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2020-07-17 07:59孙京晶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玻璃体眼压青光眼

孙京晶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目前临床上多予以青光眼滤过术治疗,虽可有效对功能性滤过泡进行重建,改善患者眼功能,但由于术中需大量应用抗增生类药物,而此类药物可对巩膜床、巩膜瓣造成溶解,致使局部球结膜渗漏,引发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对患者视力造成损害[1]。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为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危害巨大,以玻璃体炎为主要表现,累及整个眼球,会对青光眼滤过手术效果及眼压控制造成影响,预后难度较大,直接影响患者视觉功能,导致其视力水平降低幅度常超过4行,转归难度大,需及时进行专业治疗[2]。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药物对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展开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玻璃体切除术通过对玻璃体进行切割处理,清除病变玻璃体,并去除炎症产物,近年来,本院通过此术式对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展开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资料

收集病例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患者,共68例(68只眼),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34例,男性19例(55.88%),女性15例(44.12%);年龄34~68岁,平均(51.12±5.64)岁;眼压12~18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15.02±2.32)mmHg。试验组34例,男性18例(52.94%),女性16例(47.06%);年龄35~68岁,平均(51.50±5.57)岁;眼压12~19 mmHg,平均(15.50±2.36)mmHg。此次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批,且入选患者性别、年龄、眼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青光眼滤过性术后患者;(2)经病原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明确存在滤过泡感染者;(3)既往无眼外伤者;(4)自愿参与研究并配合进行签字者。

排除标准:(1)有其他严重器官、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合并者;(2)由其他原因引发的眼内炎者;(3)对本次研究相关用药过敏者;(4)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三、方法

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病原体确定前常规实施头孢菌类药物治疗,再依据药敏试验结果予以针对药物治疗。

试验组展开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结膜下、球后实施麻醉后,常规予以三通道切口建立,剪开患眼颞上、颞下及鼻上方球结膜,对巩膜组织进行暴露,通过穿刺刀经角膜缘实施巩膜穿刺,进入至玻璃体腔,分别以颞上方、颞下方作光纤、器械、灌注通道,按顺序切除中央、后极部、周边玻璃体,通过巩膜压陷法对基底部的玻璃体实施切除,通过剥离钩剥离清除新生血管膜、增生膜,活动性出血点予以电凝止血,包扎,术毕。

四、观察指标

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因子。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集5 ml外周空腹静脉血液标本,常规离心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a、IL-6、CRP因子水平。

2.临床疗效。完成治疗后,判定两组疗效:患者眼痛、角膜水肿、畏光等症状消失,未检出病原菌为治愈;患者眼痛、角膜水肿、畏光等症状明显缓解,检出少量病原菌为有效;患者症状无缓解,仍可见大量病原菌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3.眼压与视力。治疗前、后,分别通过眼压计测量两组眼压,并采用视力测量表测定两组最佳矫正视力。

五、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TNF-α、IL-6及CRP因子

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CRP因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CRP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TNF-α、IL-6及CRP因子水平比较 [n(%)]

二、临床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眼压与最佳矫正视力

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降低,且试验组较低幅度更大;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提升,且试验组提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力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讨 论

青光眼滤过术是现阶段青光眼主要治疗方法之一[3],术中抗增生药物的使用在提升手术效果的同时,可对巩膜床、巩膜瓣造成软化,致使滤过泡出现感染,引发眼内炎[4-6]。相关研究显示,青光眼患者接受青光眼滤过术治疗后,约11.2%~13.5%的患者会有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出现[7],致使患者出现眼部疼痛、角膜水肿、视力下降等症状出现,需实施进一步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患者,以往临床上多通过冷冻、加压包扎等方式实施治疗,并予以抑制房水、抗菌等药物,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清除病原菌,使患者症状得到控制,但疗程较长,且效果不够理想。另外,为进一步提升玻璃体药物浓度,临床上通常会予以患者玻璃体内注射药物治疗,虽可使局部血药浓度提升,但对于症状严重患者症状改善效果不够理想。

玻璃体切除术可对病变玻璃体实施清除治疗,并去除炎症产物,促进屈光介质透明性恢复,使眼内细菌增殖得到有效抑制,林志辉[8]等的研究通过此术式对化脓性眼内炎展开治疗,发现治疗后病原菌检出率下降、视力显著改善。此次研究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对青光眼术后发生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的患者展开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主要体现如下:

1.可有效降低TNF-α、IL-6、CRP因子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TNF-α、IL-6、CRP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药物治疗相比,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展开可进一步控制炎症反应。TNF-α是一种由巨噬、单核细胞等分泌产生的炎性因子,在视网膜内皮增生中有促进作用,IL-6是高活性促炎因子的一种,在炎症反应中全程参与,CRP是一种急性反应期蛋白,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后水平迅速上升,可有效反应机体损伤、炎症反应程度[9,10]。青光眼患者出现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后,玻璃体存在炎性反应、病原体感染,TNF-α、IL-6、CRP因子水平上升。此外,因玻璃体中无血管存在,且含有较多的水分、蛋白质,可为细菌繁殖提供良好条件,引发炎症反应,对眼内组织造成破坏,而常规治疗药物难以达到玻璃体处,炎症抑制效果不够理想[11]。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对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患者展开治疗后,可对患者病变的玻璃体有效切除,使细菌毒性、炎症产物被充分清除,促使病原菌繁殖环境发生改变,眼内细菌无法再增殖,炎症反应得以有效缓解,从而进一步降低TNF-α、IL-6、CRP因子水平[12,13]。

2.可提升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7.06%)较对照组(73.5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青光眼术后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患者中,相较于药物,玻璃体切除术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青光眼术后患者出现滤过泡感染后,患者眼部免疫力下降,早期确诊且症状较轻者通过药物治疗可有效清除感染,改善患者症状,但症状严重者药物难以彻底清除病原菌,疗效不够理想[14]。玻璃体切除术通过对玻璃体实施切除处理后,炎症产物、病原菌繁殖环境被有效清除,可有效对眼内细菌增殖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进而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3.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压、视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眼压较对照组低,最佳矫正视力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患者展开治疗时,与药物治疗对比,玻璃体切除术对患者眼压、视力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发生后,患者眼内存在炎症感染,且伴有角膜水肿、前房积脓等,可导致其眼压增高、最佳矫正视力降低[15]。此类患者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眼内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抑制,TNF-α、IL-6、CRP因子水平降低,且疗效提升,可有效减轻患者角膜水肿、前房积脓、眼痛等症状,进而达到降低眼压、提升视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治疗中,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提升疗效,进而使患者眼压、视力得到有效改善。但此次研究存在不足,如样本量仅为68例、未予以长期随访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一定偏差,需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探讨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展开治疗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玻璃体眼压青光眼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青光眼问答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