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科明 敖方源 谢英杰 李海山
摘 要 2015年以来,重庆市结合自身丘陵山区立地条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模式。永川区作为重庆市农田宜机化改造的发源地,积极参与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不断地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已将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整镇整域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了继续做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结合近几年永川区开展的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实践,从农田选择、工作举措及取得成效等3个方面进行深入总结。
关键词 农田宜机化改造;实践;重庆市永川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永川区作为重庆市的传统农业大区,现有耕地67 300 hm2,地形主要以丘陵、缓丘平坝和低山为主,农业生产的自然禀赋条件较差,“小地块、小农户、小农机”是当前农业农村的真实写照,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1]。对此,永川区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开展的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为抓手,坚持 “股份化合作、规模化整治、机械化耕作、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思路,坚持抓点带面、循序渐进,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大力促进农田宜机化改造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相契合、与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相融合、与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机化发展新路子。
1 改地适机,扎实推进永川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为打破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自2015年以来,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安排下,永川区积极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切实在“改地适机”上转变观念,在改变宜机化生产作业条件上求突破,主要采取地块互联互通、水平条田、水平梯田、缓坡旱地、梯台旱地5种模式,推进农田并整,小并大,短并长,乱变顺,着力解决农业机械立地条件[2]。截止到2019年底,永川区共争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 002万元,撬动社会投入资金1 500万元,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面积1 000余公顷,辐射带动永川区2 000余公顷农田宜机化改造,初步形成了沿成渝高速、西三环高速一线的丘陵山区宜机化示范点,取得了很好示范效果,农田宜机化改造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社会需求十分强烈。永川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一池春水”已经被激活,持续改善了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 多措并举,有效推进永川区农田规模宜机化改造
在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过程中,永川区着力从机制探索、政策运用、建设模式、生产服务、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取得了明显进展。
2.1 以股份化合作为纽带,整镇整域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
按照多方参与原则,由村集体牵头组建合作社,推进“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3],以整村为单位,发动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股份合作社,在永川区板桥镇集中打造万亩宜机化改造整镇整域推进示范。农民以承包地、自留地、林权地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加效益分红,坡地和土每公顷每年保底3 000元,二磅田和旱田每年每公顷保底4 500元,除去每年生产成本,效益按照村集体25%、村民小组15%、合作社10%、农户50%的红利分配。通过农田宜机化改造,将坡顶土、瘠薄地、二磅田、低效林地或残次林地等进行宜机化改造,大量撂荒的土地得到利用,通过主动争取、主动结合、主动参与,形成了联动和共同推进的格局。
2.2 以先建后补为推手,多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宜机化改造
1)强化宣传。在用好用足政策上下功夫,充分扩大社会知晓度,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业企业等参与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2)主动作为。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整合乡村振兴示范镇项目资金250万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200万元,集中用于万亩农田宜机化改造;在金融撬动上求创新,通过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在银行贷款800万元,作为合作社农田宜机化改造的前期启动资金,扎实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3)创新机制。由政府主导转变为业主主导,推行政府引导、业主主导、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模式,坚持“奖补包干、差额自筹、竞争申报、谁用谁建”的原则,按照财政补贴资金不超过项目建设总资金的50%,确定每667 m2补助标准1 000~2 000元,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机作业需要,因地制宜,自主进行农田宜机化改造。同等条件下先建先补、低于指导标准申报先补、多建先补。
2.3 以产业化经营为基础,以点带面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
坚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果则果的原则,在产业配套融合上下功夫,选准切入点,围绕粮油、蔬菜等基础保供产业及茶叶、水果等主导产业,持续用力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改善耕地条件,服务产业发展,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壮大基地。找准突破口,围绕区域性特色产业,集中资源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配套基础设施,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公司+股份合作社+小农户”共同发展模式,打造机械化示范应用基地。2019年通过引导小农户以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在板桥镇组建“花椒股份合作社”8个,目前入股农户1 035户,入股面积510 hm2,办起“花椒深加工厂”2个,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组织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小农户融入大市场,改变了传统小农户单打独斗的生产现状、业主集中流转统包统揽的单一化发展方式。培育小农户内生动力,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同时壮大集体经济服务能力,为“空心村”注入“产业芯”,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5 400万元,农户增收6 750万元以上,每667 m2花椒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通过“一产+二产融合发展”,生产加工花椒油、芝麻油、麻辣油等,打造融合型青花椒产业链。在板桥镇万亩宜机化整治基地,村村点燃了花椒产业热情,户户见到了丰收希望。
2.4 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因势利导,以农田宜机化改造为契机,借助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试点项目平台,通过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和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着力提升水稻、油菜、高粱、茶叶等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4]。2015—2018年,永川区累计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198 300 hm2,呈现出“实施面积大、服务主体多、覆盖范围广、群众接受度高”的特点,取得了“三增三满意”的效果。1)粮食增产,每667 m2均增产10%。2)农民增收,大户每公顷平均增收11 970元,散户每公顷平均增收12 690元。3)主体增效,主体年均增加服务收入18.9万元。4)实现农户、主体、政府“三方满意”的效果,农机社会化服务让小农户搭上了现代农业快车。2019年,永川区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将达4 533 hm2,将切实推进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
2.5 以农机农艺融合为路径,助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坚持良种、良法、良地、良机、良制配套,聚焦薄弱环节,围绕主导产业,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夯实粮油、蔬菜等基础产业,重点发展茶叶、食用菌、名优水果三大特色产业。依托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园区,建设茶叶、水果、花椒等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农田宜机化改造,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兴旺。2018年,新增茶叶种植面积666.67 hm2,茶叶种植面积达6 000 hm2,产量达7 000 t,产值7.38亿元;新增食用菌种植规模2 000万袋,食用菌年种植规模达1.3亿袋,总产量6.5万t,产值7.5亿元;名优水果种植面积达15 467 hm2,总产量16.2万吨,产值5.5亿元;蔬菜播种面积27 670 hm2,产量达66万吨,产值13亿元。粮食播种面积67 700 hm2,粮食总产49.98万吨,其中,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2 040 hm2,总产量2.57万吨。
3 永川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取得的成效
3.1 有效耕地面积普遍增加
农田宜机化改造之后,消除了多余的田埂、厢沟,有效耕地面积普遍增加3%~5%。撂荒地重新投入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率随之提升,每667 m2土地的产量及收益均提升10%以上,实现了藏粮于地的目的,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2 农业生产效益快速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立地条件的改善,农业机械从小农机为主跨越到以大中型农机具为主,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2018年,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区的机械化率高达98%,带动永川区农机化水平达到65%,建成粮油、茶叶、果树等作物机械化示范基地6 667余公顷。
3.3 农民经济收入持续增加
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通过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利润返还等,带动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如永川区佳兴高粱种植家庭农场实施宜机化改造33.33 hm2,采取“油菜—高粱”轮作,加工生产菜籽油和白酒,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达400万元,带动周边小农户每公顷增收9 000元以上。
4 结语
在下步工作中,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将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以三大产业、四大园区为抓手,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聚焦脱贫攻坚,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农田宜机化改造深度发力,奋发有为,为开启永川区现代农业新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小伟.“改地适机”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治本之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7(7):1-2.
[2] 敖方源,秦大春,周兵,等.重庆市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实践[J].农业工程,2017(4):122-124.
[3] 张凤琼,敖方源,彭维钦,等.潼南区创新丘陵山区土地耕作经营模式的实践分析[J].南方农业,2017,11(25):20-24.
[4] 陳建.土地宜机化整治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的研究[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8(6):9-10.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