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婷
【摘 要】 课堂是否具有创新性直接关系到该科目的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极具思辨性的学科,但并不具有强烈的情景特征,这就决定了数学本身缺乏对受众的普遍吸引力。然而小学数学作为该学科最基础的部分,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恰恰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师普遍考虑的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这种冲突,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灵活性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选材授课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足够的兴趣从身边的事物中积极探索其中的数学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最終能够学以致用。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未知的新知识,努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并不断改进课堂模式,才能让学生把这个探索的过程视为一种莫大的乐趣。
一、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式,提升课堂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尝试运用多种授课方式,例如生活情景模拟、多媒体展示等新型教学元素。其中生活情景模拟意在唤起学生对身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而多媒体展示则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之处,引导其愿意学、也乐意学的同时,又不至于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在生活情景模拟授课过程中,我将简单的乘法问题改编成话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别表演“苹果”“商人”和“顾客”。在表演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在“顾客”提问的时候会主动举起小手,帮助“商人”和“顾客”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表演苹果的孩子会条件反射性地去数自己所在阵营的人数来计算最终价格。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一旦我有意告诉他们一个错误的数字,立即会有许多孩子大声反驳我,并且以他们所看到的事实“让我信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我感觉到我的学生真真切切地参与到了课堂中来,又仿佛处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这正是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连接起来的可行性措施。
二、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在教授学生多面体三视图画法的时候,同时使用了实物观察和多媒体演示两种授课方式。实物观察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这个多面体的某一面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对于学生来讲再简单不过,几乎每个孩子都可以准确画出该面的大致形状。然而问题就出在他们看不见的那一面上。三视图绘制过程中要求学生将看不见的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可是就是这看似简单的操作,我却发现部分孩子单靠自行想象并不能成功画出那些“看不见的线”。这时我便使用多媒体工具对实物进行了动态演示,重点标注了虚线位置。动画展示这样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意专注地观察学习,三视图画法中的虚线便再也不能阻挡他们求知的脚步了。
除以上两种教学方式的融合,教师还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胆引入童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具有象形意义的故事来导入数学教学,这样既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数学教学所难以避免的枯燥乏味,又不至于转移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
三、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多彩的新式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单纯“讲——听——讲”的模式早已不适应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为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具有敏捷思维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思维敏捷、富有创造力的学生,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甚至未来的工作都是极其有力的武器。正因如此,就需要教师考虑能把原本的课堂氛围渲染上创造性色彩的教学方式。
例如,我第一次给学生讲授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时候,发现他们可以理解我所讲的例子,却不能自行扩展到其他类型的三角形当中。于是我在第二次讲解三角形三边性质的时候,尝试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自行拼凑三角形。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动手实践,探索出“三角形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的性质。
无独有偶,我又将同样的方式应用到了讲解“圆锥体积公式V=πr2h”的课堂中。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能灵活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了,于是我给了他们每组一块橡皮泥和圆柱、圆锥形状的模具,要求他们以组内合作的形式探索出圆柱与圆锥体积上的相关性。有一些小组尝试以徒手捏造的方式分别捏出圆柱和圆锥两个形状,然而等到他们做完这些,却发现自己找不出其中的关系。与此同时,有的孩子会尝试把橡皮泥填装进我分给他们的模具中,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现这个方法应该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于是这个孩子的表情越来越欣喜,隐隐有些许答对问题的骄傲蕴含其中。见此,别的学生也开始模仿这个孩子,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用水代替橡皮泥的新想法,这是我意料之外的。这堂课最终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孩子都依靠自己的探索发现了“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这一原理,然后运用已学过的圆柱体积公式,成功推算出了圆锥体积的公式以及计算条件。
通过以上教学方式的创新尝试不难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启发学生自行开启“再创造”的闸门,而不是单纯地把纯粹的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缺少了“再创造”,就等于没有经过脑海工厂将其加工成自己的产物,就很难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了。为此,教师在重视其教学模式的趣味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启发学生再创造力——这两者在创新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张盛才.以生为本游戏让数学课堂生生不息——小学高年段数学游戏式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265-266.
[2]李玉权.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焕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J].速读(中旬),2017(1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