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伟峰
【摘要】地理是一门有着丰富知识内涵与深刻学问的学科,它可以带我们在书中旅行世界的各个地方,在高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地理作为一门必考科目,尤其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体现出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按照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带学生了解地理、学好地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地理知识联系紧密,如果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能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巧妙结合,那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旨在分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以给每位教授地理学科的教师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6-0104-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也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高中地理主要由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体系构成,其知识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提高对地理常识的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若将书本知识与生活、自然相结合,与学生一起去观察、体验,探究生活与地理之间的联系,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地理教学的发展要求地理教学生活化
知识点具有抽象性是地理学科本身的性质,刚开始就直接切入学习会很难理解,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所影响,以至于学习信心被打击,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若将地理知识点生活化,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结合,学生就会很感兴趣并迅速接受地理知识的学习。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创新教学设计,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教学,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和研究,通过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建立深度记忆,提高教学效率及学习效果。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新时代的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课和学生记忆了,而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去,且拥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若是一味延续传统教学模式,则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是无益的,更不能保证学生可以顺利掌握并通过考试。所以,地理知识的生活化教学是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地理教学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它是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容易理解的生活知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学习地理,让他们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及时带给学生与时俱进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频繁增多,教师提问学生,学生请教老师,师生关系自然而然就融洽了。
(三)地理教学生活化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社会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社会多元化发展,人们的共同努力造就了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具备创新意识、爱国情怀、民族荣誉感、团结互助意识等,才能创造新的中国。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来培养关心国家大事、社会动态等,产生爱国情怀,使其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探知未知的事物。在地理学科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热爱生活、走进生活的兴趣。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基于生活化视角的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待加强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主要围绕“高考”这一指挥棒来展开,不少教师为了追求教学与考试的高效对接而赶进度、抓重点、练考点,从而造成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对较少。比如,教师可结合现代旅游发展与高中地理的关系,引导学生探讨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剖析其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基于生活化视角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较少
开展地理综合性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增强高中地理学科的趣味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地理规律与生活认知之间形成联系,促进其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然而,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或变相压缩地理调查研究活动,或减少地理学方面的科学观察,甚至不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中一味强调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地理课程的动态性、多样性、开放性特征,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地理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比如,在学习了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以“某城区崛起的区位因素分析”为题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其结合体验进行深入调查,将确切的数据和资料代入到地理知识中进行相关分析。
(三)基于生活化视角的高中地理探究与运用的相互脱节
地理与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生活中的地理无处不在。然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从生活出发的地理探究与知识运用远远不够,不少学生不会联系生活学习地理,不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效理解,并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学习了地球的公转、自转及晨昏线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设计问题:已知阴历日期或太阳直射点位置,如何求极昼极夜的范围;在日照图上,如何通过地球自转方向或昼夜半球正确判断晨线、昏线。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关策略
(一)将生活与教学相互融合
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其实地理描述的都是现实生活,它包含了地球上所有存在的事物及所有的地方,以生活实際作为切入点,可以将地理知识点更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更容易地理解及加深记忆。在课堂教学时,将生活案例融入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中国地形时,单纯的说哪个地方是什么地形,学生可能还处在单纯依靠老师讲解与纯粹记忆的阶段。这时,教师可以以学校所在省份举例,让学生思考属于什么地形,还可以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比如说西藏、四川、新疆等地,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其属于什么地形类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并加深记忆,而且不会产生学习压力及厌学情绪。比如,在农业生产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当地的农作物种类、产量等因素,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有哪些,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当地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
(二)将生活化的知识引入教学当中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讲解缺乏新意,学生觉得学习的内容枯燥无味,缺乏积极性,将生活化的知识引用到教学设计中,能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接受。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中有一节是关于我国季风气候区的讲解,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对我国季风区进行清晰划分,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对比,根据我国不同地方的不同地理特征,区分不同的季风区。组织学生对生活所在地或者是周边熟悉区域气候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季风区的气候都有哪些不同点。或者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不同季风区的特点,判断自己居住的地方属于什么季风区,并对家乡的气候、温度及降水特点进行阐述。通过这种生活化方式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复杂的季风知识理解能力增强,提高学习的热情及效果。
(三)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景
对于课堂教学,最值得借鉴的方式就是构建教学情境,地理学科更是如此。
因为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更需要通过情景来表现。例如在讲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运用以下生活化的讲解方式: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述,让学生做好笔记,在课堂上留出实践操作时间,让学生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移动,画出示意图,还可以让学生找一些直立的树木等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课外时间仔细观察其影子的长短和移动的方向,记录并分析当时的季节、气候等要素,引导学生分析影子状态与太阳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结论与概念,实现教学生活化。让学生这样主动探究,知识会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大脑并生根发芽,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个补充。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下载相关图片和数据等。要学会利用资源,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由此看来,教师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将生活浓缩在课堂中,学生不出教室也能看世界、识天下、知天文、通地理,并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常识。例如,教师在讲授黄土高原的形成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课件,让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情境了解风力堆积作用形成黄土高原的过程,即中高纬内陆地区在冬季有强大的季风,会携带着沙尘一路深入,直到遇到秦岭、太行山等山岭阻隔,沙尘沉积下来形成黄土高原。教师从旁设问:假如没有秦岭、太行山等高地的屏障,随风而起的沙尘进入平原地带,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沙尘在风的作用下移动并形成沙尘暴,沙尘暴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遭受严重的破坏。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并思考:冬春季节北京一带多沙尘暴,其原因正是如此。顺势启发学生: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学生讨论分析:北京一带属于平原地区,因为地势因素无法对沙尘暴形成天然的遮当,需要多植树造林以减缓风力,让沙尘暴形成的条件不成立,以保护当地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这样,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问题的代入及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迁移能力。在了解黄土高原成因的基础上,教师引入学生对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成因的探讨,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富有冲击力的画面,便于学生直观感受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学生通过情境感知与分组讨论,明确:首先,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地表的植被覆盖较少,对土壤的保护程度远远不够;其次,黄土高原属于季风区气候,夏季多暴雨,容易形成强大的地表径流;再次黄土高原的地势高低起伏变化较大,当遭遇强降水时,水流的速度受地势因素的影响会迅速变大,形成强大的流水侵蚀作用。综上所述,流水侵蚀作用造就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暴风雨过后造成的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让学生根据所看动画加深印象,小组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分析某一地区地质现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因为地质条件与气候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样,通过生活化问题及教学情境的设计,知识网络就会清晰明了地展现出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进来。
四、结论
兴趣是人们接触新知识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将生活素材引入课堂,通过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爱好。在素质教育第一的今天,高考中地理的命题更为灵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将知识与生活结合的分析问题能力。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强化知识理解,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调节,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这需要每一个地理老师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与探索。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知识的讲授时应该科学合理地实现生活化,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能锻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庞猛.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9(01):145-146.
[2]张欢.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3]牛秉元.探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66.
[4]刘桂香.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9):330-331.
[5]张保江.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8(25):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