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中青年特发性CNV的临床疗效

2020-07-17 07:59方芳代应辉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康柏西脉络膜特发性

方芳 代应辉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来源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生血管,主要累及黄斑中心凹及其附近脉络膜,所以它是一种病理性变化的总称,许多类型的脉络膜病变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CNV[1]。常见的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变性性近视、视盘玻璃膜疣、Stargardt病、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黑色素瘤都能出现CNV的病理变化,而特发性CNV则属于无明确病因的CNV,其特征性CNV病变主要孤立性局限在黄斑中心凹[2]。特发性CNV好发于50岁以下年轻人群,病程长,可造成黄斑区纤维瘢痕增生并使局部色素沉着,严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过度表达可促进CNV的形成,抗VEGF药物可有效抑制CNV形成,减轻黄斑区视网膜局部的病理性渗漏,改善视力[3,4]。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特发性CNV患者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进行眼内注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ed vidual acuity,BCVA)、眼压、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ng raphy,FFA)的变化情况,以观察康柏西普对特发性CNV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中青年特发性CNV患者共43例(43只眼),男性27例(27只眼),女性16例(16只眼),年龄25~49岁,平均(35.7±4.1)岁,病程3~17周,平均(5.9±1.2)周。所有患者均符合特发性CNV的诊断标准[5]:(1)年龄50岁以下;(2)FFA及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显示黄斑中心凹或中心凹旁CNV,伴有中心或旁中心视力下降;(3)不合并其他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

二、方法

1.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患眼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 d,1 d 4次。按内眼手术操作常规消毒铺巾,0.4%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经颞上角巩膜缘后4.0 mm处进针,玻璃体腔注入康柏西普注射液(2.5 mg/0.05 ml),术毕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膏涂眼后无菌纱布覆盖。术后24 h打开敷料,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1 d 4次,持续7 d。

2.检查指标:记录患者康柏西普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BCVA、眼压、CRT及FFA的检查结果。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BCVA,并将视力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以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并记录眼压。通过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直径1 mm以内的CRT,扫描长度为4000 μm。通过FFA检查观察眼底情况,造影前10 min行荧光素钠皮试,无过敏反应后,在肘静脉推注0.5 g(5 ml)荧光素钠,推注结束后连续拍照,待静脉完全充盈后改为间断拍照,观察荧光素钠在眼底血管中的动态过程,全程大约10 min。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康柏西普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BCVA、眼压及CRT为计量资料配对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以百分比或率代表计数资料,康柏西普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FFA变化情况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确定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治疗前后BCVA、眼压及CRT变化情况

特发性CNV患者在行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后的1个月、3个月的BC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后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特发性CNV患者在行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后的1个月、3个月的CR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二、治疗前后FFA变化情况

特发性CNV患者在行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后的1个月、3个月的FFA检查提示的荧光素渗漏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前及后1个月、3个月BCVA比较

表2 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前及后1个月、3个月眼压比较

表3 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前及后1个月、3个月CRT比较

表4 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前及后1个月、3个月FFA比较[n(%)]

讨 论

对于中青年特发性CNV患者,其CNV形成的病理过程复杂,它包括原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的消退崩解,继之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爬行,形成新生血管管腔,新生血管基底膜再构成并覆盖,最后新生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异常增生。而这些新生血管的异常增生由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等细胞因子介导,其中VEGF作为最为重要的启动因子[6],通过与血管内皮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调控新生血管形成[7]。国内学者试用光动力疗法治疗特发性CNV对患者的视力由明显改善,但疗法尚存在局限性[8]。雷珠单抗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型CNV的一线抗VEGF药物[9,10],同时其对病理性近视的CNV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国外学者的肯定[11,12]。Inoue等[13]应用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治疗特发性CNV取得良好效果。

我国近年来自主研发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是一种新型重组可溶性VEGF受体蛋白,能够与VEGF竞争性结合VEGF-A所有亚型的受体蛋白、VEGF-B的受体蛋白及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IGF)的受体蛋白,所以该药物对VEGF的作用靶点阻断较为完全。文献报道康柏西普能有效抑制CNV的形成及发展[14]。但目前文献报道康柏西普应用于特发性CNV的治疗较少,故我们进行了该项研究。

研究指出,BCVA和CRT作为检查指标能直接反映抗VEGF药物对特发性CNV有较为确定的眼功能恢复作用[15]。同样,FFA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荧光剂显影的眼底视网膜大血管和毛细血管,从而客观地反映眼底微循环变化,若发现血管周围有荧光素渗漏则说明血管的周围组织渗出较重,并能反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异常增生情况。眼压检查是眼科手术及治疗后的常规检查项目,能说明手术及治疗是否影响眼球形态和眼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反映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中,我们对所有中青年特发性CNV患者应用我国自研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进行眼内注射治疗,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的BCVA、CRT和FFA提示的荧光素渗漏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的眼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提示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抑制特发性CNV患者的眼内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异常增生,减少血管周围组织的渗出,从而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改善患者视力,而且治疗前后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影响,说明康柏西普对中青年特发性CNV的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康柏西脉络膜特发性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值得关注的肥厚型脉络膜病变△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特发性腹痛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