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守军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孩子打好小学学习基础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随着我国新时代教育环境要求的变化,我国的学前教育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的发展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幼儿园急于开发孩子的智力,社会就业压力激增造成家长的焦虑性提升等都是导致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现象的诱因,然而这种超前式的教学内容并不符合学前教育的发展预期,学前教育这种对孩子“过度”挤压式的教学给孩子造成了与之年龄不符的压力,这种环境极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因此,如何有效结合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就成为了当前学前教育的主要课题。
学前教育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到上小学之前这一阶段的知识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当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应用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教育活动,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学现象给我国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尚属于智力发展起步阶段,“小学化”这种与孩子实际年龄脱轨的教学方式会严重制约孩子身心的自由成长,是孩子过早的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這种不良的身心健康发展环境以及厌学的心理给孩子的未来学习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1.1 家长对学前教育理解出现偏差。
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虽然近年来逐步放开了二胎政策,但现阶段我国多数家庭仍是独生子女,家长将家庭发展的全部寄希望于孩子身上,再加上当前年龄阶段的家长受教育程度较高,能够充分认识到学前的素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当前家长不仅不反对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多数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理解仅仅局限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简单理念,过分的苛求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就要熟练掌握数学、拼音、识字等等,甚至部分“自我要求高”的家长还要求孩子掌握第二语种、文体才艺等,这些都是助长幼儿园进行“小学化”教学管理的诱因。
1.2 应试教育理念普及过早。
应试教育观念是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贯穿我国小学至高中的教学始终,对学生的人生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应试教育观念已经发展至顶峰,“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理念已经突破小学阶段的范围,向着学前教育的下行方向发展,这种“成绩至上”的教学观念早在孩子牙牙学语的家庭教育阶段就已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也都在努力的灌输这种应试教育理念,这就会造成家长、教师、孩子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成绩方面,而忽视了孩子的智力与身心健康发展,久而久之就造成学前教育的发展偏颇,向着“小学化”的应试教育方向发展。
1.3 就业压力激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加,大多数家长充分体会到了当前的就业压力之后,就将压力转移至下一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给孩子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在幼儿阶段就被家长“胁迫”去学习一些这个年龄段所不应当接触的前瞻性教学内容,虽然这种前瞻是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开发孩子的智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过早的“压榨”孩子智力的“剩余价值”无异于杀鸡取卵,不仅极大的限制了孩子天性的个性化发展,还过早的激发出孩子的厌学心理,严重制约孩子在小学以后阶段的教育发展。
2.1 阻碍幼儿脑部健康发育,影响孩子身心正常成长。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其年龄段独有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其自身发育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果不依照幼儿脑部发育特征和习惯来进行“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学前教育,不尊长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内容,就会使幼儿面临知识点艰涩难懂的局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较大幼儿的学习压力甚至是心理压力,严重制约了幼儿脑部的健康发育以及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更为甚者,还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进程。
2.2 形成幼儿心理的亚健康问题,抑制孩子的学习兴趣。
启发性和趣味性才是幼儿学前教育内容应当具备的典型特征,幼儿所接受的学前教育应当具有开放性的探索空间,尽量避免知识信息的死板传输以及流程化、公式化的逻辑方式。学前教育的“小学化”现象是幼儿过早的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枯燥与乏味,甚至还没开始在知识的海洋里尝试摸索就已经出现严重的厌学心理,幼儿在这种长期的压迫教育环境下会对学习产生激烈的心理变化,不但严重抑制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亚健康的严重问题,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学习兴趣培养。
2.3 不利于幼儿个性化发展,束缚孩子天性。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块“璞玉”,在学习的领域里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幼儿的想象力的丰富多彩的,一个简单的现实问题就会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而这些无限的想象往往就会成为未来主流的发展方向。学前教育的“小学化”现象在幼儿阶段就将孩子的天性束缚住,对幼儿天马行空的思维进行强行的干预,固化模式的教育方式严重制约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被扼杀在摇篮里,在这种“小学化”的学前教育面前,祖国的花朵被规范性的成长,丧失了未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局面。
3.1 加强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性在社会人群中的宣传力度。
有关部门要执行相应的措施和方案来加强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性宣传,通过在社会人群中大力宣扬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性来在人们的思想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宣传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充分指出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弊端,充分指出其对孩子身心健康及未来学习发展的危害性,帮助幼儿园和家长认识到真正的学前教育观念,转变现有的错误教育理念,将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解脱出来。
3.2 树立符合幼儿教育发展的正确教育理念。
只有在恰当的阶段做恰当的事,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学前教育教育方面正是如此。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进行智力开发和学习启蒙的典型阶段,应试教育理念在该阶段进行强行的教育灌输不仅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还会极大的降低教学质量,甚至是引起孩子对学习的排斥。学前教育要想在根本上改善当前“小学化”的尴尬局面就必须在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环节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对学前教育的主体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与幼儿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童在该阶段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教育开发,促进儿童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教育。
3.3 强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出现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向偏颇的根本原因在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偏低。幼儿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再加上教学经验严重匮乏是导致学前教育出现了“小学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学前教育要想转变“小学化”现象就要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向入手。首先,幼儿教育要重视对先进幼儿教师和现代化幼儿教师的引进工作,结合新进教师的理念优势和方法优势来转变现阶段的“小学化”现象;其次,幼儿教育要增强现有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训工作,帮助幼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方式,学习先进内容,进而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再发生。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是阻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拦路虎”,“小学化”的学前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和智力发展的自然规律,抹灭了孩子自由发展的天性,脱离了孩子知识能力成长的节奏,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和孩子家长要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引起高度的重视,家长要在根本上转变对学前教育观念的错误认识,幼儿园也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两者相辅相成,在加上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强化建设,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科学、快乐的学前教育环境,进而全面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