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展经典诵读的策略

2020-07-17 16:17杨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8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生策略

杨华

【摘要】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化教育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以小学一年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为例,论述了“诵读、施趣、晓义、践行、与时俱进”五个经典诵读的策略,阐释了经典诵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经典诵读;策略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文化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国学经典传承着民族的博大智慧和美好感情,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引导小学生从小注重国学经典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讓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始于诵

诵,就是感情饱满地抑扬顿挫地读。在小学课堂,朗诵和背诵是最常用的、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对经典反复吟诵,达到背诵记忆,从而印刻于心,内化于心。一年级入学之初,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从蒙学经典开始。《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作为传统的启蒙教材,对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重读蒙学经典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诵读蒙学经典最好选择有注音的版本,这样既可以强化拼音的学习,也可以在诵读中自主识字。

为配合入学的行为规范教育,我班采用了《弟子规》作为一年级国学经典的第一本读物。《弟子规》浅显易懂,琅琅顺口,正如朱熹所说,“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为了提高诵读效果,我们采取“化整为零”的“一日四读”法,利用每天早读时间进行“一读”:先复习一遍昨天诵读的内容,再学习新的诵读内容。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诵读新内容,这是“二读”。“三读”是午读前三分钟再诵读几遍。“四读”是回家后,将《弟子规》诵读部分读背给爸爸妈妈听。每天分四个时间段进行诵读,诵读的时间有了保障,几轮诵读下来,学生大多就能朗朗上口了。

二、施于趣

虽然有了固定的诵读时间,但是形式单一的诵读会让学生很快感到厌倦,尤其不适合一年级小学生。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提升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进行主动诵读。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在诵读中增加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方感官参与到学习之中,提高诵读的效果。面对一年级孩子,诵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晨读时,老师主要通过范读、带读的方式激发孩子诵读的兴趣。在语文课前,通过让优秀的学生进行领读、全班齐读的方式,进一步熟悉诵读的内容。在学习中,简单反复的诵读难免会让有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增加拍手、拍身体部分、拍桌子等形式打节奏诵读,提升学生对诵读的兴趣。午读的时候,通过各种有节奏的表演诵读、配乐诵读、师生共读、个体诵读与集体联合诵读等形式进行反复吟诵,有时还设计一些比赛或游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诵读的乐趣。回到家后,学生可以和父母一起诵读,并将背诵的录音或视频上传到班级《弟子规》微信交流群,和大家一起分享诵读的成果。用多种形式营造学生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让学生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接受国学经典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

三、晓于义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书熟读了自然就能领会其中之意。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即使书读千遍,也未必其义自见。因此,一年级学生读国学虽然不求甚解,但也要懂得大意。在诵读过程中,教师简要地讲解,学生粗略知道文字的内容,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效果。

在经典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如果只靠教师简单讲述文字的大意,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里面寥寥几字后面的含义,可以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引导,就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称尊长,勿呼名”一句时,先出示“长”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位手拄着拐杖、身子和腿弯曲的老人。学生一看见这样的甲骨文字形,就对“长”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进而了解了“长”的本意,然后通过《张释之敬老》的故事,告诉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尊重老人善待老人。通过“长”的字源识字、讲故事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称尊长,勿呼名”的含义。例外,还可以通过讲《弟子规》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看相关的动画寓言故事等方式,让学生爱学乐学《弟子规》。

比如,在学习《弟子规》中《凡取与》一节时,我给学生讲《请君入瓮》的故事,学生很快明白了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学习“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一句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讨论班级倒垃圾的事情和课间玩耍中的小矛盾,学生更深地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通过了解句子的内容,明白了道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国学的精髓。

四、践于行

《弟子规》讲的是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对于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有极大的帮助。诵读《弟子规》,改变了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将吟诵与修身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我们将诵读国学与日常的行为规范联系起来,与养成教育联系起来,将国学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特色来抓。

《弟子规》中《事勿忙》一节是要学生理解对事情的态度,拜访往来的礼数,用人东西和借人东西的规范,能将它们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虽然乐于诵读,但是在联系生活方面还存在欠缺。因此,结合班级的实际,我们开展了“事勿忙”的比对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应该怎样借物怎样还,减少了同学之间的纠纷。

五、与时进

《弟子规》中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国优秀文化精髓,但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制度的限制,也给我们现在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国学中的有些知识违背了一般真理和现代科学常识的。现在看来,不合时宜。因此,我们在开展经典诵读时,应注重现代科学民主的公民教育,做到与时俱进。比如,《弟子规》提倡孝道,主张“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只要是父母说的话,不管对错,只是一味地服从。这是一种愚孝的行为,缺乏个人自主思考和判断,与现代社会公民教育相悖的。

总之,经典诵读是塑造灵魂的重大工程。我们要从小教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助推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小学生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我是小学生
Passage Four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