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柳明
摘要:所谓阅读,是指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这样的行为,并不只是語文学科的事。可以由语文学科牵头,结合教材做阅读引申,也可在课外阅读推荐时涉猎其他学科,还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角度阅读同一文本,通过教师梯队建设和活动氛围营造,激发学生全学科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阅读;全科阅读;方法建议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
这是从学生的一份化学试卷中看到的题目,不讨论答案,只谈全学科阅读——以前常说文史不分家,其实很多时候文理亦是息息相关。若说在“阅读家族”中,语文学科是“大当家”的话,其他学科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的重要成员。只要出现文字的场合,就需要阅读和理解,因此,我们不能刻意地将阅读归结为是语文的事情。那么,如何推进其他学科的阅读教学呢?
一、语文老师课内链接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内容,推进其他学科阅读的起点可以设在语文课上。
(一)古代诗词
大量的古代诗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虽然古人未必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但如实记录了客观的自然现象。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有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一江春水会“向东流”,而不向其他方向流呢?其中蕴含着地理学的知识: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的。还蕴含着物理学的知识:由于重力的作用,水总是向低处流。这种内容链接是一种兴趣导向,先让学生们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感兴趣,然后再推荐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
(二)现当代文本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有篇叫《伟人细胞》的课文,虽然教材已告别历史舞台,但文本之后的一道探究练习题却让人印象深刻:“阅读《石墨与金刚石》,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金刚石和石墨一样,都是结晶碳,只是前者的原子排列比后者紧密得多。在50000~100000个大气压和1200℃~2000℃的高温下,利用人工方法改变原子排列就可以使石墨变成金刚石。
读完这段材料,“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结晶碳”的知识点一定深入学生脑海了。化学知识中可能涉及的类似点还有很多,学生们对元素的探索认知就会带有更多的乐趣,《魅力科学系列丛书:有趣的化学元素》《有趣的科学·有趣的化学:这就是元素》这样的书都可以推荐阅读一下了。
像这样的科学知识触及,在语文教科书中还是不少的,特别是一些说明文,完全可以成为链接其他学科知识,推荐相关阅读的良好素材。
(三)中外名著阅读
经典名著的写就都涵盖了作者无数的心血,而文学大家因为生活阅历的丰富,在文章中极有可能表现出文学以外的知识,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解读本身就带有科学的成分:钢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所以在阅读名著的时候,可以拓宽一下教学视野,尝试其他学科知识的相关阅读。
二、语文老师课外推荐
除了课堂上基于相关内容做一些学科阅读的链接之外,语文老师在做课外推荐阅读时,也应考虑到其他学科的书目。因为阅读范畴的局限,可以向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咨询或者网络查阅,从而建构起各个学科的阅读内容建设,做个有心人。
三、不同学科多角度阅读文本
以《西游记》名著阅读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可以邀请不同学科教师利用阅读课的时间,从各自的学科专业角度出发,引领学生多维度解读这部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
(一)《西游记》中的地理、历史、政治
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难险阻到达印度的取经故事在民间被镀上了神话色彩,在此基础上诞生的《西游记》,自然涵盖了不少玄奘在取经途中所见的地理风貌。比如大名鼎鼎的火焰山,可能就参考了新疆吐鲁番的著名景点“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命名为“火山”。
《西游记》绝不是一部简单的神魔小说,天界对应人间,世间又是百态,玄幻的外壳下包裹的是真实的人性,映射的是社会历史和政治斗争。比如“大闹天宫”,就通过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反抗。
西行途中,没背景的妖怪经常被锤死打烂,有后台的却是被安然领回。如来指派弟子阿难、迦叶带唐僧去藏经阁传经,唐僧等人被索要人事,不给的后果就是拿了无字真经,告状的后果也不过是交了紫金钵盂了事。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西游记》中浓厚的政治文化。
(二)《西游记》中的神性数学
《西游记》里有很多富有深意的数字,比如唐三藏、五行山、天罡三十六变、地煞七十二变、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等等,还有不少数学神题。笔者印象较深的就是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的故事。其中,郡守得罪玉帝,后者责令,需等披香殿中鸡嗛了米尽、狗舔得面尽、灯烤锁断,才可为凤仙郡降雨。我常考学生:如果没有孙悟空插手,需要多少时间呢?
(三)《西游记》中的神奇化学
有次上完《西游记》的阅读复习课,讲了太上老君的一些事儿,化学老师正好进来,便问为什么孙悟空被太上老君的镯子给砸晕了?答曰:太上老君的镯子是金刚石的,这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而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悟空脑袋的硬度比金刚石小,所以孙悟空被砸晕了。全场爆笑。
为何孙悟空能够在八卦炉中烧不死?为何他能炼就火眼金睛?为何八卦炉最后会爆炸?都能演变成十分有趣的化学问题。
(四)《西游记》中的迷糊物理
古人的科学知识相对有限,加上用了夸张想象,就有人觉得《西游记》中关于密度的问题很迷糊,比如,云如何承受神仙妖魔之重?还有孙悟空那根不用管密度和体积能够随意大小的13500斤的如意金箍棒,以及观音那个能够将一海之水浓缩压强却不会把瓶身压破的迷之净瓶,虽是笑谈,但谈起来,可就生动有趣了。
像这样生动有趣的阅读课程,一定能够触及学生们的不同爱好,这全学科阅读的氛围,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每位师生都能在全科阅读中提升素养、在阅读中收获硕果!
四、建设阅读推荐梯队
让一个并不如此重视阅读的学科重视起来,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点,其次才能谈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去做,任重而道远。
由点及面的做法更符合当下的教育情况。学校可以先摸排教师阅读情况,邀请读书较多同时有兴趣的不同学科教师参与,组建一支阅读推荐梯队。利用周末、假期,教师们先自行阅读与自身学科相关联的书本,然后根据学情进行顺序排列,可以搭配教材知识点,循序渐进地推荐给班内学生阅读,读得好的,再推荐到年级中、学校中,甚至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推荐给外校生。
五、丰富活动营造氛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的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学校还是有不少可供学生活动的时间段的,应该充分利用起来,例如:晨读名著,体会名家笔触;课前五分钟小组汇报,锻炼表达能力,获得成就感;阅读课或者班会课,面向大众,展示成果,赢得荣誉;调动家长,亲子共读,架构家校合作桥梁;等等。
书籍是人类的挚友,而阅读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形式。全学科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充盈了写作素材,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表达能力,提高了生活动手能力,让他们在知识学习的同时,素养也能够得以不断提升。在全学科阅读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具有学科特点的阅读方法,而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