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刘少才
里斯本的建筑
葡萄牙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南部大西洋岸边的国家,国土面积不大(92212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多(1029.1万人,2017年),但殖民活动却长达近600年。殖民领地曾包括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
葡萄牙拥有欧洲最长的光照时间,每到春天,万千气象盎然勃发,春暖花开、草长莺飞,这时的葡萄牙万物复苏,一片灿烂明媚的好风光,所以到葡萄牙旅游最好赶在春夏两季。
葡萄牙的环境很美,首都里斯本街道两侧的建筑古香古色,但古不等于破,路面基本见不到随意丢弃的杂物和烟蒂。房前屋后、街道两侧除了美化绿化外,几乎看不到杂草。葡萄牙的垃圾分类名气虽然在欧洲排不上第一的位置,但也有许多可取之处。无论是首都里斯本还是郊外或乡村,都可以看到住宅楼下有三种颜色的垃圾箱(绿、黄、蓝)。有的地方是四种颜色的垃圾箱(红、绿、黄、蓝)。绿色垃圾箱投放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金属、橡胶、玻璃等;黄色投放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包括剩饭菜、果皮、菜皮等;蓝色投放回收纸类或纸壳类垃圾;红色垃圾箱投放有毒有害垃圾,主要包括药品、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电池、化妆品等;很多垃圾箱旁边还附有一个小型箱子,那是专门回收旧电池用的。
里斯本的街道
里斯本民居小巷
葡萄牙还有一个做法也是可以借鉴的,在葡萄牙几乎所有的产品外包装上都可以看到“有个小人扔垃圾”的图标。那意思是提醒消费者,此包装属于什么类型的垃圾,应该投放在哪个垃圾箱中。
葡萄牙的包装箱上还有一个“用手压扁”的图标,意思是在扔这类包装之前,请把包装压平,减少体积方便运输。
有的国家扔垃圾或大件杂物要付费,但葡萄牙扔垃圾可赚钱,意在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办法是:对分类好的垃圾拿去指定的地点,工作人员就会对垃圾进行称重,并给居民发放“垃圾回收券”。居民凭券可以进入超市购买商品,可以把券当成现金使用。根据规定,1千克的废纸或者塑料可以换面额为1的“垃圾回收券”,相当于1欧元。但是每位居民每天只能交送10千克垃圾。这对有车之家也是举手之劳的事,相当于是自己去卖废品。
里斯本环保有轨电车
因为国情不一样,在中国,可回收垃圾如纸类包装箱、饮料瓶等,只要你一扔出去,还未到环卫工人之手,早就被拾荒人捡走了。他们中多数是专业拾荒人,有的是看到了随手捡走,因为纸类包装箱价格可卖到每千克1元人民币左右。而且居民区内收废品的点或流动拾荒人也不少,当天捡到,当天就可以卖钱,所以才有庞大的拾荒队伍。
在欧洲,垃圾分类是个普遍现象。欧洲国家的垃圾分类实践大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目前各国基本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在促进本国居民积极分类方面,各国也颇有各自的亮点。
葡萄牙本是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最早处理垃圾都是填埋,但垃圾填埋的费用很高,处理垃圾时还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如果垃圾不进行分类,就会直接进入填埋场或焚烧厂,不但增加处理成本,产生的气体还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还会污染地下水源。通过有效的垃圾分类,垃圾就可以先实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葡萄牙目前共有3座垃圾焚烧厂,日处理垃圾分别是1186吨、384吨和3360吨。日处理3360吨的焚烧厂年处理垃圾就有近123万吨。尽管葡萄牙垃圾焚烧厂的数量不多,但是能够建设如此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厂还是非常难得的。
近年来,城市固体废弃物(MSW)处置已成为葡萄牙所有区域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葡萄牙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预防或减少、再利用、回收、污染者付费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是污染了环境,不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一视同仁。对污染者罚款,不是一罚了之,而是要记录在案,直接影响个人或单位以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