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里的特殊作业

2020-07-16 18:22闫学昌陈孝花
中华家教 2020年5期
关键词:笤帚母亲节家务

闫学昌 陈孝花

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给学生们布置作业,希望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情感,并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同时邀请自己的妈妈对这一天的表现写一个反馈。

学生们用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意:按摩、干家务、写感恩信、做游戏、对妈妈说“我爱你”、买钥匙链、做贺卡等等。其中有一个女孩的作业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这么写的:

今天是母亲节,是天底下所有妈妈的节日。本来我想给妈妈买一个蛋糕.可是钱不够.于是就想帮妈妈扫一下地,一大早就起床了。

妈妈: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我:今天是“母亲节”啊。老师让我们回家帮家长干活,我扫地吧!妈妈,笤帚在哪里?

妈妈:我又没拿着,你自己找!

我(找了找):找到了。

妈妈:(叹气声)唉!

我(边干边想):我扫完之后,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

过了一会儿,终于干完了。

妈妈(语气很不耐烦地):琪琪,你怎么扫的地啊?桌子和椅子底下都没扫。你现在连这些都干不好!长大以后该怎么办啊?!

我:……

活儿干完了,妈妈不但沒表扬我,还把我说了一顿,真是有点不舒服。

当我看到孩子问妈妈“笤帚在哪里”,而妈妈回答说:“我又没拿着,你自己找”时,我无奈地笑了,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女孩隐忍的小脸,而她妈妈对女儿劳动的反馈是这么写的:

早上,女儿起床以后就对我说:“妈妈,今天是母亲节,老师让我们回家以后,帮妈妈做一件事情。”等我出来一看,这都是干的什么呀!茶几底下、沙发底下都没扫干净。现在的孩子从来都不知道父母的辛苦,认为父母为她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每次周末回家都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也不知道整理……这次老师让她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她像完成一项任务似的敷衍,把这一次体验当成了例行公事,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也辜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上面字里行间里都流露出妈妈对女儿的失望。可是妈妈有没有想过:孩子虽然家务没干好,但毕竟干了啊,而且孩子干不好,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干,或者不知道把地扫干净的标准是什么,这需要家长和孩子讲明白。而且女儿周末回到家之后,得到的除了埋怨就是批评,孩子心里该多难受啊。

于是,我特意找到孩子,嘱咐她写一下自己心里的感受,希望她在写的过程中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换个角度想一想这件事情。很快,孩子把自己的感受交给了我:

因为我是住校生,一星期才回家一次。回家之后我总是想帮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她不但不表扬我,还总批评我,让我的心情特别不好。就像这个周末,我本来想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但又被妈妈说了一通,当时我很生气。可我转念一想,妈妈工作一天回到家里已经很累了,还要给我们做饭。有时妈妈傲的饭菜不合我的胃口,我就出门买别的吃。那时,妈妈的心情应该和我一样的吧!如果我不尊重妈妈的劳动成果,妈妈又怎么会尊重我呢?也许只是妈妈太劳累了,说了一句无心的话!无论怎样,我爱妈妈!

看了孩子的话,我很欣慰,但如果在妈妈眼中常常是一无是处,孩子怎么可能感觉到自己的优秀呢?如果孩子总是把别人对她的负面评价内化成自己的评价,她又如何能做到自信地与人交往呢?

父母们,请你们睁大眼睛,去发现孩子好的地方,更多的鼓励孩子吧!

猜你喜欢
笤帚母亲节家务
做家务
帮妈妈做家务
母亲节漫画一则
天价笤帚的秘密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
扶不扶
忽忽的故事
点亮母亲节
不爱做家务
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