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数”开始,开启数感启蒙之旅

2020-07-16 03:45李艳苹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数数感

李艳苹

【摘 要】 新课标指出:认数教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途径。从教材看,一年级主要侧重于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四年级则侧重于较大数和大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主要建立在100以内数的学习经验之上,由于生活素材和认知起点的不同,认识“小数”和“大数”在教学策略上应各有侧重。

【关键词】 数感;数的认识;教材知识结构;数数

什么是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对数的感悟,包括对数与数量、数理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运用、驾驭与感悟能力。新课标指出:认数教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途径。认数即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习数学重要的知识基础。如何实施中低年级的认数教学,又有哪些注意点呢?下面将结合教学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一、整体把握教材中“认识自然数”的知识结构

纵观教材,“数的认识”在不同学段均有分布,第一学段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第二学段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意义。以认识自然数为例,这一内容在教材中是完整而连贯的,结合学生的认识经验和水平,苏教版教材将对自然数的认识分配在以下几个年级的教学中:

从整体上看,一年级主要侧重于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四年级则侧重于较大数和大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主要建立在小数的学习基础上,由于生活素材和认知起点的不同,认识“小数”和“大数”在教学策略上应各有侧重。

二、“100以内数教学”——浅析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侧重点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数感”起初只是一种直觉的感悟。一个刚入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曾焦急地问我,我的孩子能够顺利从1数到20,但是从中间某一个数——比如从7开始,便不知后面是几。显然,家长在教孩子数数时,只要求孩子按照背诵课文的模式去背诵0到20这些数,孩子在脑海中无法感受数的大小、无法形成清晰地按照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的数的排列顺序。学龄前儿童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数经验,但不可能在天然或是短暂的时间内形成良好的数感、理解数的意义,因此需要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1.“一一对应”,借助实物感知数的多少

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理解“5是一个数”?这其实是一个将具体事物抽象的过程。生活中不可能找到5这个数字,但我们可以找到“5个苹果”“5个小朋友”“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等,这里的5是和具体的实物一一对应的。在教学“认识1~5”时,先把物体的数量和圆片的数量一一对应,圆片是实物的代替物,在这里便实现了半抽象的过程,最后再由圆片逐步抽象到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物与数的对应中充分感受到数的多少。数是数出来的,有了充分的数数经验后,当比较7和9的多少时,学生便能够轻易联想到7个苹果和9个苹果数量的多少,从而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对比。

教学时,例如在“认识1~5”的教学中,我们还常常问道:“1还可以表示什么?2、3、4、5呢?”实现由数和不同物体的一一对应,即同一个数可以表示不同的事物,豐富了对数的多少的认识,实现了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

2.给数找个“家”,在数轴上体会数的顺序

数的顺序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学生充分感受到数的多少后而进行的排序。在教学中,我借助直尺引入了数轴,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数轴其实并不难,反而更有益于孩子对数的理解。我这样比喻数轴:“数轴是所有数的家。”有孩子问道:“100、1000那些大的数住在哪呢?”立刻有孩子补充:“数轴是可以延长的!”简单的对话便揭露了数轴的一大特征,在无限延长中也体现了孩子对“数无限”的初步感知。

较特殊的是0的位置,但如果孩子能够清楚明白0的含义—一个也没有,0的位置就显而易见了(比1少)。教材中说到0有多层含义,但细细想来,无论是表示什么都没有、表示起点或表示某一特定温度,它都表示了一个数的多少,它所在的位置以及体现的数的顺序是完全相同的。

3.改变传统数数方式,区分基数和序数

基数和序数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多数学生容易将基数和序数混为一谈,将“第几”理解为“几个”。基数和序数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大人们也常常让孩子数一数这是几个或那是几个,接触的往往是数作为基数的含义,而对于数作为序数的另一个含义,孩子很少接触,导致对序数概念的生活经验缺失。其实仔细想来,当孩子指着苹果数出“1、2、3……”的时候,每一个数都是指当下数到的那一个苹果,即序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初次教学中可以稍加调整,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数数的时候数出“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操作感受数数过程中某一个数的具体所指,对比最终数出的数量,区别基数与序数。

三、百闻不如一数——大数教学中的“数数”探索

在一年级的100以内较小的数的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去数数,充分感受数的多少和数的顺序,有了清楚的数的概念。然而对于大数的认识,数数似乎并不好操作,我们往往更为重视抽象数的理解,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清楚各个数级……那么还需要去数吗?

教学时有这样一个现象,当孩子学习一千时说:“1000好大呀,估计全校的学生有1000人那么多!”当孩子学习一万时说:“10000好大呀,估计全校的学生有10000人那么多!”当孩子学习到一亿时说:“一亿好大呀,估计我的头发有一亿根那么多!”(人的头发大约有十万根),显然这些估计的误差都是非常大的,是因为学生“估”的能力不够吗?不是的,他们能较准确地估计出100以内物体的数量——学生估计物体数量的时候,需要有清楚的数的概念。他们虽能明白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10000,但对于1000甚至比1000更大的数,缺乏生活经验的他们是没有这些数具体的概念的。怎样建立数的具体概念?百闻不如一数,要真正体验数的多少,还是需要直观地看、仔细地数。数那么大,怎么数?

猜你喜欢
数数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爱数数的兔十一
数数
数一数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
数数
数数谣等
爱数数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