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丁
(昆山市精神卫生中心 普外科, 江苏 昆山215311)
混合痔是于齿状线上直肠黏膜下的血管发生病理性增或扩张, 且和齿状线下的痔下静脉丛相互融合, 导致括约肌间沟消失, 使外痔部分和内痔部分形成一体的痔疮, 该病伴有外痔部位疼痛和肿胀, 同时伴有内痔部分出血, 对患者心理和生理影响均较大[1]。 Ⅲ、 Ⅳ期混合痔常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传统的手术切除方法可以完整根治性切除痔核组织, 并用缝线进行结扎, 但对机体本身损伤较大, 术中损伤血管神经的风险较高, 术后并发症多发[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临床上广泛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Ⅲ、 Ⅳ期混合痔, 自动痔疮套扎术切口较小, 可减轻术后疼痛感, 有利于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伤[3-4]。 基于此,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Ⅲ、 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 年6 月至2018 年5 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Ⅲ、 Ⅳ期混合痔患者86 例,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 = 40) 和观察组 (n = 46)。 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4 例; 年龄34 ~53 岁, 平均年龄 (47.38 ± 6.53) 岁; 病程0.8 ~2.5 年, 平均病程 (1.36 ± 0.24) 年; 痔核直径1 ~2 cm, 平均直径 (1.46 ± 0.24) cm; 混合痔严重程度划分: Ⅲ度30 例, Ⅳ度10 例。 观察组中男23 例, 女23 例; 年龄33 ~58岁, 平均年龄 (49.21 ± 6.57) 岁; 病程1.5 ~3 年, 平均病程(1.24 ± 0.37) 年; 痔核直径1 ~3 cm, 平均直径 (1.58 ± 0.32)cm; 混合痔严重程度划分: Ⅲ度27 例, Ⅳ度19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入选患者均经直肠镜和直肠指检确诊为Ⅲ、 Ⅳ期混合痔; ②入选患者均为首次患有混合痔, 且能够明显触及肿块, 表面光滑, 无明显出血; ③患者术前未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 ④排便功能正常; ⑤所有患者自愿要求手术治疗, 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同时患有肛裂及肛周脓肿患者; ②既往有直肠及肛周手术史者; ③伴有其他先天性疾病或精神障碍, 难以配合手术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 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 麻醉消毒完成后, 将患者痔核皮肤提起, 切除表面皮肤组织, 切割至痔核齿线附近, 注意切割时不能太深, 以免引起出血及损伤肛门括约肌, 随后用止血钳夹住痔核基底部血管, 用丝线结扎, 切除痔核组织, 立即电凝止血。 若患者为多发性混合痔, 可采用同样方法依次切除。 观察组: 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 麻醉成功后, 适度扩肛, 插入肛门镜, 拔出内筒后, 旋转肛门镜探查, 确定内痔准确位置, 连接负压吸引器和自动痔疮套扎器,在肛门镜的辅助下用套扎器枪管在齿状线上方抽吸痔核组织,尽可能地保留齿状线以下组织, 压力至-0.07 KPa 后, 激发套扎器进行套扎, 套扎线圈位于齿状线上方, 并逐点进行, 随后退出肛门镜。
1.4 评价指标①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 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疗效评价标准如下: 患者便血、 痔核脱出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 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痔核体积较术前减少70%以上为好转; 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总有效率= 治愈率+ 好转率。 ③术后随访1 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 出血、 水肿、 肛门坠胀等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 (mL) 住院时间 (d)观察组 46 15.63±1.83 8.38±1.21 3.39±1.13对照组 40 25.36±2.78 12.42±1.42 6.67±1.25 t 19.400 14.247 12.779 P 0.000 0.000 0.000
2.2 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
2.3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
当混合痔为Ⅲ、 Ⅳ期时, 患者多伴有痔脱垂情况, 临床可表现为排便时出血、 疼痛及坠胀感, 常通过手术治疗, 以促进病情痊愈[5]。 传统外剥内扎术虽治疗效果尚可, 能够及时有效地切除痔核组织, 但手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重, 术后疼痛强烈,出血较多, 且结扎的缝线需自行脱落, 预后恢复较慢[6]。 随着临床上对混合痔手术方法的深入研究, 自动套扎术治疗混合痔及痔脱垂逐渐被应用于临床, 自动套扎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①视野清晰, 能够直观地检查直肠内的大小痔核, 避免遗漏痔核或其他病变[7]。 ②操作简便、 创伤小, 单纯套扎痔核组织进行切除, 能够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与传统手术相比, 避免了传统手术容易损伤肛门外括约肌皮下环部甚至浅部的风险, 充分保证肛管结构的完整性, 有效避免术后大便失禁的可能性。 ③术后疼痛感明显减少。 传统手术易损伤齿状线以下组织, 齿状线以下组织多为血管神经, 其中阴部内神经具有痛觉敏锐作用,损伤后易发生痛觉及排便失禁等情况; 而自动套扎术是在齿状线以上完成手术, 最大程度保留齿状线及以下组织, 齿状线以上组织多为黏膜, 一般多为自主神经支配, 疼痛感较低[8]。 ④减少出血。 自动套扎术通过线圈的钝性切割, 致使痔核的缺血坏死脱落, 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手术形成的新鲜创面导致出血、肛门水肿等坠胀不适感[9]。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表明自动套扎术治疗混合痔较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Ⅲ、 Ⅳ期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