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丽娟
摘要:我国在20世纪末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央对于财政的管控能力不断增强,并且提高了宏观调控能力。在国情根本形势之下,不断完善与建立转移支付制度,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因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物品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这就导致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最终未能调节地区间经济发展所出现的不平衡问题。政府在预算过程中,利用社会保障经费主要是对各地公共服务与费用进行改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公共产品供给程度。目前为止,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采用的是一般税收模式,财政性社会保障所体现出的地区差异主要是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方面,因为我国社会保障各地转移中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时未能建立完善的体系规范与标准,因此需要展开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转移支付;全新概念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许多专家学者将其认定为保障各地之间财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中央政府对于地方财政进行纵向与横向分配,以此保证政府对于社会保障支出更加公平,这也是公共财政实现资源分配公平的一项重要工具。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主要指的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预算,实现地区与国家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将本级部分社会保障内容根据透明、科学、规范的方式让渡给下级企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等,成为促进社会增收节支重要手段。
一、我国社会保障财政负担地区差异
我国主要是利用“社会福利救济费用占据财政总支出费用比重”“行政单位中离退休员工经费占据财政总支出费用比重”“社会保障救助资金占据财政总支出费用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据财政总支出费用比重”四个方面,以此可以反映出社会保障中财政所面临的地域差异问题。根据我国《中国统计年鉴》最新数据可知,各地区社会保障财政负担有着明显差异,其中社会福利救济费用与抚恤金所占据的支出比重,最大值为最小值3倍左右,在行政单位中离休与退休人员的经费支出所占据的比例,最大值则是最小值36倍左右,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中所占据财政支出中比重,最大值则是最小值9倍有关。从变异系数这一角度来分析后可知,每个地区社会福利救济与抚恤金所占据的财政费用总支出离散程度为最小的;各地行政单位离休与退休人员经费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则是社会福利救济费与抚恤费离散程度两倍以上,这就说明每个地区中,行政单位的离休与退休人员总支出费用在财政负担中有着明显的差异程度;而我们常看到的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所占据的财政支出总比重离散程度仅仅为0.59,这就说明每个地区财政负担差异明显,也是这三项内容中具有最严重负担的。
二、我国社会保障财政人均支出地域差异
我国目前采用“人均社保费用支出”“人均社保补助支出”“人均社会福利与抚恤救济费”三个方面,以此可以更好地反映出社会财政在人均支出所呈现出的地区差异。通过我国《中国统计年鉴》最新的数据可知,我国2019年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差异情况。因此从极值角度来看,每个地区中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这种情况要比社会福利与抚恤金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我国在2019年社会福利与抚恤中,平均救济金仅仅达到60.24元,最大值则是最小值6倍,在全国范围内人均财政保障补助支出平均金额为167.84元,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7.85倍,全国范围内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收入平均的金额为301.82元,最大值时最小值5.54倍。从变异系数角度分析后发现,每个地区的个人平均社会保障支出中含有最大变异系数值则是0.95,这个系数要明显高于社会福利与抚恤救济费用的变异系数与人均财政保障支出变异系数,因此可知各地中人均社会保障在支出中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需要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从理性角度来看,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各个地区保障支出是否是全国平均水平,这样才能更好体现出每个地区社会保障财力所具备的一致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最新数据可知,在各个地区中将人口数量占据总人口比重作为考察标准,可以看出各地区呈现出相应的非对称性,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西藏、上海、黑龙江、辽宁、吉林、陕西、天津、北京、内蒙古、海南等地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据的比重要略高于人口在全国内所占据的比重,特别是辽宁、上海与北京三个地区尤为突出。北京仅拥有全国1.1%的人口,却拥有全国3.4%的社会保障支出,辽宁总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3%,而社会保障支出却高达7.8%,上海拥有1.2%的人口,也占据全国3.2%的社会保障支出。而河北、湖北、河南、山东、江西、安徽、江苏、贵州、广西、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区,社会财政保障支出则会低于全国人口比重,其中最为突出的三个地区分别是河南、广西与贵州。在贵州范围内,总人口为全国的3%,只拥有全国百分之1.3%的社会保障支出;在河南区域内,总人口占据全国的7.3%,却只拥有5%的社会保障支出;广西地区总人口占据全国的3.6%,仅拥有全国2.1%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
三、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各地区财政能力
通常来说,政府财政支出一定程度上受到各地区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经济越发达、财政收入越高地区,则人均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则越高。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大量的数据我们可得到,每个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支出、社会福利救济费、人均财政社会支出情况等多个数据。这里只有一个例外的区域,该区域为西藏自治区,该地区2019年人均财政收入仅为682.49元,远遠低于甘肃与贵州,人均GDP也仅为10071元,但是因为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是由中央直接拨款,因此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费用较高,远远的高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省份。为了了解各个地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财政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我们需要通过所获得的数据,得到各个地区人均的社会福利救济费与抚恤金、人均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人均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等情况。通过计算结果可得出,各个地区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的。从相关系数可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财政能力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联系,但是因为有着不同联系程度,所以在考察时也需要酌情思考。
四、结论与思考
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结果,对于我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而其统计的结果如下: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上个世纪末期有了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对于社会保障补助已经成为政府政策保障支出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也会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和偏向城市倾向,所以笔者会提出下述对策,希望能够缓解这些问题:
一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占据公共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在我国所发布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政府需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据财政支出的总比例,并且希望在将来可以达到15%-20%。在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必须主动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据的比重。但是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中所占据的比重长时间徘徊在10%左右,社会保障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所以我们必须对于公共财政提供大力支持,可以为其日后顺利发展提供保证,同时我们也必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在公共财政所占的比例,使其可以达到目标水平。
二是对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进行优化。目前来看,在大部分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离退休费用占据财政社会总支出比例逐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是所有统计数据中占据比例最高的项目,在2009年的时候甚至达到了28%。根据相关定义可知,社会保障支出所针对的对象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以及全体国民,希望能够改善全体国民生活质量,所以公共财政支出中所涉及到的行政单位离退休费用占据如此高的比重明显与社会保障基本含义不符合,同时这也并不是公共财政重点,所以我们需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制度进行改革,尽快地将医疗、养老等多个项目与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连接起来,提高国民的生活幸福度。
三是缓和财政支出的地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根据调查研究可知,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中暴露出一个明显问题就是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在2006年我国所出台的《中共中央发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重大决策》这部分内容中就提出,需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社会保障事业地区均衡化、缩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也是其中重要内容,所以在这个时候就我们需要从两个内容人手:一方面不断提高社会保障项目的层次性,比如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从省级统筹逐渐改变成全国统筹,以此可以缩减地区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可以加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针对一些贫困地区,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其专项转移支付水平。
四是缩小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所带来的城乡差距。通过研究可知,我国城乡居民转移性支出有着明显的差距,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导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出现不公平情况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缩减公共服务差距,如何才能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将保证城镇居民享有合法的社会保障作为基本的前提,加大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投入力度,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除此之外,还需要将一些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推广与试点,提高农村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与覆盖面,最终可以缩减城乡差距。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发展缺乏均衡性,这就会决定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缺失,并且使得区间服务水平与社会保障產品呈现出差异,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必须保证领域内避免财政纵向失衡情况,如果发生该情况就会导致政府在管控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也难以有充足势力为其提供社会保障。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财力调节方法来缓解地方财政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保证政府与社会权责对等,让财政保证支出的地区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为各个地区全面、高水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