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立仁
【摘要】目的 研究五步正踝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样本为2018年2月~2019年10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20,两组患者均采用正骨散外敷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五步正踝法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五步正踝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五步正踝法;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6..01
踝关节扭伤属临床多发运动损伤,其中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最为常见,此类损伤也称为踝关节旋后损伤,依据患者病情轻重,可将损伤划分为Ⅰ度、Ⅱ度、Ⅲ度等类型[1],临床治疗Ⅰ度、Ⅱ度损伤主要采用正骨散外敷治疗,部分患者临床效果不显著,五步正踝法对于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治疗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以我院4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研究分析五步正踝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样本为2018年2月~2019年10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20,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11例,女性患者数量为9例,年龄为19~45岁,平均年龄为(37.26±3.59)岁,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12例,女性患者数量为8例,年龄为17~42岁,平均年龄为(37.18±3.53)岁,常规资料(年龄、性别)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正骨散外敷治疗,正骨散主要成分为骨碎补、乳香、儿茶、血竭、麻黄、防风、红花、白芷等,研磨成粉后利用凡士林调成糊状,于患者踝关节周边外敷治疗,每隔3 d治疗1次,持续治疗5次为1疗程,结合患者恢复情况治疗1~2个疗程。患者外踝上方小腿内侧由前至后、由内向外绷带固定,缠绕5圈,足背向脚底缠绕5圈,内外踝缠绕5圈,组成8字形,外踝小腿处妥善黏贴固定。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五步正踝法治疗,治疗第一步为点按三阴交、足三里、昆仑、太溪、商丘、解溪等穴位,每个穴位点按1 min。治疗第二步为舒筋活络,医师对利用揉捏手法对患肢小腿至前足部实施按摩。治疗第三步为背伸跖屈,单手托患者踝骨,单手紧握足前部,维持对上述部位的牵引。治疗第四步为旋转踝关节,单手托踝部,单手握足前部,实施由内至外旋转。治疗第五步为推挤合抱,双手合抱患者内踝部,由下至上推挤。治疗过程中医师需保证手法柔和,避免引发患者疼痛。
1.3 评价标准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中医症状积分降低90%以上,有效为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好转,中医症状积分降低70%~90%,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评估结果为显效、有效视为临床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x2检验,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 果
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采取五步正踝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石膏固定等方式,部分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外敷纯中药正骨散可改善患者疼痛、肿胀等症状,为促进治疗效果提升,医师利用五步正踝法实施治疗。五步正踝法遵循中医理论中跌倒损伤优先治疗伤筋的基本原则,通过穴位点按、舒筋活络、背伸跖屈、旋转踝关节、推挤合抱共计五个治疗步骤,可改善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等状态,实现筋骨同治的疗效,可恢复踝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实现错缝复位,达到消肿止痛、活血行气的临床治疗效果[3]。
由此可知,五步正踝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安鸿,郭秦炜.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研究现状[J].足踝外科电子杂志,2019,6(01):35-40.
[2] 赖志宏,李 朋,桑振飞,等.外伤一号方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后韧带修复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10):1916-1919.
[3] 王月卿.急慢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