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葛根止泻汤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2020-07-15 02:07:46张娴荣
甘肃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葛根针灸心肌

张娴荣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人民医院,甘肃 金昌 737200)

小儿腹泻是一种发病率高的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2岁以下婴幼儿为高发人群。小儿腹泻发病因素较多,主要是由于患儿自身脏器功能发育不全易发生细菌、病毒感染导致肠道功能失衡,引起排便不正常[1]。郭改玲以及王玉霞等人在研究表明小儿腹泻易对患儿消化系统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导致患儿脱水,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极易引发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儿生长发育,对患儿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2]。目前西药针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措施效果不佳,关于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前瞻性研究较少,鉴于此,针对本次研究中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金昌市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小儿腹泻患儿采取葛根止泻汤联合针灸治疗,以此为临床利用中医葛根止泻汤联合针灸改善小儿腹泻患儿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研究。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

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3]为小儿腹泻。 (2)无肝肾功能疾病者。

排除标准:(1)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史者。(2)伴有高热症状者。(3)重度脱水者。

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小5个月,年龄最大5岁,平均年龄(1.92±0.67)岁,病程 1~6 天,平均病程(3.21±0.31)d,每日腹泻次数5~11次,平均每日腹泻次数(7.67±1.24)次。观察组31例患者采取葛根止泻汤联合针灸治疗,男18例,女13例,年龄最小6个月,年龄最大4岁,年龄(1.83±0.73)岁,病程 2~7d,平均病程(3.08±0.47)d,每日腹泻次数4~11次,平均每日腹泻次数(7.83±1.41)次。 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抗病毒、抗炎治疗,并针对患儿体内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采取对症治疗。两组患者 均给予对应的饮食方案,及时补充营养,增强患儿抵抗力。

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患儿入院后给予蒙脱石散(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263;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治疗,患儿小于1岁:,每日服用 1袋,分 3次服用;患儿1~2岁者每次2袋,分3次服用;大于2岁的患儿,每次1袋,每日3次。均用温开水冲泡服用。持续治疗7d。观察组31例患者采取葛根止泻汤联合针灸治疗。葛根止泻汤:葛根 18g,蒲黄 16g,白芍 8g,地榆 8g,白芨8g,黄柏8g,槐花8g。将药完全浸泡于500mL水中0.5h后,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制20~30分钟,待温度适宜后服用,每日1剂。针灸治疗:取1寸毫针刺入患儿足三里、脾俞、大肠俞等穴,捻转毫针,不留针。时间:1d1次,持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排便正常;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失及排便明显好转;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失及排便等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病情。

2)抽取静脉血,检测62例小儿腹泻患儿AST、CK-MB、CK的浓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62例小儿腹泻患儿的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独立,正态,方差齐资料2hFBG、HbAIc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s)

显效 有效 无效20(64.52) 9(29.03) 2(6.45)组别 例数 总有效率观察组 31 29(93.55)对照组 31 15(48.39) 8(25.81) 8(25.81) 23(74.19)t-3.678 0.621 4.105 4.105 P-0.041 0.417 0.034 0.034

2.2 两组患儿血清中心肌酶的浓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中心肌酶的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血清中心肌酶的浓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血清中心肌酶的浓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AST(U/L) 治疗后AST(U/L) 治疗前CK-MB(U/L) 治疗后CK-MB(U/L) 治疗前CK(U/L) 治疗后CK(U/L)观察组 31 42.38±4.82 21.69±4.15 32.17±4.13 15.29±2.42 243.57±19.25 123.56±23.97对照组 31 42.18±4.92 32.57±6.17 32.39±4.57 25.24±3.67 249.39±19.48 189.62±31.09 t - 0.184 7.236 0.174 6.479 0.284 8.976 P - 0.831 0.000 0.842 0.000 0.814 0.000

3 讨论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由于饮食失衡、风邪入体、脾胃运化失常导致,在中医学中属于泄泻范畴。中医学中治疗小儿腹泻主要以清内毒、健脾胃等进行治疗,温和调节体内脾胃之气,达到强身健体之效[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观察组患儿服用的葛根止泻汤中葛根具有去热解毒、升阳止泻的作用,其对改善饮食内伤以及脾胃运化失常有重要作用,加之白芍具有泄痢止痛之功,与地榆可发挥清热解毒的协同作用,加之槐花可加快药效的发挥,有利于患儿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在葛根、白芍以及地榆等综合作用下可防止病情进展;同时葛根止泻汤药方中的白芨、地榆、槐花、蒲黄具有活血祛瘀、镇痛解毒的作用,而黄柏有清热解毒的效果,使全方具有升阳止泻、健脾利湿之效,进而缓解患儿病情,有效治疗小儿腹泻[5]。同时加以针灸可有效强化清内毒的效果,通过针对足三里进行针灸可有效调节气血,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中医云不通则痛,疏通气血是改善腹泻的重要步骤之一,此外针对脾俞进行针灸,可直接刺激脾脏输气运化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大肠俞进行针灸,有利于充分调节脾胃之气,脾气得建、气机得调均有赖于针灸的功效,在葛根止泻方联合针灸的综合作用下可有效消除外感风邪的病因,针灸有助于加强中药葛根止泻方解肌退热的功效,同时促使水精四步,充分改善脾胃失常的病理机制[6]。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抽取两组患儿静脉血,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中心肌酶学的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通过采用葛根止泻方联合针灸可加快腹泻症状的改善,且中药汤方可有效加强患儿的免疫力,针灸促使患者的药效散布于全身血液循环,激活免疫因子,达到拮抗病原菌侵袭的作用,进而增强治疗效果[7]。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小儿腹泻患者实施中医葛根止泻汤联合针灸治疗可加强腹泻改善效果,同时还可改善心肌酶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葛根针灸心肌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药食两用话葛根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8
颈椎病良方葛根汤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Self-Consistent Sources Extensions of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6-01-12 00:39:45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