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张东强,陈 婧
(1. 保山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2.保山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的鲜明个性的深层体现,纵观各城市发展史,优厚的城市地域文化资源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城市是文化的积淀,一个城市的独特气韵和魅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文化特质上,城市文明的塑造前提在于对城市地域文化底蕴的挖掘和认知[1]。任何抹去历史积淀、割裂历史文化传承的城市发展方式,都是缺乏科学性、远瞻性的。
盐文化作为历史的投影,始终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悠久的中国盐业,是食盐文化结胎的载体和传播的媒体。20世纪 90 年代初,盐业史专家们把“盐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认为盐及其所有物质产品和精神都属于广义盐文化的范畴,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盐文化因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积淀,有区别于其它文化类型的魅力[2]。人类聚居与部落形成,是文化结胎孕育的重要条件,而盐对人类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便是人类有意识聚居的选择因素之一。沿海地区考古学发现,史前时期的人类聚居和文化堆集,亦多与盐泉、盐池、岩盐的发现与利用有关[3]。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因盐业的开发和盐业经济的发展而催生的城市不乏其例,如广为熟悉的山西运城、四川自贡、江苏盐城就是典型代表。
井盐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较强的生命力,是一个城市创造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中城市文明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云南是除四川之外仅有的中国古代井盐生产地,滇盐的生产、运输、销售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伴随其衍生出了独特而丰富的井盐文化[4]。安宁盐井是文字记载中云南产盐历史最悠久的,早在西汉时期就设置了盐官,魏晋时是整个南中地区的主盐井,随城市快速发展,也是云南井盐遗迹消失较彻底之地。文中通过分析安宁盐井与安宁市城市发展的历史关系,结合安宁井盐文化仅存遗迹现状,探讨历史上与安宁城市密切相关的井盐文化对当下城市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以期在城市快速建设过程中,为安宁城市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提供一点思路。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设置连然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称安宁县;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称安宁州;民国2年(公元1913年),复称安宁县;1995年设立县级安宁市。
安宁盐井西汉时开采,魏晋时期是南中地区的主盐井,汉晋至唐宋产盐旺盛,元明卤水渐淡进而衰落、荒废。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云南府》安宁州说:“初,东川罗阿宁者牵牛过此,牛舐地不去,取土得鹹鹺,后掘地为盐池,因以阿宁名郡。”虽无确凿证据证实,按此说法安宁地名的由来与安宁盐井有一定关系。
《汉书》卷28地理志记:“益州郡……连然县有盐官。”记载云南连然(今安宁)有盐官,说明西汉时期,安宁已经设置了盐官,是云南盐产地见于记录的第一次。
晋《华阳国志.南中志》连然县说:“晋宁郡,连然县(安宁)有盐泉,南中共仰之。”可知连然(安宁)盐井之旺盛,自古为要地,历史上与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都有密切关系。
唐樊绰《云南志》卷七说:“安宁城中皆石盐井,深八十尺。城外又有四井,劝百姓自煎……升麻、通海已来,诸爨(蛮皆食安宁井盐。”由此记载可知,安宁盐井数量众多,产量较高。在《唐十道图》中,安宁城市位置是用安宁盐井位置标注,可见安宁盐井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南诏德化碑》说:“安宁雄镇,诸爨要冲。山对碧鸡,波环碣石。盐池鞅掌,利及牂欢。城邑绵延,势连戎僰。乃置城监,用辑携离。远近因依,闾阎栉比。”由此可见,安宁井盐供应滇南、滇东、黔西,在该片区安宁井是唯一的产盐地;安宁早在唐代前期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城市。虽然安宁处于川、滇、黔三省的战略要道,但安宁市镇的形成却主要是因为产盐[5]。元代,朝廷在中庆路(昆明一带)设盐官,辖安宁州;公元 13 世纪《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其地(安宁昆明一带)有盐井而取盐于其中,其地之人皆恃此盐为活,国王赖此盐收入甚巨。”[6]说明该地盐业生产具有一定规模,当地人大多以从事盐业为生,朝廷从盐业生产冲获取巨额税收。
明初,安宁井是云南最为著名的大井,其名声和产量超过黑井,也是云南上缴盐税最多的盐井之一[7]。明十六年(洪武十六年),云南设4个盐课提举司(安宁、黑井、白井、五井),下设12个盐课司,安宁州盐课提举司,在州西古阿宁地。《明实录·太祖实录》记载:“……其安宁井,月课盐六万三千斤,宜设提举一人,同提举一人,副提举一人,吏目一人。”明末安宁盐井的井口从“旧四井”扩大到城内 4 井,城外 24 井,安宁井的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7]。清代,由于食盐生产技术没有革新,加之盐井开采太久,早已因卤淡而大规模减产,民国时更是一度萧条,安宁盐井渐渐也淹没在往昔的历史长河中。
在漫长的城市发展历史中,安宁井因产盐旺盛,经济繁荣,城邑连绵,闾阎栉比,成为都市;又因此雄镇,当诸爨要冲,势连戎楚,成为重镇(安宁镇)。连然(安宁)自古盛产井盐,成为富庶之区,统治其地,控制食盐,作政治手段,巩固广大区域的政权,故自古以来为兵家争夺之地也[8]。可见,安宁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主要是因安宁盐井的存在,也反映出盐与安宁市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关系,甚有说法安宁是典型因盐而形成的市镇,这无疑反映了盐井在安宁市镇发展过程中无可取代的位置,也是安宁城镇发展和形成的内在动力。
朱霞在《“滇南盐法图·安宁井”的图形与技术文献志研究》一文中对国家博物馆的一级收藏品《滇南盐法图》中的第五帧图画“安宁井”做了解读和梳理。
图2 安宁井位置
图3 安宁井与龙王庙位置
图4 灶房位置
图5 横跨盐井与城市石拱桥
图6 盐务部门
图7 安宁城市整体环境
记载中李苾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完成的《滇南盐法图》,以画卷的形式记录云南九大盐井,安宁井属于“九井”之一。从安宁井的画卷中可以直观反映出安宁当时的产盐情况,图2正中是河中建于井台的盐井,上有“卤亭”二字的亭子;图3在井亭的旁岸边增加了中间庙宇式建筑“龙王庙”和左右两侧的“灶房”;图4是河流上游的“灶房”;图5为横跨河流两岸的三孔石拱桥,是城外盐运往城内的主要通道,或与现重建的“永安桥”有直接关联;图6似盐务机构某部门;图7为安宁城市景象,与古代其他城市一样,整个城池被城墙包围,城墙与高大明显的四座城门相连,城内繁华有序。这是对安宁井与安宁城市较为直观的记录性图卷,从画卷中能够反映出城市与盐井的关系,城市以安宁盐井为引擎、核心,分布各功能建筑群,河岸两侧的主要交通通道是直接连接盐井与城市的纽带,呈现出明显的内聚性的城镇形态特征,空间布局类似大理云龙的诺邓井所在地。
如今,昔日安宁盐井的繁华景象已淹没在现代的高楼大厦中,有关安宁井盐文化遗迹已经难寻;对安宁井盐文化的痕迹只有老安宁人熟悉的盐场坝、盐场村、盐场路,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明显的标志。据曾住在盐场坝的长者回忆,以前在这里看到过废弃的古盐井,但是随着城市快速建设,这些盐文化遗迹均消失了。大部分当地人都知道安宁以前盛产盐,但是关于这里的井盐文化基本不知,随着工业发展安宁盐井随着取代而淡出视野,安宁盐井文化也在正在淡出人们的记忆。
纵观安宁城市发展与安宁盐井的关系,可以看出安宁盐井是安宁城镇发展和形成的内在动力,盐井在安宁社会发展历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对当时安宁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结构的形成有较深的影响,古时人们认为安宁盐井即安宁市。可以说,安宁盐井塑造了安宁的城市形象,安宁盐孕育了安宁的城市文化,这也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地域特征。虽安宁目存留的有关盐业的物质遗迹基本消失,独特的井盐文化资源优势在目前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体现不明显,但是安宁盐井、安宁井盐文化一直是安宁人骄傲的历史部分,它对安宁城市发展的时代价值也不会随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失去。井盐文化对安宁城市发展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中自我身份的认定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一个城市没有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基础,城市文化无法再创造,城市发展缺少生命力,城市的性质和方向难以把握。目前,各类城市在快速建设中,都存在缺失文化的现象,城市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各种新移栽文化,除了同质化外,像无根之木,毫无认可度。井盐文化作为安宁市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渗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这种自然形成的井盐文化是安宁城市文化中无以替代的特色优势资源,只有这种扎根深厚的历史文化中的城市文化,才能让城市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不迷失方向,不失去魅力和活力。
因历史文化、地域环境差异,每个城市均有对应其本身城市精神,而城市精神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凝结的过程,具有时间连续性。安宁井盐文化蕴藏着安宁城市过去的历程,在城市形成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参与其城市精神的塑造,已形成具有地方社会认同感、凝聚力的城市文明。有井盐文化参与的城市精神引导下的城市建设,安宁城市才能在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中形成自身适宜的建设思路,塑造出充满人性的城市之魂,才能增强安宁城市的文化身份和特征。
因安宁井盐,安宁历史上广为人知,每个安宁人都会引以为荣,而清代之后,特别民国以后随盐业的衰落,盐井的消失,安宁城市发展也遭遇严峻的转型考验,但人们对安宁井盐文化的认同感一直存在。虽不像其它因盐而生的城镇留存较多盐文化物质遗迹,但井盐文化承担过安宁这个城市在云南乃至全国政治、经济等方面重要角色,也见证了安宁盐井辉煌时期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贡献。因此,以安宁井盐文化线索为载体,唤取当地人对安宁历史文化的记忆,能增强当地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强化当地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地域文化保护的责任感。
当前,城市竞争力中历史文化竞争力地位突出,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较强的经济社会价值。目前,安宁盐矿储量居全国内陆型盐矿第2,仅次于青海,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昆明盐矿就是结合省发展盐化工业的前景,综合利用安宁盐矿资源的结果,虽所产盐类产品遍及全国,但因割裂了安宁井盐文化的历史积淀,几乎不为人知。安宁盐业经济活动应该激活安宁井盐文化内核,赋予盐业经济生命力,让井盐文化在城市发展中“活”起来,利用井盐文化这种地域优势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盐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深化现代城市发展内在动力。
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越深厚,城市文化就越成熟,城市精神越明显,品位越高,城市文明建设才能有效持续。云南是除四川之外的唯一井盐生产地,云南井盐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云南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及云南井盐文化离不开安宁盐井,安宁城市发展建设中若缺少安宁的井盐文化将是一大缺憾。纵观安宁城市发展历史轨迹,安宁盐井是滇盐的重要产地,但安宁因盐一度的辉煌确没能延续,甚至出现断代、消失,也竟没留下如黑井、石羊井和诺邓井那样的盐文化遗迹,很多关于安宁井盐文化都是来自于史料的记载;对安宁井盐文化有兴趣者,大都因难寻、甚至寻不到关于井盐文化遗迹,心有遗憾,望而止步。这是值得深思与探究的。
安宁市近年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文明的塑造中建议针对安宁井盐文化的研究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宣传并调动地方民众参与安宁井盐文化遗产的全面调查和梳理;提供专家学者有关井盐文化的研究平台,探究安宁井盐文化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以及对当下盐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历史上安宁井盐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安宁盐矿工业,发展特色休闲养生的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