼风险增加,促使审计费用增加[26]。我国审计准则第1211号指出,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越高,造成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可能性就越高。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师会充分利用公司诉讼信息,修正审计风险判断[27],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

诉讼仲裁会对公司产品形象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损害公司声誉,增加公司融资约束。诉讼导致企业声誉受损而付出高额成本,基于声誉保险机制,企业通过提高捐赠水平来迎合政府和获得良好的市场声誉,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确保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和补助等经济利益不致失去[23]。刘慧等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未决诉讼具有不确定性,审计师需要投入更多人力与时间成本,增加审计程序,从而造成审计报告时滞增加[28]。审计师对公司违约风险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谨慎性,基于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风险的双重考虑,审计师会提高对其审计收费[29]。Simunic根据研究发现,客户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审计师执业过程中面临的基本审计风险[2]。公司涉及诉讼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未能及时发现或者防止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增大,引致审计师面临较高的控制风险。受到公司诉讼影响,客户经营风险提高,公司经营状况更加复杂,导致记录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增加,造成审计师面临的固有风险大幅上升。

总体而言,诉讼赔偿会对公司产生一系列持续的负面影响,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破产概率。基于经理人较强的机会主义动机,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上升,审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监管风险和声誉风险随之升高。会计师事务所为出具准确的审计意见,需要付出加倍努力以及高额的成本,通过聘请更多经验丰富的审计师为被诉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审计师会增加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长,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来弥补这些成本。上市公司在面临较高法律风险时,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更大[27]。如果审计师发表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审计意见,即审计失败,审计师就极有可能被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起诉讼,要求巨额赔偿,审计师为补偿预期的诉讼损失,会提前向被审计公司索取潜在赔偿的风险溢价费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三组假设:

H3:若公司发生诉讼,诉讼次数越多、涉及金额越大,公司经营风险就越大,进而审计收费也越高。

图1 经营风险中介效应的理论分析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09—2017年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公司诉讼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经过手工整理和统计,根据诉讼案件实际内容对其进行分类。文章中涉及的财务数据和审计相关的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在剔除金融行业、存在缺失值的样本后,最终得到14365个样本。为了排除极端值的影响,所有变量在1%水平上进行缩尾处理,采用Stata15.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考虑到样本可能存在集聚效应,本文对回归系数的标准差在公司层面进行了cluster调整。

(二)模型设定及其相关变量说明

为验证经营风险在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提出的中介效应验证方法[30],即本文构建模型(1)—模型(3)。中介效应检验步骤如下所示:第一,检验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即验证假设H1a、假设H1b和假设H1c,考察模型(1)中系数β1的显著性;第二,检验公司诉讼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即验证假设H2a、假设H2b和假设H2c,考察模型(2)中系数α1的显著性;第三,检验经营风险对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的中介效应,即为了验证假设H3,考察模型(3)中系数γ1和γ2的显著性。如果模型(1)和模型(2)中的β1和α1都显著,模型(3)中γ1和γ2也显著,比较α1*γ2和γ1的符号,如果符号相同,则说明经营风险属于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α1*γ2/β1;如果模型(1)和模型(2)中的β1和α1都显著,且模型(3)中γ2也显著,但是模型(3)中γ2不显著,说明经营风险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其中,被解释变量——审计收费(audit_ fee),借鉴褚剑等采用审计费用合计的自然对数[31];本文的解释变量——公司诉讼,从三个维度衡量。具体如下:当年是否涉及诉讼(liti_dum),按照当年发生诉讼且作为被告方来进行判定,设置代表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诉讼的虚拟变量,存在诉讼事项为1,不存在诉讼事项为0;涉及诉讼的次数(liti_count),按照公司代码对每个公司该年度发生的诉讼案件求和,即为该公司年度涉及诉讼次数;涉及诉讼总金额(liti_amount),为了解上市公司年度发生诉讼涉及的金额,将该年度该公司发生的所有诉讼案件涉及的诉讼金额求和。为了剔除规模效应的影响,采用当年涉诉总金额与当年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诉讼总金额。经营风险(risk)以现有文献[32-34]为基础,采用公司盈利的波动程度来衡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ASSET为期末资产总额,本文以发生诉讼当年、发生诉讼的前一年以及发生诉讼的后一年为观察期计算公司的盈利波动程度来衡量经营风险(risk)。借鉴先前研究文献[31,35-36],在本文三个模型中均加入控制变量,具体定义详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

四、实证结果

(一)主要描述性统计

表2中Panel A列示全样本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Panel A看,公司诉讼的虚拟变量(liti_dum)的均值为0.112,说明11.2%的样本公司当年涉及民事诉讼;当年诉讼赔偿总金额与营业收入之比(liti_amount)均值为0.005,最大值达到35.7%,说明诉讼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大,对公司经营状况危害较大;审计收费(audit_ fee)的均值为13.710,最大值为16.338,最小值为12.206,标准差为0.730,说明不同事务所收费标准不一,面对不同的客户收取审计费用存在较大的差异。Panel B列示单变量均值差异性检验的结果。从Panel B看,涉诉公司的审计费用均值为13.819,未涉诉公司的审计费用均值为13.700,即涉诉公司的审计收费(audit_ fee)较高,并且均值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基于控制变量统计分析结果,对于被诉公司,其盈利能力、经营状况、资产流动性、企业成长性较差。被诉公司的财务杠杆和非标审计意见都显著高于未涉及诉讼公司。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检验

(二)相关性分析

为初步了解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对关键指标进行单变量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被解释变量审计收费与解释变量是否涉及诉讼(liti_dum)、当年涉诉总次数(liti_count)和当年涉诉总金额(liti_amount)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被诉公司审计收费随着诉讼次数和涉诉总金额增加而增高,假设H1得到验证。

表3 主要变量相关系数检验

(三)多元回归分析

表4报告了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的多元回归结果。第(1)列至第(3)列分别是对假设H1a至假设H1c的验证结果,即分别采用是否涉及诉讼事项(liti_dum)、当年涉及诉讼的次数(liti_count)、当年涉诉的总金额(liti_amount)三个公司诉讼代理变量与审计收费进行回归。

表4 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

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公司诉讼三个代理变量(liti_dum、liti_count、liti_amount)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06、0.045、0.666,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当公司涉及诉讼,涉诉次数越多,涉诉总金额越大,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就越高,本文第一组假设得到支持。对于控制变量而言,公司规模(size)、应收账款比例(orec)、经营亏损(loss)、审计意见(auditopin)、是否由四大事务所审计(big4)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表明对于处于亏损状态、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以及由四大审计的公司,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较高,且公司规模和应收账款所占总资产的比例也和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正向相关。这些结果与先前学者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29]。企业成长性(growth)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从而审计收费越低。速动比率(quick)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速动比率越高,财务风险就越低,从而审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越小,审计收费也越低。产权性质(soe)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具有天然的政治背景,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有较强政治关联的国有企业在面临违规事件时,所受到的违规处罚较轻,得到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大,安全度过财务困境的概率也大。总资产收益率(roa)的系数显著为正,如果企业利润过高,为了验证财务报表中利润形成的合理性,审计师会增加审计程序和审计投入,因此会提高审计收费。

接下来验证公司诉讼与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如表5所示,第(1)列至第(3)列分别是对假设H2a至假设H2c的验证结果,分别采用是否涉及诉讼事项(liti_dum)、当年涉诉总次数(liti_count)、当年涉诉总金额(liti_amount)三个公司诉讼代理变量与经营风险(risk)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公司诉讼哑变量(liti_dum)和涉诉总次数(liti_count)与经营风险(risk)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21、0.016,且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涉诉总金额(liti_amount)与经营风险(risk)的回归系数为0.891,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被诉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且经营风险随着诉讼次数和诉讼金额的增加逐步增大。由此验证了第二组假设。

表5 公司诉讼与经营风险

根据上文理论分析,公司诉讼导致审计收费提高,其中一个主要机制是诉讼导致公司经营风险增大,进而导致审计师提高审计收费。我们将经营风险(risk)作为中介因子,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表6列示了验证假设H3的回归结果。

以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表4中列示了模型(1)的回归结果,公司诉讼的三个代理变量(liti_dum、liti_count、liti_amount)的系数β1都显著为正,说明公司诉讼风险越高,审计师收取的费用就越高;表5中列示了模型(2)的回归结果,公司诉讼的三个代理变量(liti_dum、liti_count、liti_amount)的系数α1也都显著为正,表明公司涉诉提高了其经营风险;在表6中列示了模型(3)的回归结果,公司诉讼的三个代理变量(liti_dum、liti_count、liti_amount)的系数γ1和经营风险(risk)的系数γ2都显著,且α1*γ2和γ1的符号相同。由于以上系数均显著,不需要进行Sobel检验。研究发现,在模型(3)中控制公司诉讼变量后,经营风险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表明公司诉讼至少部分通过增加其经营风险导致审计收费增加,且该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为0.669%(liti_dum)、1.778%(liti_count)、6.288%(liti_amount)。另外,在模型(3)中控制中介因子后,公司诉讼的三个代理变量的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表明公司诉讼也可能部分直接作用于审计收费的提高。综上,研究发现,公司诉讼造成公司经营风险增加,进而导致审计师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由此假设H3得到验证。

表6 公司诉讼、经营风险与审计收费

(四)拓展性研究

1.公司诉讼分类界定与分析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完善,诉讼发生的概率逐渐提升。本文依据诉讼原因,把公司诉讼划分为资金类诉讼和产品类诉讼两大类,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诉讼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见表7)。资金类诉讼包括债券买卖、担保类、股票交易及股权纠纷等原因引起的诉讼,我国上市公司资金类诉讼案件在公司诉讼中占比最高,涉及诉讼金额巨大,若败诉还会限制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提高融资成本,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到企业持续经营状况,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对于存在资金类诉讼的客户,审计师作为保险人,其预期的赔偿概率增大,为了弥补审计风险溢价,审计师会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而产品类诉讼主要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受到侵权而提起的诉讼,我国上市公司产品类诉讼案件在公司诉讼中占比较少,并且产品类诉讼涉及的金额往往不超过100万元,尽管也会影响公司声誉,但是相较于资金类诉讼,产品类诉讼造成公司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13],因此,产品类诉讼对审计费用影响较小。

2.基于PSM对不同类型诉讼配对

本文细分诉讼类型,发现产品类诉讼样本量较小,因此,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为不同类型诉讼样本进行匹配对照组。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目的是用于减小样本选择偏误与混杂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减少系统性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内生性问题,更准确合理地反映所研究的问题。本文计算倾向得分,采用最小距离匹配方法分别为不同类型公司诉讼的样本进行匹配,即将实验组(涉及诉讼的公司)与对照组(未涉及诉讼的公司)以1∶3进行匹配,资金类诉讼得到4663个配对样本,产品类诉讼得到734个配对样本,进而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公司诉讼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分别采用当年是否发生诉讼(liti_dum)、诉讼次数(liti_count)与诉讼总金额(liti_amount)作为公司诉讼的代理变量与审计收费进行回归。

3.不同类型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关系的检验——基于PSM方法

表7列示了不同类型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的回归结果。

表7 公司诉讼分类与审计收费

第(1)~(3)列展示资金类诉讼与审计收费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公司诉讼的回归结果均显著为正(b=0.143,t=7.942;b=0.056,t=7.456;b=0.630,t=4.700),这表明当公司涉及诉讼,审计师收费较高,诉讼次数越多、诉讼金额越大审计师收费就越高。这主要是因为资金类诉讼对公司产生一系列持续的负面影响,导致公司经营风险较大,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上升,审计师需要增加审计程序来验证报表的真实性,审计师提高审计收费来弥补成本和预期的赔偿损失。第(4)~(6)列展示了产品类诉讼与审计收费的回归结果。回归系数均为正且不显著(b=0.021,t=0.568;b=0.020,t=1.250;b=0.090,t=1.601),原因在于产品类诉讼涉及金额较小,其对公司经营的危害性较弱,审计师作为保险人承担的风险较小。因此,产品类诉讼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不显著。还有可能是我国发生产品类诉讼的数量较少,导致本文产品类诉讼样本量的数量较少,所以影响其在统计上的显著性。但是通过区分诉讼类型后,实证结果至少说明资金类诉讼这种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诉讼,作为坏消息传递会直接影响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潜在风险的预测,增加审计收费就是审计师最可能的选择。

(五)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问题:工具变量估计

考虑到诉讼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影响,本文选取各省级行政区内执业律师人数作为工具变量,并以两阶段2SLS进行稳健性检验。为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有限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公司会聘请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②。如果本地区执业律师人数充足,企业就能够聘请更多经验丰富的律师来完善法律诉讼防范机制,降低公司诉讼风险。但是各地区律师人数与审计收费无关。因此,本文采用各省级行政区内执业律师人数取对数(lawyers)作为工具变量。

表8列示了工具变量的回归结果。在第一阶段,公司诉讼三个变量(liti_dum、liti_count、liti_amount)与律师人数(lawyers)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3、-0.027、-0.015,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当地执业律师越多,公司可以获得的法律咨询也越多,公司诉讼风险就越小。本文采用多种统计方法检验,证明了工具变量选取的合理性。在第二阶段,采用工具变量处理之后,公司诉讼三个变量(liti_dum、liti_count、liti_amount)与审计收费(audit_ fee)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原回归结果保持一致。整体而言,以上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公司诉讼提高审计收费的结论仍然成立,本文实证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表8 采用工具变量的两阶段2SLS估计结果

2.基于PSM模型的回归和替换变量

(1)将实验组(涉及诉讼的公司)与对照组(未涉及诉讼的公司)进行匹配,得到3011个配对样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生性的影响,进而分析比较公司诉讼对审计收费的影响。(2)考虑到因果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是因果事件发生的时序性,本文采用滞后一期的公司诉讼数据作为替代变量,并对主假设进行回归检验。(3)考虑到审计收费可能在预审时已经确定,采用滞后一期审计收费回归。(4)为了避免变量衡量方式导致结果不稳健,本文替换经营风险(risk_roa)度量方法,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的波动程度来度量经营风险。以上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与前文结论基本一致。受到篇幅所限,本文未列出以上稳健性检验结果。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我国2009—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公司诉讼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呈正相关关系,审计收费金额随着诉讼次数和诉讼涉及金额的提升而增高。(2)公司诉讼与经营风险呈正相关关系,经营风险随着诉讼次数和诉讼金额的提升而增高。(3)经营风险是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之间的中介变量,即公司诉讼与审计收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公司经营风险的增加而增强。(4)此外,通过对诉讼案件进行分类,发现仅有资金类诉讼案件增加审计收费,产品类诉讼案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事务所会根据被审计单位涉诉类型判断审计风险,通过提高审计收费弥补预期的审计成本。

本文研究启示如下:(1)管理层应该增强法律知识,树立法律风险控制意识。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做出决策时,应该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逻辑对所涉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该事项的合法性,防范和消除法律风险隐患。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公司涉诉案件,充分认识诉讼给公司带来的危害。(2)上市公司应该建立系统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建立一套合法合规的企业规章制度,建立诉讼风险管理组织,确立诉讼风险预警体系。聘用经验丰富的法律顾问,降低诉讼风险,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促使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3)政府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为资本市场和微观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健康长远地发展。

注释:

①详情请见:http://kjs.mof.gov.cn/zhuantilanmu/kuaijizhunzeshishi/zyzz/200806/t20080618_46262.html.

②具体请参考:《律师法》(2017年修订)第28条以及《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1997)第9条。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审计师收费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房地产开发中的经营风险管理探讨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