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易文慧
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如今被广泛接受的方法是教师先给孩子提供支架,在他们有了一定的想法和素材之后,再来写作。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怎样帮助孩子读懂图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能力提升呢?
写作的首要步骤自然就是先读懂图画,只有理解了图画的意思和其中包含的内容,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画面。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孩子提供帮助阅读支架,在孩子理解透彻了图画之后再撤去支架,让孩子独立完成。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作文题:看图画写作文。图画中有很多小朋友在放风筝。作文的要求是根据上述内容,写一段话把这幅画介绍给大家。
由于图画中人物众多,缺乏图画作文经验的学生很容易被其他元素吸引注意力,从而偏离题意,把重点放在其他地方。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边看边想,抓住图画重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描写与扩展。
流程如下: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最初的感受是什么呢?画面中有些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群小朋友,他们在放风筝。
生2:他们在春游!大家带了风筝,准备一起放风筝。
师:你们都看得很认真哦,他们在放风筝,再看看,哪一个小朋友是这幅画的主角呢?
生1:我觉得风筝是主角,因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风筝。
生2:我觉得站在最前面的小女孩是主角,因为这幅画里她站在最前面,而且最大。
生3:明明旁边两个小男孩才是主角,他们准备一起放风筝,他们是好朋友。
就这样,课堂氛围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中达到了高潮,他们都对于这幅图画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进行反馈和点评时,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积极的情感反馈和知识反馈。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面对他们的想法,教师首要的是给予肯定,再针对他们看法的漏洞之处进行指正并解释。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有着具象的特征,需要一定的实物或者事例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图画写作时,从幼儿思维的角度出发,联系生活实际,适应他们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将教学融入生活中,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他们一定的想象空间。
以上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风筝”这一图画写作为例,教师可以进行两次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写出文章。
流程如下:
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图画中的两位主角放大,或者说给孩子们播放类似的人物玩风筝的画面,让他们对于玩风筝这一活动能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仿佛他们自己是画面中的两个人物。再根据画面的定格仔细分析两位主角的动作特点,让孩子们进行头脑风暴。
师:放风筝的时候,我们要做出哪些动作?你们还记得吗?
生:蹦蹦跳跳、奔跑、拉线、放线、收线……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师:那除了放风筝的动作描写,放风筝的时候,你们心里会觉得怎样?我们要怎样描写心理活动呢?对于人物的神情又该怎么描写呢?
生:观察要仔细,还要加上合理的想象。
师:放风筝的时候你们会跟同伴说什么呢?
生1:你的风筝好漂亮。
生2:他们都已经放起来了,我们也赶快让风筝飞上天吧。
生3:你把风筝再拉远一点,这样才能飞起来。
……
学生激烈讨论,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也在这样的头脑风暴中对之后的细节刻画有了充足的素材储备。
经过了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对于图画的内容有所了解,也在整体观察和局部探索中知道了自己所写文章的整体架构和细节描绘。当然要想学生写好图画作文,仅有以上两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学生写出了作文之后,让他们相互交流,一起修改。
例如,我设置的作文要求是:首先没有错别字,其次语言连贯清晰,最后,能够把人物的动作和对话写清楚。从这三个标准出发,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己当小老师,评价其他学生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修改者和作者能够不断交流与分析。修改者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之后,作者也可以说出自己本来的想法,两者不断地沟通,分享。
生1:我觉得你的重点写错了,你大段大段在写风筝的样子,忽略了放风筝的人。
生2:因为我想写重点写主角风筝的故事,他的风筝很好看,是爸爸和他一起创作完成的。
生1:但是我觉得你这样写就把文章的重点搞错了。
生2:可是图画里也有风筝啊。
生1:是的,你试试再加上一些动作描写,会不会好一点?
生2:好的,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谢谢你为我修改,我会试试的。
就这样在不断修改和交流中,学生对怎样写好一篇作文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了。
作文不仅仅是写作的过程,更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特别重要,而看图作文作为其中的一大重点板块,对于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不断钻研教材,创新教法,培养学生的看图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