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传盛 何凤英 禤宇棋 陈忠道 陈佳 覃秀菊
摘 要 结合广西梧州市六堡茶有性系茶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茶园补植、茶园修剪、提纯复壮、茶园机械化、套种绿肥、种植模式、品种搭配等方面提出了茶园改造的关键技术要点。
关键词 六堡茶;有性系;茶园改造;关键技术;广西梧州市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广西传统历史名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的六堡乡。六堡茶品质独特,外形厚实,色泽黑褐乌润,间有黄花,香气陈醇,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叶底黑褐,茶味隔夜不变,干茶耐于久藏。在清朝期间,六堡茶以其独特的“红、浓、陈、醇”四绝著称,以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声名鹊起,被列为当时中国的24个名茶之一。据《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近年来,六堡茶已畅销日本及东南亚,成为广西主要出口的商品。目前的六堡茶园中,有性系六堡种、云大种种植面积在75%以上,品种老化程度高,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低,茶园栽培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不高,亟待进行茶园改造。
1 六堡茶有性系茶园现状
1.1 种源现状
梧州市六堡茶主产区在广西苍梧县,茶园面积约0.3万公顷,多分布在边远乡村、山坡地上,种植方式一直采用种子直播。近年来,有部分六堡茶采用无性繁育扩种,但均是未经提纯复壮的无性繁殖。目前,梧州市六堡茶茶园中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1)由于茶树是异花授粉作物,后代性状多样化,用种子扩繁会导致原有性状逐代退化,此外还会导致茶树树势差、产量逐代下降、品质也随之下降。2)种植时没有经过浸种,播种中混有不成熟、不饱满或空壳的茶籽,茶园出苗率低。3)茶园大多为单行种植,成活率较低,成园慢,杂草多,增加了除草用工成本。4)在群体种茶园中未经筛选,全部剪穗扦插,导致所培育的苗木与原母本的特征完全相同,优劣性状全部遗传下来,无法有效增产增收,更无法提质增效。
1.2 栽培现状
1)大多数六堡茶园属于茶农自有,通过卖鲜叶给企业加工来获得收入。茶农为节省成本,在茶园的有机肥料投入严重不足,或几乎不施有机肥,所投入的肥料几乎都是化肥。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酸化、板结严重、肥力低。
2)多数茶园在幼龄期被过度采摘,导致幼龄茶园的树冠基本呈束状,树冠小,3~5年生树冠仅为60~80 cm,产量低。
3)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多数茶园秋冬季管理没有进行冬防,导致来年病虫害严重。在夏季病虫害高峰期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导致农残超标进而影响茶叶安全性及品质。
4)大部分茶园种植于山坡地上,特别是梯田式种植的茶园,梯壁较高,茶园无法完全封行,裸露面占近50%的面积,杂草特多。茶农除草的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①人工除草。每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较高,而且梯壁锄草会破坏梯壁结构,土壤容易掉落致使梯壁逐年往两梯面缩,致使梯面逐年变小,根系裸露。②割草机除草。此种方法除草后,杂草很快重新长出,无法根除。③除草剂除草。此种除草方法容易造成土壤板结,更重要的是除草剂在土壤中分解很慢,残留在土壤中较多,造成农残超标,最终影响茶叶质量,对现代六堡茶产业提质增效十分不利。
2 改造关键技术
2.1 现有群体种茶园补植
2.1.1 幼龄茶园缺株换土补植技术
对种植成活率不高的茶园,在冬季休眠期或早春茶芽萌发前,土壤湿润的前提下,将同区域茶园缺株断行严重的地块同龄苗木移植到有缺株的区域,让其整齐连片,便于管护,即在补植前先找缺株的地方挖好种植坑(深20 cm,宽20 cm),挖开的土壤统一放在一旁,移植的植株盡量带土,不带土的要浆根后再种植。种植时统一覆新土7~10 cm(原挖开的土不用)后压实,淋定根水后再盖一层3~5 cm的土,覆土总厚度为10 cm左右,形成下层紧、上层松的“凹”形种植模式,然后在根部周围覆盖一层稻草或甘蔗叶等,防止土壤板结,也有利于保水。
2.1.2 成龄茶园缺株补植技术
补植季节及种植方法与幼龄茶园相同,但苗龄与幼龄茶园相同,采用1足龄健壮苗木进行补植。因为用同龄苗种植工作重大,种植成活率有风险。另外种植密度要加大,种植的规格以茶园的冠面为基础,以3行或4行单株种植,株距为20 cm左右,促进其快速成园,缩短与茶园生长势的差距。
2.1.3 补植茶园的护理
2.1.3.1保水
为确保补植成活率,加强水分的管理。在定植后无雨天气,每隔3~5 d浇灌1次,连续浇灌2~3次。
2.1.3.2修剪
幼龄茶园补植的要进行1次修剪,修剪高度与同块茶园一致。成龄茶园补植的苗木在离地面20~25 cm处剪去枝叶。
2.1.3.3追肥
补植区域追肥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时间分别为5月上旬、7月上旬、9月上旬,茶行中间采用撒施,茶行两旁采用沟施,每次施肥量根据树势增强适量增加。
2.1.3.4采摘
补植的区域以养树冠为主,当每季茶芽长到10~15 cm时,摘去顶芽上方1芽2~3叶,茶行中部留2~3张真片,茶行外侧留住外向芽叶,摘去1芽1~2叶,留3~4张真叶,即按“采高留低,采里留外”的原则,促进树冠快速形成。
2.1.3.5病虫害防治
对补植的区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在春茶结束时的休眠期进行一次药物预防,结合加入一些叶面肥喷施,促进茶芽快速萌发,每个月喷施1次。
通过以上几个管理措施,在补植第二年春季末,补植的区域苗木均能赶上原有茶园的树冠高幅度,2龄后其密度将与原有茶园等同。
2.2 现有群体茶园的修剪
茶园一般每年修剪2次,于春茶结束及秋茶结束时进行,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幼龄及成龄茶树宜轻修剪,即剪去树冠表面3~10 cm。低产的衰老茶园采用重修剪或台刈,一般在春茶结束时进行,其中重修剪应剪去树冠的1/3~1/2。树干呈灰白色或布满苔藓、地衣,叶片稀少,育芽能力低的茶园采用台刈,应离地面10~20 cm锯掉。
2.3 提纯复壮技术
茶树是异花授粉作物,推广种植六堡群体种时应杜绝采种扩种,防止原种进一步退化。但是,种植树龄较长、管理条件较好、性状退化不严重的茶园可留作母本采穗园,并在此茶园中筛选分枝能力强、树冠较大、长势旺及发芽较早的植株。在春茶结束时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并增施有机肥及氮肥,结合喷施促进芽叶生长的绿色产品叶面肥,培育优质穗条进行繁育,扩种优质无性系苗木,为建立优质、高产、高效茶园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提高茶园机械化程度
2.4.1 耕作
六堡茶园几乎全是用人工进行耕作、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故提倡茶园中耕锄草应采用单人除草耕作粉碎机。优点如下:1)可降低劳动强度;2)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产出比;3)可将枯枝落叶及杂草打碎埋入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熟化和疏松土壤,促进根系更新;4)可将许多病虫害深埋入土中,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从而利于提高鲜叶产量和品质。
2.4.2 茶园机剪及机采
六堡茶区相当一部分茶农仍采用大枝剪进行剪枝,采摘几乎全部采用人工。目前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且大多数劳力为老年人,采摘高峰期不能及时采收,容易导致鲜叶质量等级降低。建议春茶结束后,夏茶采收机采。机采鲜叶经过分级后分别加工,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效[1]。
2.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2个关键时期为春茶结束后和秋茶结束后的休眠期,选择植物源农药、中草药植物营养素、病毒制剂等绿色防控产品喷施。喷施时应从树冠两侧向茶丛内叶面喷,树冠表面枝叶密集时,调整喷头方向,使树冠两侧的喷头横向或斜向喷洒,确保药水将树冠内外均匀喷湿,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2.6 茶园套种绿肥
在茶园(特别是幼龄茶园)选用的绿肥多为豆科植物,与茶树间作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根瘤菌固氮作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可选用的绿肥品种有豆科的紫云英、绿豆、花生、蚕豆、平托花生和十字花科的油菜、肥田萝卜(茹菜)等[2]。
对于梯壁上原有的绿草,改传统的梯壁劈草、除草剂除草为割草,常年保持茶园梯壁上有绿草覆盖。对于光秃裸露的茶园梯壁应进行种草。草种宜选择平托花生、圆叶决明、红根草、爬地兰等。种植规格根据不同的草种而定,一般以种植2~3个月后能覆盖梯壁为宜[2]。
2.7 改进种植模式
梯田式开垦茶园梯壁裸露多,易长杂草,除草耗费人力物力,且按照常规弧形修剪及平剪,采摘时易造成外侧树冠鮮叶漏采或采摘不到,形成原料的极大浪费。针对这一弊端,可根据山地地势采用顺坡栽培技术。
1)顺坡“凹”型槽种植法。顺坡地等高线开挖种植沟,沟宽60 cm,上侧沟深30 cm,下侧沟深40 cm。种植规格为3行单株种植,行距150 cm,株距20 cm。施基肥后覆盖10 cm土,种植时再覆盖10 cm土压实后,淋定根水,上面再盖一层3~5 cm的松土,形成“凹”型槽,保水保肥。
2)顺坡“凹”穴种植法。顺坡地等高线直接挖穴种植,大行距150 cm,小行距20 cm,株距20 cm。3行单株种植,深度20~23 cm,覆盖土10 cm,压实后淋定根水,再覆盖土5~10 cm,形成“凹”型穴,保水保肥。
2.8 品种搭配
六堡茶区至今品种单一,在推广种植方面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只发展本地群体种,其他品种一律拒之门外,只种一个本地种,其产品品质也是单一、单调,扩种面积时宜选择适宜本茶区气候的广西自主知识产权的茶树品种,丰富产品种类,打出品牌产品,可提高市场竞争力。引种时要注意早、中、晚品种搭配。适宜制作六堡茶的品种有桂红1号、桂红3号、桂红4号、桂香18号、桂绿1号、桂热1号、桂热2号等国家级和省级茶树良种。
参考文献:
[1] 董长勋,邓慧群,陈国帅,等.凌云白毫茶低产茶园改造关键技术[J].农业科学,2018,8(7):812.
[2] 覃秀菊,韦静峰,陈佳.广西茶树品种与配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