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键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38)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运行分析与监测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多次强调要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要未雨绸缪,科学把握走势。 铁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铁路经济运行与国家经济运行密切相关,铁路运输生产指数是判断经济运行态势的要素之一[1-2]。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2019 年发展和改革工作要点中特别指出:“强化分析职能,提升分析能力,抓好监控分析预警,不断增强分析对铁路企业经营发展各项重点工作的参谋、咨询、支撑作用。 紧密围绕铁路企业发展质量、效率、效益,以及铁路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 倾向性等突出问题,精心谋划分析选题, 分层分类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强化对未来发展走势的预测研判,促进分析与改革发展、经营效益、运营效率相互衔接与深度融合,为铁路科学决策、政策制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主要依据和有力支撑。 ”
为此,应充分利用铁路运输统计数据,加强对行业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及时、客观反映铁路运输行业的运行态势,进而为研判国家经济运行态势提供支撑,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铁路运输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铁路工作从建设向经营转变,如何优化运力配置,更好满足运输要求,需要深入研究运输市场和运输需求,对市场进行监测,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联动的反应机制,研究编制铁路运输生产指数,提高铁路的市场竞争力与服务水平。
自2001 年原铁道部开展铁路运输景气监测预警研究工作以来,在铁路经济运行监测、铁路景气指数编制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 但总体来看,在铁路运输生产指数编制与发布领域还处于空白,研究成果尚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铁路运输指数没有发布并形成社会影响力。
因此,本文在总结交通运输领域景气指数的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从编制内容、技术手段、发布成果、应用面和影响力、编制单位、发布渠道等方面进行分析, 详细分析了中国运输服务指数(CTSI)、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 (LPI)、 中国航运景气指数(CSPI)、长江航运景气指数的编制内容,针对铁路运输生产指数编制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铁路运输生产指数编制和发布的建议。
交通运输领域成熟的应用主要有中国运输服务指数(CTSI)、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中国航运景气指数(CSPI)、长江航运景气指数;正在研究中的系统:民航业经济运行预警、公路货运景气指数系统[3-6]。 以上各个指数的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各指数详细内容分述如下。
表1 交通运输领域景气指数基本情况表
技术手段:从综合交通角度出发,以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量为基础指标,经过季节调整、无量纲化、权重设置、合成指数等处理环节,加权合成后用来反映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行业指数。
应用面和影响力:据《中国交通报》报道,该指数反映交通运输行业总体发展态势及变化趋势,在揭示宏观经济发展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预警效果。
主要内容: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体系主要由12个分项指数和一个合成指数构成。 其中合成指数由5 项指数加权合成,称为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物流业景气指数LPI 反映物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
技术手段:物流业景气指数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各个指标的数据。 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应用面和影响力: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的支持下取得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果。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我国物流业发展运行的总体情况,与货运量、快递业务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物流相关指标,以及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货币投放等相关经济指标具有较高的关联性。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调查丰富了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有效弥补了现行物流统计的不足,增加了观察、预测、分析我国物流业运行发展趋势的新视角,为进一步加强物流运行与国民经济的关联性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与投资等活动提供了依据。
技术手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航运企业作为样本企业,建立定期调查联系制度。 每季度中后期开始调查,对航运企业经营状况的定性问题通过定量方法计算,得出航运市场景气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判断值。 从微观上即企业的层面上反映中国航运业的发展状况,适宜于短期预测,为季度发布。
应用面和影响力:中国航运景气指数主要是从微观企业经营指标到全球及我国的宏观经济、贸易形势,深入分析中国航运业发展现状和预测未来波动趋势,为企业决策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分季度和年度发布。
主要内容:长江航运景气指数,长江航运信心指数,按类型分的港口、航运企业景气指数,按区域分的上游、中游、下游企业景气指数,按运输分为客、货运景气指数,按货类分为干散货、液体散货、集装箱运输景气指数。
技术手段:根据扩散指数的原理,对长江港航企业景气调查中的定性指标,由定量方法加工汇总后形成的综合性数量指标。通过长江航运景气指数增长趋势和增长率的环比、同比的变化情况,反映和预测长江航运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变化的过程。
应用面和影响力:长江航运景气调查观测点现有86 家港航企业,其中港口企业36 家,航运企业50家。长江航运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本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未来发展的预测而编制的,它综合反映了长江航运港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主要内容:包括民航业经济景气分析和监测预警两方面。 景气分析部分通过选取反映民航经济状况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计算各指标组的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 监测预警方面通过构建预警指标体系计算预警指标的数值,并对该数值进行预测实现预警的作用。
技术手段:基于对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选取民航经济监测的主要指标,进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分类,确定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并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在此基础上计算各类指标的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从而实现对民航经济运行的监测。 而后基于民航经济预警的需要,构建了预警指标体系,采用BP 神经网路的方法预测各预警指标的值,进而计算综合预警指数的值,并确定预警的标准。
主要内容:基于公路货物运输景气指标体系中的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分别计算的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
技术手段: 采用X-11 方法完成数据的季节调整;采用K-L 信息量法确定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根据HDI 确定公路货运景气指标体系的基准日期;通过构建公路货运景气指标打分体系确定指标的权重;采用通用方法计算各指标组的扩散指数与合成指数。
目前铁路行业成熟的应用主要有北京交通大学胡思继教授开发的铁路运输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正在研究中的系统主要有铁科院运经所研究的铁路货运市场监测与分析技术。
编制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发布时间:2001 年。
主要内容:铁路运输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目标设计。 铁路运输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数据库设计,包括铁路运输景气监测预警指标的选择,系统数据库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铁路运输景气监测系统运输指数的研究,包括运输扩散指数和运输景气综合指数计算方法研究,客运景气指数、货运景气指数计算。 铁路运输景气信号分析系统的研究,包括景气监测信号分析模型,临界点的确定、景气信号的设计和运输市场稳定系数的研究。 铁路运输市场预警系统的研究,包括铁路运输市场短期预测方法的研究和预警系统设计。 综合运输景气份额分析系统的研究,包括运输市场定位分析和综合运输市场定位系统功能的设计。 铁路客、货运输市场份额影响因素研究,包括影响因素的选择、统计数据分析和影响变化趋势分析。 铁路运输景气监测预警系统软件的研制[7-9]。
发布成果:提出铁路运输市场景气和预警的概念和运输景气监测预警相关指数计算方法和分析模型。
应用面和影响力:研究成果在当时被原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和统计中心采用,随着铁路发展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已不采用。
编制单位:铁科院运经所。
主要内容:分析了货运市场环境因素、货源行业发展变化、竞争方式要素、客户需求特点以及主要货源行业发展态势,研究提出了货运市场监测指标体系、货运市场监测网络体系、货运市场监测分析方法体系等[10-11]。
技术手段:通过景气指数体系构建、景气指数合成、 景气指数测算形成货运景气指数编制方法,在宏观层面构建了分析预测铁路货运总体运行及景气状况的方法。
发布成果:开发完成了铁路货运市场监测分析原型系统。
综上所述, 在铁路运输生产指数研究方面,无论是胡思继教授研究开发的铁路运输景气监测预警系统,还是铁科院研究的铁路货运市场监测与分析技术,均存在明显的不足。
北京交大开发的系统和指数曾经应用过一段时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铁路发展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该系统已经不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并且,随着铁路企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就目前来看,系统偏重于政府管理方面的内容较多,侧重于市场监管方面的内容较少,而且选择的指标在数量、颗粒度、质量等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生产指数没有形成社会认可度;没有建立一套铁路经济运行监测的计算机系统。
铁科院研究的铁路货运市场监测与分析技术偏重于依靠铁路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货源的监测数据, 数据收集的可靠性和时效性不足;同时,研究成果仅从学术层面进行研讨,开发的系统也只是原型系统,距离落地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通过深入分析景气指数编制的理论方法和交通行业目前的系统应用,总结归纳得出铁路运输景气指数编制和发布的建议。
目前交通运输领域关于景气指数的编制都是采用成熟的方法体系,包括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的选取以及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的编制,铁路运输景气指数的编制建议也采用景气指数编制的通用方法[12]。
交通运输领域虽然关于景气指数的编制采用的方法是通用的,但不同运输方式构建的指标体系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尤其是在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筛选中,既要体现特色,又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比对筛选出符合实际的指标,从而建立各自的独特的指标体系。 铁路属于综合交通的一部分,具有综合交通的一些共性, 同时也具有铁路的个性,所以铁路运输的景气指标体系一定会是体现铁路特色的指标体系。
交通运输领域在编制景气指数的过程中,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建立比较稳定的数据来源渠道,实现景气指数数据掌握独立性和可控性,满足预警先期分析的需要。 从数据来源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一手统计数据、二手统计数据和一手调查数据。 铁路运输景气指数编制也需要提前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是景气指数成功编制的基础。
交通运输领域的景气指数在编制单位完成后,发布一般都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如中国运输服务指数和长江航运景气指数由交通运输部指导发布,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导发布等。 因此,铁路运输景气指数的发布建议也在国铁集团的指导下发布, 以提高指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