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

2020-07-17 08:41:46徐姣姣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外应用型院校

王 影,徐姣姣,刘 麒,张 野

(吉林化工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1]。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于相关行业的、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的一种专门型社会实践人才[2]。部分本科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法稍显不足,考核学生所学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考试。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无法完美结合,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综合能力无法显著提升。存在这样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高校大幅扩招的必然结果,而并非全部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则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使命[3]。由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和课外科技活动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开展,迫切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建立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与结构,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4]。近些年来,在教育引领科技优先发展的影响下,本科院校认识到教学模式的重要地位,部分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有待完善;教学内容上,各学科之间划分的比较明显。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5]。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与补充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6]。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突出能力的重要环节,本科院校举办的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活动内容“时效性”存在滞后问题,以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某些本科院校举办课外科技活动,想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如果没有各门学科为基础,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课上STEAM教学模式和课下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机结合才会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STEAM教育模式指的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学习过程。STEAM 教育是倡导跨学科教育、全方位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先进理念[7]。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现途径

根据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并结合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本科教育中提出了课上STEAM教育和课后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课上STEAM教育是学生对于知识全面系统的学习过程,课后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掌握此能力的施展过程。这种教育模式极大地增加了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数量,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一) STEAM教育

STEAM是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代表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融合了这五门学科各自的教学特点,把所有优点融合到一起,培养应用型极强的人才。STEAM教育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STEAM教育结构图

与传统教育相比,STEAM教育摒弃了考试是唯一展现的方式,更注重学生在动手创作中提出的创意以及对所学知识能灵活运用。STEAM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种类的学习方式,使其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8]。STEAM教育是应用于现在各大高校,融合了多种学科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 课外科技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本科院校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设立各个名次的奖项,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特此构建地方工科院校本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在线动态反馈平台,如图2所示。

图2 课外科技活动体系导图

1.构建“1库、N群、1平台”的动态反馈体系

以2010-2018届自动化等五个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为基础建立1个人才信息资源库。资源库中的优质毕业生根据不同就业方向,优化整合,组建N个优质资源群。建立1个在线开放平台,定期邀请优质资源群中人才进行企业最新技术动态反馈。老师根据最新的技术动态反馈制定新的授课计划,结合社会所需的技术,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培养。此过程为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届的优秀毕业生都会根据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此在线平台进行反馈。在校的大学生会学到社会所需的最新技术,在校培养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此在线反馈平台如图3所示。

图3 在线反馈平台

2.师资保障措施得当

为课外科技活动导师提供研修、访学、深造、协同育人、高端会议等多条途径进行能力提升,为课外科技活动培训内容的更新及指导提供保障。

3.制定培训大纲并动态更新

根据优质毕业生在线反馈、就业单位需求分析、老师实际调研、同行友好交流等信息,确定课外科技活动培训内容、制定培训大纲并实时更新。为充实课外科技活动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三) 加强应用型实践教学

教学环节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打破传统教学框架理念,尝试“工程化”教学,揭开枯燥繁琐知识的面纱[9]。本科院校应结合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建设一些应用型实践课程。搭建在校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实习桥梁,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习,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校定期组织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报告会,邀请一些有工程实践经历的高级工程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四) STEAM教育与课内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体现在教学中,同时也可以体现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中[10]。然而,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对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意义缺乏根本认识,失去了对此类活动的兴趣,导致学生应用型实践能力弱。课内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但将所学知识融合于工程实践的能力不足。课外科技活动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但课外科技活动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将STEAM教育与课内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在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成为学生对课内所学基础知识的一种增补和强化,可以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STEAM教育引入课内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种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培养学生有做项目的能力。将STEAM教育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成果

本教学模式应用于我校的本科课堂,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完善教学设施,同时课上STEAM教育和课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培养了大量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一) 建立了课外活动体系,完善了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建立工科院校本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积极组织本科学生参加各个院校的学科竞赛,促进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2016-2018年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的获奖数量如图4所示。

图4 各类比赛的获奖数量

(二) 学校办学条件增强,提高了人才培养保障能力

校园建设步伐加快,按照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谋划校园建设,拓展了办学空间。我校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大楼如期投入使用,整合校内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拓展服务功能。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实现双吉校区供水、供热入网。美化绿化亮化,营造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

(三) 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推动了专业建设的发展

电类专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建设上水平的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比例显著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高,推动了专业建设上水平的提升。加强教学研究和教研成果的推广及应用,实施优秀课程建设,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推进了课程体系的改革。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教师培养计划,使教师既有很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技能培养[11]。

(四) 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优良,学生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

根据近几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多数所从事工作属于企业的技术型岗位,需要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毕业生的能力符合社会的需求,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其中以在实验室和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实践能力更为突出。在吉林化工学院毕业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极强,创新能力突出,学生能很快融入到企业中,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我校工科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接到了用人单位的offer,现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结 语

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逐渐增多,本科院校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就越来越大。教学模式是提高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式,结合了课上STEAM教育和课后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同时建立了课外活动体系、完善了实践基地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为提高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课外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