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胜?胡微
摘 要: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切入,深入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历史形成与创新实践,以期对正在加速实施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提供学理阐释与智识支撑。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创新驱动;价值链分工
中图法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0.0212
1 “全球城市”概念的学理分析其逻辑框架
城市群、都市圈的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城市群是指由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目前,全球形成了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伦城市群以及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全球城市”概念提出已近30年,引入中国也近20年,厘清“全球城市”概念并梳理其逻辑框架极为必要。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大体有以下两种视角。
一是基于城市实力和影响力,把“全球城市”解读为“全球范围内的卓越城市”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如吉德斯于1915年最早提出“世界城市”一词并列举了巴黎、柏林和纽约等城市。
二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体现了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过程中出现的空间层面分散与集中并行的态势,跨国公司总部和生产者服务业企业在少数大城市高度集聚,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等成长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城市”。
从霍尔1966年对“世界城市”的多角度定义,到弗里德曼1986年在其基础上提出“世界城市假说”,再到萨森1991年正式提出“全球城市”概念,尽管各有侧重但都具有大体一致的逻辑指向。弗里德曼和萨森准确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对城市的重大影响,重点关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资本跨国流动和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地理重构及在此基础上城市重要性的提升和少数具有控制、协调、服务、引领功能的大城市也即“全球城市”的崛起,更加强调城市网络节点观,注重“地点空间”与“流动空间”的融合,突出城市间基于要素流动的连接,事实上也成为目前城市研究领域关于“全球城市”研究的基础。
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历史发生学分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之一,长三角城市群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自发启动一体化进程。1982年,国务院决定成立上海经济区,可以看作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最早尝试。上海经济区一开始仅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五市,后来迅速扩大到江浙沪“两省一市”。之后,安徽、江西、福建等省陆续加入进来,范围扩大到五省一市。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上海进入大发展阶段并逐步确立了在长三角区域的龙头带动地位。为加强地区间协调,长三角地区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如江浙沪省(市)长座谈会、长三角市长协调会等。2000年以来,国际制造业加快向长三角地区转移,长三角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优势地位凸显,全球制造业基地逐步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态势逐步明确,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将“长三角一体化”写入国家文件。此后,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
“长三角一体化”提法由来已久。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八八战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2018年7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印发,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明确表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概念首次出现于2019年1月27日上海市和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成为2019年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新亮点。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3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目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也正是在政府的行政主导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得以快速推进。同时,都市圈、园区、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有机结合,共同发挥各自优势与作用。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中的现代产业链水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充分发挥江苏的智能制造业优势,浙江的互联网、数字经济优势,安徽的科教行业、新型工业化亮点等,促进长三角区域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议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发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座核心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合作開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动都市圈同城化。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推动都市圈内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功能复合、智慧互联、绿色低碳、开放包容的未来城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率先建成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推动长三角新兴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区域协同。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围绕创业链优化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打造产业链为基础、创新链为引领的产业升级版。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应用型技术、建立政学产研多方参与机制,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作攻关,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全流程创新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科研院所研究力量,鼓励科研人员深度参与产业创新活动。成立区域产业联盟。综合运用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技术标准等政策工具,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产品到商品的转化。共同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新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建立长三角人工智能等新型研发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和创新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加强跨区合作,探索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积极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共同体,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积极共建长三角一体化创业创新大平台,强化协同创新政策支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大平台。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协同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合理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发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作用,加强跨区域“双创”合作,联合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加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共同办好浦江创新论坛、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打造高水平创新品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推动协同创新的强大动力。研究制定覆盖长三角全域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大飞机、智能制造、前沿新材料十大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面向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八大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合力发展高端服务经济。加快服务业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共同培育高端服品牌,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围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体育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智慧健康养老九大服务业,联合打造一批高水平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新平台,在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检验检测、全球维修、总集成总承包、市场营销、制造数字化服务、工业互联网、绿色节能等领域,大力推动服务业跨界发展。
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依托科技自主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构建长三角都市圈全方位创新发展体系,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综合集成创新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坚持以融合发展为导向,推进科技、产业、教育、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建立长三角都市圈要素资源联动机制,依托长三角区域完善的产业门类和体系,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和贯通作用,构建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经济模式,推动物质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的紧密结合,加速产业联动和企业跨界,实现长三角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研究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人口、土地资源、空间腹地、交通互联、公共服务、财税分享等一体化方面进行率先尝试,形成更多更大的政策突破。
探索从长三角都市圈项目协同走向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制度创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系统集成,促进示范区共享发展和区域整体竞争力,充分显现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的巨大合作红利和重大发展成效,加快形成可实施、有成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而后率先在长三角的跨界地区推广复制,进而形成可以影响全国的新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推动长三角都市圈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区域间产业链良性互动,打造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区域新经济载体和创新发展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上海、江苏、浙江自贸区示范作用,与“一带一路”等对外合作战略互动推进,借鉴国际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区域一体化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区域经济结构建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兴产业跨界融合,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高增值环节和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服务经济主导、智能制造支撑的现代产业集群,建构长三角区域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级水平,建立符合科技进步规律的长三角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体制机制和新政策法规,最大程度激发创新主体、创新人才的动力、活力和能力,力争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紐,以及国际性重大科学发现、原创性技术发明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重要策源地。
推广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长三角区域成熟的改革经验,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自由贸易港区等,加快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模式,形成引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彰显“江南文化”在长三角都市圈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引领与文化自信的功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生态型城市群。
4 综述
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中央深刻把握城市群建设规律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着眼于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战略考量,也是长三角地区近40年来持之以恒推进一体化发展的最新体现。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通过一体化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推动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突破,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标杆、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试验田、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培育跨区域协作共赢的新动能、新机制,打造高质量区域发展的示范区,构建更加开放协调的区域空间格局,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通过一体化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推动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突破,成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排头兵、示范区,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标杆、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试验田、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國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
[2]沈坤荣.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叶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罗斯托. 经济增长理论 从大卫·休谟至今[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5]维托·坦茨.政府与市场——变革中的政府职能[M].王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of World-class City
Cluster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Value Chain Division of Labor"
Tao Desheng1 Hu Wei 2
(1.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00023,China;2.Global Institute of Software Technology,Suzhou,215163,China)
Abstract: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one of the regions with the most ac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highest degree of openness,and the stronges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China. It has a pivotal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nation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all-round opening pattern. This article cuts 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value chain division of labor”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ed Development” national strategy,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and plans for the accelerat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ed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Zon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tellectual support.
Key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ed Demonstration Zone";innovation driven;value chain division
收稿日期:2020-04-2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与现实意义研究课题,编号2019SJA1430)
作者简介:胡微,女,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与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