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月
梅兰芳所处的年代,动荡中伴随着变革。梅兰芳再也不想像过去那样被人看不起,他内心中积蓄着变革的力量,准备将酝酿许久的想法——实现。
变革
京剧中的旦角,分成青衣、花旦、刀马旦等。过去,这些细分的角色特点各不相同,但梅兰芳试着把几种旦角的特点合而为一,唱、念、做、打几门功夫取各种旦角所长,甚至借鉴了京剧的“老祖宗”——昆曲的一些动作和唱法。
就这样,戏迷们渐渐发觉梅兰芳的戏别具一格,而我们现在也能有幸通过黑胶唱片听到他的原声唱段。梅兰芳从不拒绝新潮玩意儿,他一丝不苟地对着这能把自己声音收进去的录音设备演完一整出戏。虽然他无法听到观众的叫好声,但他知道,这张小小的唱片在未来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梅派”京剧的魅力。
有一次,梅兰芳来到“摩登”城市上海。演出结束后,他站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行人们穿着时髦的衣服,便突发奇想:唱京剧就一定要穿那些沉重的行头吗?于是,梅兰芳回北京之后,迅速编了几段“时装新戏”。他脱下行头,换上旗袍,还在唱词中加进很多当时的“新词”……时装新戏最终以失败收尾,梅兰芳也差点儿因此“掉粉”。人們不接受他的变革,认为国粹还是应该保持原汁原味。
出国
京剧对于梅兰芳,不仅是养家糊口的饭碗,更是他愿意投入全部热情的事业。很多来看他演戏的外国人,虽然听不懂,却觉得京剧既新奇又好看。这让梅兰芳意识到,自己或许正是国粹艺术的传承者,外国人认为歌剧高贵典雅,可我们中国的京剧也丝毫不逊色。于是,梅兰芳做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他要把京剧搬到国外的舞台上演出,让全世界的人都感受到京剧的魅力!
于是梅兰芳成了中国的“世界巡回演出”第一人。从美国纽约开始,苏联、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埃及、印度……世界各地都留下了京剧的韵味。演出之余,梅兰芳还结识了不少朋友,比如美国喜剧天才卓别林、印度诗人泰戈尔、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拉丈斯基、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艺术形式,让梅兰芳大开眼界,也让他坚定了把京剧发扬光大的决心。
罢唱
梅兰芳时值壮年,却遇到了一场浩劫——日本侵华战争。日本军官中也有爱听京剧的“发烧友”,日军占领北平之后,便有军官派人去请梅兰芳到军中唱戏。梅兰芳心中憎恨这些发动战争的侵略者,便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也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后来他干脆彻底罢唱,并开始蓄胡明志。
为了摆脱日本侵略者的纠缠,梅兰芳带着家人逃到香港。虽然走时卖掉了北平的房子,但一家人在香港的生活依然很拮据。好在梅兰芳在画画方面颇有天赋,便开始以办展卖画为生。
难道梅兰芳从此就不唱戏了?怎么可能!抗日战争结束后,梅大师便重出江湖。他不但担任中国京剧院的院长,而且功力不减,能编能唱。他爱京剧爱到骨子旦,以至于病逝的两个月前,他还坚持登台唱了一出《穆桂英挂帅》。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中培养出了许多唱京剧的“花苗”,得以把“梅派”京剧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看了这么多关于梅大师的趣闻逸事,赶快来答题闯关吧!
1.以下哪一出剧目不是梅兰芳的代表作呢?
A.《贵妃醉酒》
B.《霸王别姬》
C.《一代宗师》
D.《游园惊梦》
2.你觉得梅兰芳表演体系的派别该如何命名呢?
A.表现派
B.体验派
C.写意派
D.写实派
3.你觉得下面哪一个不是梅兰芳对于我国戏曲艺术的贡献呢?
A.排演时装新戏
B.进行反串表演
C.创立梅派唱腔
D.改革伴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