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王稳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业正从“中国制造大国”向“中国制造强国”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离不开工科的制造人才。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太仓,“十三五”期间正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太仓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需求也与日俱增。但在需求的背后,企业对应用型本科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特别强调了应用型本科生不仅要具备技能与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素质修养,特别是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社会公德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给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该现状,本文以《气液传动控制技术》为例,探索了对于应用型本科如何实施课程思政,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教学,从而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在育人导向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职业技能课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开展液压与气动元件的使用与维护、液压与气动回路的设计与故障诊断的能力。先修课程包括“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后续课程包括“PLC控制系统安装”、“定岗实习”等课程。该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并且该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入学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是大学生学到的最早的专业课程之一。在该阶段,学生处于对专业了解较少、对新鲜事物较为好奇、对职业发展充满期待的懵懂期,因此,在该阶段不仅是教授其专业知识的黄金期,更是塑造其三观的黄金期。在该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与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以及职业的热爱。
课程思政的途径需要结合课程的特点而进行,该课程是一门工科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特点,因此,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最终结果,在课程目标中渗透思政元素,可以从终端抓住课程思政的要求,有了该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按照该课程目标实施教学,从而督促任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该课程由于针对应用型本科生,因此,在制定课程目标时更加强调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回路的设计、故障诊断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分析检查判断、沟通协调、安全与自我保护等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学习过程掌握工作岗位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
(1)能看懂液压与气动传动原理图和回路;并能设计常用回路;
(2)能根据设计的回路选择液压与气动元器件;
(3)能对气液系统常见故障进行判别及故障处理;
(4)能组建基本气液回路;
(5)具有查阅机械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1)学会各类液压与气动拆装工具的正确使用;
(2)熟知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3)熟记液压与气动系统各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
(4)掌握各种液压基本回路的特征、功能及工作原理,了解基本回路故障分析方法,能对几种典型液压系统进行正确分析;
(5)了解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及系统组成知识,掌握各类气动元件的功能、结构及工作原理,能正确分析各种气动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
(6)学会液压与气动故障排除的相关知识。
(1)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安排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2)培养学生自学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交往和与人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素质。
该课程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围绕组建液压气动系统回路、进行元器件选择;简单的系统回路故障分析和液压气动系统回路设计等项目任务组织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演示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以及讲练结合等方式开展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理念,参照企业一线的工程项目,确定工作岗位中液压与气动知识应用的范围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以液压气动系统回路组建和元器件选择及故障分析为载体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同时,以工作过程的逻辑为主线,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整合串联,突出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的有效衔接,实现从知识逻辑的传授向职业活动的工作导向能力的训练的转变。
课程内容分成四个模块开展: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认识、液压与气动元件选用与故障排除、控制阀与回路组建、气动基本回路设计及故障排除。其中,液压部分作为原理介绍和入门的内容,而元器件选用和回路设计以气动为主。在课程教学中,穿插液压史、气动史上的名人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知识大胆探索的精神;通过国内外气动软件的应用与分析,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通过创新实现强国的意识;通过气动创新设计,激发学生自我突破、勇于探索、敢做敢为的创新精神;通过技能大师的视频分析,激发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课程考核的方式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的一种引导,对于该课程而言,不再是一张试卷定终身,而是通过平时的表现来体现课程学习效果。该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因此,课程注重学习过程,加强平时表现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包括方案设计(即学生分组进行任务的设计工作,根据工作任务设计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学生分组按照方案进行任务的实施)以及检查评价(根据自主学习过程,每组进行实施项目的演示,完成后教师进行项目实施的总体评价)三个维度,由平时考核(60%)与实操项目考核(40%)构成。
2.3.1 平时考核(60分)包括课堂考勤、互评考核,其中课堂考勤12分,每次上课点名,迟到、早退或离岗,分别每次扣0.5分,旷课一次扣1分,扣满12分为止。通过该方式,向学生传递了纪律性的重要信号。互评考核占48分,总共需做8次实验,每次实验6分,根据个人在团队实验作业中的表现由团队组长负责打分。具体标准如下:(1)按时、准确、工整完成全部实验,且在团队中能带领大家工作,有独到见解,6分;(2)按时、准确、工整完成全部实验,且在团队中能积极协助大家工作,5分;(3)按时、工整完成全部实验,且在团队中能服从分配,但有少部分错误,4分;(4)按时、部分完成实验,3分;(5)不能完成实验,也不和他人合作、不认真且有较多错误,2分;(6)不能完成实验,也不动手操作0分。该项部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2.3.2 实操项目考核(100分),按照实训项目单的要求完成项目的设计、实施以及撰写报告,每个项目100分。由授课教师负责打分。具体标准如下:(1)训练设备的使用(20分)。第一,按照项目要求熟练安装、调整、使用训练设备,设备使用完毕,整理好归位,20分;第二,能够按照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但设备使用不够熟练,18分;第三,态度认真,经过指导及时调整,完成训练项目,15分;第四,需要别人帮助,或设备使用完毕后不整理归位,并且态度不认真,8分。(2)实际操作(50分)。第一,在规定时间内,按操作规程完成项目各项操作要求且结果正确,50分;第二,操作正确,但没调试到项目要求的结果或超时完成,40分;第三,操作不当造成结果不正确,但经过指导改正达到要求,30分;第四,操作中态度不认真,或不愿意动手只看别人操作导致项目要求没完成,20分。(3)实训报告(30分)。按照各实训报告的具体要求内容、质量按比例分配分数。根据该部分可以清晰的看出,学习该课程不仅是能力的培养,还有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时间、过程、结果以及5S等职业素养。
在第一次课中,介绍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讲故事、小组讨论等形式,将爱国、创新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具体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及手段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该类人才更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和素质。为了实现该目标,不仅“气液传动控制技术”课程需要进行思政化教学改革,其他专业课程也需要进行改革,只有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思政,才能真正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